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兰千钧 高林子
摘要:本研究在三峡移民后期安抚政策大力实行的背景下,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三峡移民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并将相对剥夺感操作化为经济剥夺感和社会剥夺感,经济剥夺感下设置了四个指标分别为生活质量、固定资产、就业状况和教育机会,社会剥夺感下也设置了四个指标分别为文化程度、社会地位、政策法规和社会组织。最后得出结论相对剥夺感是存在于就地搬迁移民群体之中的,且经济剥夺感是强于社会剥夺感的,因为在生活质量和固定资产两个方面的剥夺感是最强的。
关键词:三峡移民 相对剥夺感 经济剥夺 社会剥夺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063-02
三峡库区移民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熟悉了乡土社会生活的模式,而搬迁之后的居住点,大多安排在城镇地区。二十几年过去,这种城乡二元模式,并不会因为居住地的改变而改变。在搬迁地,大多数移民选择从事与当地居民一样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由于转变了生产方式(以前多以柑橘等经济作物为主)与生产环境,移民群体生产的速度与质量远不如当地的居民,而当地居民认为移民强占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资源,当地居民也要求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导致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冲突十分激烈,“移民的理与国家的法不断地发生碰撞,移民的理被国家的法持续挤压,移民冲突‘实践的增量不断被激活,导致移民冲突的暴发和升级。”[1]造成恶性事件的发展。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外迁移民与就地搬迁移民相比,在社会环境、经济就业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拥有更加有利的条件,这样来自经济、社会地位、声望等方面的冲突格外的明显,由此导致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相对剥夺感也就更加的强烈了。而本文从移民群体自身改变和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比较来体现移民群体自身的相对剥夺感。
一、移民之后的变化
(一)房屋情况
移民生活房屋宽敞,居住条件相对之前较好。这是因为在政府的统一分配下,移民都从之前较旧的房屋中搬迁至新的安置房屋,整体上是满足该群体的心理预期的。但是并不能体现单个移民内心对于房屋状况的前后对比,“移民群体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的生活,不能享受政府强力推行城市化所带来的好处。”[2]通过调查发现,移民个人对于房屋状况与环境状况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说明在移民心中,房屋状况并没有与自己预想的一样。剥夺感在移民群体内心是存在的,“当地移民群体由于刚刚搬迁时付出了巨大的物质、心理和社会成本,他们对迁入地的生活环境抱有相当高的期望值。当搬迁地不符合自身期望值时,心理落差较大。而且一些居民无法短期致富,出现了‘次生贫困化现象,增加了相对剥夺感。”[3]
他们认为移民之后自己的房屋状况会比自己之前的房屋状况要好很多,但是关于面积大小、地段位置以及后来房屋质量等问题的频频出现,并且在和当地居民在各项指标的比较中他们始终认为自己处于劣势地位,使得房屋状况这一经济剥夺在移民群体之中得以反映出来。笔者调研发现,移民之后的房屋在舒适度方面比以前提高了许多,但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在移民之前,绝大多数人将自己的房屋面积扩大到周围的可用地和种植地,然而集体居住时,套外面积是公共所有,并不能化为个人私有;城市居民居住的房子大多是商品房,在各项指标上都优于安置房。这种差异和不对等导致了相对剥夺感的发生。
(二)工作情况
對于自己工作满意度不高的移民,是因为他们认为移民政策使得他们原有的生活被打破,原来自己周围的人都是种地或是外出打工作为谋生的手段,收入和地位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到了城镇,自己周围的很大一部分人的身份和收入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自己又不能再回到原来的地方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学历和技能的限制,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满意的状态。“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人口素质差是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三峡移民由于自身的发展缺陷,在移民过程中必然会导致‘隐形失业的发生。”[4]我们可以看出,在一部分移民之中,人口素质差异带给移民内心在工作方面的剥夺感是存在的,产生的剥夺感也是十分强烈的。
(三)恩格尔系数
通过调查发现,在移民群体中还有大约百分之十的人处于温饱或者贫困状态,当然调查数据可能会由于被访者的刻意降低导致数据的信度不高。但这表明了在山峡移民的生活现状中呈现出来的生活消费差距是比较大的。原因在于一部分移民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和迅速适应移民之后的生活,使得他们能站住脚跟发展经济,而还有一部分人想的是由于自己原有生活被打破,这些都是政府移民导致的,所以这一切都要由政府负责,逐渐成为“依赖政府”的人,导致不良的结果。消费方式和占比的变化使得移民群体内部相对剥夺感的出现。
二、剥夺感
为了进一步说明移民群体相对剥夺感的具体情况,本文做了以下分析:
由表1可知,在移民差距自评表中我们将差距较大的选项罗列出来,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固定资产和生活质量两个方面的差距是最大的。各自占到了22.1%和26.4%,可以看出移民群体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两个方面。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移民谈及最多的也就是自己移民之后房屋状况和现在的生活情况,认为自己在这两个方面和其他人有较大的差距。而剩下的几个方面,差距都不太大,说明在这几个方面移民群体并不是很在意,或者是这几个方面并不能在移民群体心中产生较强的反差。为了进一步说明经济剥夺和社会剥夺,我们将固定资产、就业状况、教育机会和生活质量划分为经济剥夺,把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划分为社会剥夺,又将整个经济剥夺和社会剥夺的分数加总算出总剥夺,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经济剥夺和社会剥夺这两个方面,剥夺程度的差异是较小的,就是经济剥夺和社会剥夺在剥夺程度上的差异较小。而在总剥夺分数中,我们不难发现,剥夺感是存在于移民群体之中的,剥夺感很大和较大共占到了45.4%。而剥夺感较小只有24.4%。并且“三峡移民在搬迁到新迁入地后,对迁移的总体评价态度有一个从较高的满意度向较低的满意度过渡的转变”。[5]因此综上所述,剥夺感是存在于移民群体中,并且呈现出一种较强的趋势的。
三、性别和剥夺感程度的关系
而值得一提的是性别和剥夺感程度的关系,我们将性别和剥夺感程度做了卡方检验发现。性别和剥夺感方面性别的差异是会导致个人对于整个移民过程剥夺感的差异。男性选择一般的最多,其次是剥夺感较强,整体来说男性的剥夺感是偏于中性的,这说明了男性在回答问题方面更倾向于一种保守的态度,呈现出一种保守随和的态度。在剥夺感弱这一选项下,男性是低于女性的,这是由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决定的,男性要更多地为家庭服务,因此移民搬迁使得原有稳定的生活工作局面被打破,在新的环境下容易与原来对比,产生较强的剥夺感。而女性在移民前后的生活状况是有所改善的,由于大多数移民都是从江边向城市搬迁的,生活质量有所上升,导致在家庭主妇心中的剥夺感较弱。
四、结语
移民群体在经济剥夺和社会剥夺这两个方面的剥夺感是不一样的,经济方面的剥夺感是强于社会剥夺感的,因为在固定资产和生活质量这两个方面的经济剥夺最为强烈。总体来说剥夺感是存在于移民群体之中的,他们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从而去融入新的环境,在前后对比和现实环境中产生了相对剥夺感。“负性心理特征明显,尤其是移民中普遍存在的损失与相对剥夺感,构成了移民安置区稳定的潜在威胁。”[6]因此,为了移民安置区的稳定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移民群体内心的相对剥夺感,解决他们内心的诉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军,陈绍军.水库移民社会冲突的过程模型探讨——“理”与“法”冲突的视角[J].河海大学学报,2015.
[2]付琳贇.相对剥夺感视角下的三峡库区城镇移民生存状态研究——重庆市云阳县莲花市场和水库路的个案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
[3]王非,许佳君.社会冲突视角下农村水库移民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以杭州市青田村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2.
[4]巴娜.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5]刘成斌,风笑天.三峡移民迁移满意度的转变及其根源[J].人口研究,2007.
[6]陈国强,唐贵忠.三峡库区后靠农村移民心理及对库区稳定的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09.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