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钮后坤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項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和服务者,是高校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关系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内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促进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点,教育部在2002年4月份启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10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2年教育部出台《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把《创业基础》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教学体系。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等文件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提出了详细要求,明确规定辅导员要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创新创业服务。“双创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对辅导员岗位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对于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化建设也是一个契机,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把握好此次机遇,化压力为契机,一方面做好价值引领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另一方面抓住契机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拓宽职业发展道路。在当前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力强、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探究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009-02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一线,肩负着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岗位职责,辅导员与学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最贴近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导员要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大赛,讲授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课等契机与大学生共同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高校辅导员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一线,所谓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日常管理,又要上传下达,落实学校各种方针政策及要求,同时奖勤助贷补等各种行政性事务性工作缠身,工作纷繁芜杂,从时间和精力上不能有效保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另一方面,当前各高校对于辅导员就业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部分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感和使命感不强,很多辅导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中去,认为那是专业课老师的事情,思想上不重视导致行动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和脱节。
(二)高校辅导员欠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虽然近几年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在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科教育背景、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辅导员面对所有工作也不是无所不能的,辅导员自身在开展工作中也会出现能力不足的表现。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从理论上来说它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法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这对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相关培训,没有相关的学科教育背景。同时很多辅导员从高校到高校,一毕业就来到辅导员工作岗位,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又没有自己创业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难度较大。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方法和途径
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在具体开展工作的时候,很多辅导员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和开展途径。虽然经过对多所高校的调研笔者发现有部分辅导员走上讲台成为大创课程或者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任教师,但是这在辅导员队伍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辅导员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后,“双创教育”中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就成为本篇文章探究的重点,文章尝试从健全外部体系,优化内部考核机制,明确职业角色和定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重视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为辅导员提供培训学习机会
一方面国家应该明确政策要求,从政策、财力等方面加强对高校的扶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对高校开展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供帮扶和资金支持,高校通过邀请就业专家、外出考察交流、企业挂职锻炼、网络培训等方式对辅导员开展定期不定期系统集中培训,为他们创造学习和成长的条件;另一方面,构筑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团队,纳入学校教学部门统一管理,经过调研,国内有部分高校专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这一点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支持鼓励吸纳辅导员加入教学团队,经常组织交流学习,定期开展创新创业论坛,讲座、沙龙、分享会、教学观摩等交流研讨活动,为辅导员学习成长提供有效支持。
(二)优化考核制度,调动辅导员创新创业工作积极性
对辅导员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是顺应当前国家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总体大环境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各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细化量化考核标准普遍缺乏,将辅导员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情况纳入考核,制订完善并优化就业考核制度对于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在细化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的时候,建议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纳入辅导员考评体系,同时将创新创业课课时、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论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互联网创业大赛等纳入辅导员职称评审体系,进行适当的政策性倾斜,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辅导员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1.加强学习,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过高层次学历教育,普遍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学习是成长和进步的阶梯,作为学生工作辅导员,在履行好自身岗位职责的同时,一定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不断增加知识储备,要通过参加各种就业创业课程的指导和培训,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多读书、多看报、多调研,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2.明确岗位职责,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輔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不断端正职业态度,积极投身到“双创”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知识传授上,而是要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机制。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四年,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教育阶段就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利用典型事迹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和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奠定创新创业基础,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于大四的学生,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发展相结合,主要进行创业教育和引导。同时,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宣传国家和地方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措施,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为学生走上创业之路提供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大学四年中要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创新创业竞赛,积极邀请相关专家、优秀校友以举办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分享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
就业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动力和支持。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该认清形势、直面困难、积极进取、勇于挑战,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努力开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熊玉民.高校辅导员应分三个阶段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J].新西部,2009(18).
[2]刘艳彩.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新校园(上旬),2016(12).
[3]谷加川,赵来,孙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及措施——以滁州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5).
[4]邢玲玲,杨欢.高校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途径的研究[J].学周刊,2017(20).
[5]邓雪.创业型大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5(3).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