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探索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20-12-05 阅读数:307

苏巍

摘要: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专业课程如何通过改革使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对课程的设置和校内外授课内容的规划进行了分析和设想,为工程物探课程的完善提供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工程物探 课程改革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025-02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放在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2017年8月,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试点。由传统的普通教育向专业性更强的高职教育发展,无论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还是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上都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社会对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高级职业技能的人才为中心。因此,对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或相关学科专业而言,需要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革新,使之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本文以地质课程为例,从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方案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分析

地质工程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作为建筑类高校的地质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土木工程特征,其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涵盖了工程设计、施工、地质灾害治理等各个领域。该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理、计算机和地质学基础,同时还要求掌握工程设计、施工、检测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理论方法和实践能力。而根据最新的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本专业在各个方面均需要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进,根据教学目的和关键问题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思路,研究教学方法。

二、完善适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DACUM课程开发方法运用模块式方案,采用以培养能力为主体的思想开发课程体系,并始终把毕业生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该课程体系建设始终遵循教育服从于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开发出满足行业需求的、新颖的、本地化的课程结构。

(1)需求分析。社会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DACUM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对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课程体系调整方案。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具有较深的土木工程背景,其毕业生主要面向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和地质勘查单位,从事的多是和专业相关的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深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用人单位认可度、行业发展动态开展调查工作,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制订课程计划以及培养方案调整目标提供支撑和依据。

(2)课程体系改革。组建由生产一线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综合分析毕业生就业和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了解其所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明确该专业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论,确定专业课程的调整方案,改进授课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调整理论课时和实践的比例关系。完成本阶段工作后,还需要专家组进一步对前述结果进行评估,根据每项工作的重要程度、执行难度和发生频率对课程的详细修改方案提出指导意见。

(3)具体课程剖析。在分析课程时需要专业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组共同分析实际工作中,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每个课程环节的具体实现过程,实践中课程结构的侧重点的体现方式,确定本课程需要了解的知识背景、所需具备的技能以及完成该项工作时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

(4)课程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遵循以下三个要素:一是根据专家组建议,增加专业发展必需的、应用性强的课程;二是优化课程授课顺序,根据课程的先后支撑关系确定必要课程的优先权;三是确定课程的支撑体系,确保课程的设置完整性。在课程体系排序过程中,可以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排序,同时也需要考虑课程的难易程度,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序,此外也要考虑课程之间的支撑联系,确保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使学生具有该课程所需的必要基础。

在完成以上课程改革工作和分析工作后,即进入课程设计和开发阶段,该阶段主要由课程改革组专家和专业教师依据任务分析的结果划分具体的教学模块,通过对知识体系进行组合排序,确定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始终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内容的结构优化贯穿始终,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适合本专业学生能力的,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

三、增加实践环节,开展第二课堂

地质工程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作为支撑,一方面要求理论授课和实践课时合理分配比例关系,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中心思想,通过实验课程增加学生对地质工程专业方法的直观了解。此外,在规定课时之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设置活动课题,分配学生组成兴趣小组,以竞赛的方式运用物探仪器设备完成任务目标。并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并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汇总,提炼学习中的心得体会,最终小组代表以多媒体进行汇报总结。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促进对地质工程方法的熟悉和掌握,同时也在活动中增进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此外,也可以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的特点,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校企联合共促人才培养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提高本专业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深度,组建校外专家库,在授课、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专家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可度,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在学科转型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后則更是离不开生产单位的支持与帮助。

探索校企合作机制,扩大合作范围和合作领域,提高企业参与学校专业教育的积极性,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联合培养平台,利用该平台一方面使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环境,熟悉地质工程项目的生产实践,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增强专业自信,同时也为用人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前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吕玉增,韦柳椰,李长伟.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5-118.

[2]谢焰.“地球物理勘探”课教学的一些尝试[J].中国地质教育,2000(2):47-48.

责任编辑:景辰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