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邓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大学生在網络交往中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群体。然而,网络交往具有双面性,它在方便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网络道德问题。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越来越关注,因此对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交往 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134-02
一、网络交往内涵
网络交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人际交往方式,它以语言为主要媒介,通过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网上论坛等形式实现,是传统人际交往模式的延展。现阶段,网络交往主要是通过及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论坛、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微博、博客等)多种形式实现的。[1]
二、网络交往特点
网络交往是一种虚拟情境下的交往模式,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网络交往具有广泛性。网络交往打破了传统意义下时间和空间对人的交往造成的限制,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空间因交往时间的缩短而变小,许多限制不复存在。正如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所言:“在数字化世界里,距离的意义越来越小。事实上,互联网的使用者完全忘记了距离这回事。”[2]同时,人们交往对象也突破了现实世界的局限,具有广泛性。在传统的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交往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人际交往面,即使是互不相识、没有任何联系的陌生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交往建立起联系。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容易接近。
(2)网络交往具有匿名性。网络交往与现实中的交往方式不同,在交往中人们不需要有明确的身份。人们使用虚拟名或者符号等形式随意设定自己的身份,将性别、年龄、样貌、职业、学历、社会地位等个人信息有意或无意隐藏起来。根据这些名字,人们很难判断网络背后的真实身份。这种个人信息的匿名性必然导致交往过程的匿名性,也使得人们在网络中的交往行为可能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异,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的约束,从而随心所欲地宣泄情绪,展露内心,逃避责任。
(3)网络交往具有平等性。现实中的交往通常会受到外貌、身份、学历、地位、职业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功利性和世俗性,在交往过程中很难维持平等的关系,保持平等的交往心态。而在网络交往中,人们可以摆脱身份、社会地位、职业等因素的约束,在虚拟代号的掩饰下自由地呈现自我,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4)网络交往具有直接性。在网络交往中,人们以什么身份参与交往,交往的时间长短等都可以由参与者直接来把握,很多现实交往中需要的中间环节被省去,人们可以直接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但是,也正是因为网络交往的直接性,带来人们交往行为的随意性,导致失信和道德失范问题在网络交往中经常发生。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备受社会关注。网络交往作为大学生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充分发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教育
(1)追求与众不同,拒绝传统约束。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喜欢张扬个性,展示真实的自己,不喜欢隐藏。他们不受传统思维方式的约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很少盲从他人。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和教条的灌输,喜欢接受挑战,乐于尝试新鲜事物。
(2)自信心较强但内心脆弱。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较为优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家庭的培养和关爱使他们对自身的发展充满自信和期望。但是,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使他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在成长的道路上很少独立面对挫折和失败,导致他们在困难面前容易逃避,内心脆弱。
(3)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缺乏能力。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喜欢被他人约束,追求自我,迫切需要理解和认同。但是,这种心理与他们的实际能力是不相符的。他们从小在家庭的呵护下成长,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由父母一手包办,在日常生活琐事和经济上对父母依赖非常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自律性较差。
(4)渴望友谊但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里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仅跟同学有较多的来往,他们内心渴求简单、真挚、深刻的感情。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方式,微信、QQ、微薄、抖音几乎占据了他们的生活,面对面之间深入交流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他们很难从现实中体验交往的乐趣。除此之外,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不太顾及他人感受,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和锻炼,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二)网络交往环境影响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水平
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交汇到一起,但是现行的网络监管体制、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些多元、新颖且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极易产生影响。[3]随着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在开放的网络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触到西方政治、文化思潮、价值观,这些信息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但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看重个人利益,过分强调自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意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价值观和行为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行为出现偏差,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水平。[4]
(三)传统道德教育影响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水平
長期以来,传统道德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育人。在教育方式上重视理论灌输,认为道德品质的培养建立在掌握道德知识的基础上,将道德教育沦为观念的说教和规范的灌输。然而空洞的说教并不能够达到道德教育预期效果,道德教育变得形式化,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对大学生的引导。在教育内容上,传统道德教育忽视了道德知识与大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知行脱节,道德失去了其内在生命力,这使得道德知识无法融入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作为网络交往活动的主体,既是网络交往道德的践行者,也是网络秩序的维护者。近年来,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网络道德建设,但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屡有发生,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有效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一)丰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1)加强大学生网络守法教育。守法是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底线,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守法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网络守法意识,以制度规章来规范自己的网络交往行为;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以典型案例强化网络道德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法律责任、在网络交往中坚守法律底线,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
(2)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文明是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就是要让网络文明教育走进大学课堂,走进大学生的大脑中,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交往习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文明交往,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3)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诚信是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关键,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现实生活,以生活实际为依托,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通过进行理论学习、诚信月、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使其自觉维护网络规范,加强网络道德修养。
(二)拓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式
(1)坚持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计算机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网络道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和计算机课程、教材体系中,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使网络道德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道德教育生动化、现实化,潜移默化地将网络道德内容融入大学生生活,真正使网络道德能够进入大学生的头脑里,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规范自己的网络交往行为。
(2)坚持网络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不仅仅包含网络交往意义上的道德教育,也包含现实中的道德教育,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道德的认知、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他们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表现,网上的道德水平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看法。因此,将网络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充分互动,形成合力,才能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坚持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约束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需要借助道德的外在约束力,加强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社会舆论等外在约束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造成大学生内在约束力不强,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反省自身行为,提高自身道德认识,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在网络交往中自觉地约束自我行为。将网络道德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相结合,以自律教育为基础,以他律教育为保障,从而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教育和实践。因此,在面向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我们要不断创新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改进网络道德教育方式,注重道德实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刘怀元.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修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3]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陈光洪.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9):38-40.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