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金晔 宋晓玉 张小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标。在当前的各大高校内,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越发受到关注,也由此促使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的涌现。其中,俱乐部教学制是一种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本文围绕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公共体育 俱乐部教学制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031-02
隨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也开始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变革。而自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大高校掀起了一场关于体育公共课改革的浪潮,体育课程也开始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1]在这一背景下,一线教学领域涌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创新化、实用型的教学方式,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俱乐部制教学是对传统体育课堂的冲击,它转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体育活动开展的主体,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手段来推进教学进程,进而获得课堂实效。虽然俱乐部制教学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优势,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相关定义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新课改背景下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体育课堂而言拓展出了更为广阔的学习领域,它能够完全满足新时代高校学生更加个性化以及细分化的体育学习需求。除此之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校方对于学生的体育活动管理更为高效,它可以及时监测学生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以此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处理举措。俱乐部制教学手段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自由选择与自主学习区域,激发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得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与喜好深入发展个性化技能,在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实现身心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开设项目供需不平衡。为了满足当前高校学生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尊重学生内部差异化的喜好与选择意愿,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课程。但在课程实践中,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量的开设项目与学生的选择无法有效匹配。在体育项目中一些热门的内容,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课程,会在第一时间被大量的学生同时选择,进而直接因为学校场地空间过于狭窄或者器械数量不够而无法有效开展体育活动。但另一些较为冷门的体育项目,比如台球、手球等,又时常因为报名学生的数量不足而无法开展。对于已经购置了相关器械,进行了一定前期投入的校方而言,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2)硬件设施总量不足与资源闲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校招生数量也在不断扩大,由此给之前所建设的体育场馆与器械供应部门造成一定的压力。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始面临体育学习资源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而由于这些硬件设施的缺乏,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无法依托足够的教学资源进行运转,从而完全限制了它所能发挥出的功用。[2]在部分高校新建设的场馆中,有些场馆的外观欣赏价值超越了本身的实用价值,体育项目也无法在场馆内顺利开展。同时,由于体育课程的排课数目较少,而由此出现了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械无法有效运用的情况,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3)教师专项结构不合理。体育课程是一门技能性的学科,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但部分高校由于教师资源分配不当而给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比如大量教师都能够进行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指导,但手球之类的项目却无人问津。此外,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在体育教学领域也开始涌现出一些走在“潮流前沿”的项目,比如瑜伽、健身器械使用、武术等。但实质上,拥有这些专业技能素养的体育教师却屈指可数。
由于目前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状况,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推进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即使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一些新兴项目,却只是将传统项目中的体育教师抽调过去,他们本身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也就更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明显滞后,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措施
(1)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各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开展情况与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体育体制改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后者是前者的指导方针,但后者的推动又需要前者的实践。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系统的其中一部分,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它的利用效益,就需要更加深化高校体育体制改革。对此,国家教育部可以成立相关的课题研究小组,以专门探讨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利用价值。
(2)优化专项教师结构。前文可知,当下的许多高校内存在着各个项目体育教师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各大高校需要重视这一状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尝试引入社会公众以及政府力量来实现教师结构的优化。为了实现优化工作的顺利推进,高校首先需要极力开发已有的教师资源。对于那些已在校内供职的体育教师,校方需要促使他们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端正的职业观念,以不断通过自主学习汲取前沿的体育技能知识,掌握新颖的体育项目操作方法,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而除了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之外,校方还应组织构建起相关的学习小组,以实现校内体育资源的互相流通以及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与教学信息的及时传递,进而努力做到让校内体育教师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实现“人尽其才”。而体育教师对于新兴技能的及时学习也能更好地适应学生日渐增多的需求。
与此同时,各大高校还应聘请具有专业项目技能的教师,以补足本校教师的技能缺陷。比如聘请瑜伽教师、剑道教师等。最后,校方需要强化校际交流,以互相借鉴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式,学习对方院校的先进经验,并将其逐渐内化为具有本校特色的发展模式。
(3)重视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体育教学的过程并非单向的灌输技能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进行彼此交互的过程。[3]教师具有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也占据着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任何一方的主体性都不应被忽视。因此在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高校需要打造一个师生双主体的结构。比如在校园网主页上,校方可以单独开设公共体育课窗口,将体育教师的相关职业信息都罗列其上,学生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而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项目选择不均衡的问题,校方可以提前组织学生进行意愿性选课,以在体育课程正式开展时合理布排教师资源,调整教学结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公共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能够在提升学生专业项目技能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并进一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与忍耐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各大高校需要重视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并合理运用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带领学生体悟体育运动的魅力,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杨瑾.浅析高校体育课俱乐部选项教学模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4,4(4):148+150.
[2]杨琴,李乃琼.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技,2016,37(6):117-118.
[3]韩冬.学校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0):172-173.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