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刘龙
摘要: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新理念,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特殊的实践意义。新时代我国教育又迎来了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挖掘学生的素质潜力,培养有文化涵养,有道德修养,有社会理想的学子。还要不断提高成人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素质强国梦。素质教育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要对素质教育深入研究,首先就要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内容及其特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 涵义 内容 特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165-03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
(一)素质
《辞海》中关于素质是从生理学与心理学角度解释的:主要是指先天素质和遗传素质。[1]关于素质的概念,最早是由孙喜亭教授作出详细的解释:“1.在心理学上素质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2.‘素质还指一个事物的主要成分的质量,就人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德、智、体几个基本方面的质量”。[2]
(二)素质教育
很多学者、老师从不同的方面来定义素质教育:
(1)所谓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提高人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的教育;详言之,则是身体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美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这种定义是从素质教育的内容层面讲的,它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内容的再认识。[3]
(2)素质教育有两种表达方式:(1)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的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是人运用自身创造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青年一代身心结构与功能的社会实践方式。[4]这种定义是针对两种不同层次的素质教育对象来说的,第一个是儿童,第二个是学生和成年人。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素质情况、社会情况等来制订教育方案。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应该包含以下内容:素质教育是在国家教育指导方针的指导下开展的,依据学生自身的素质和目前的我国教育实际,开展各个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全方面的素质,注重个性发展,拓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全民族素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新时代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时代性,是融合新的时代内涵的现代化教育,是结合新的时代特点的发展性教育。新时代素质教育是借助多元化教育媒介提升受教育者的实践性教育,也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通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其实质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核心位置,既注重人的整体素质,又不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使人们能不断开拓自我,也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素质教育注重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相统一,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新时代素质教育依然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融合时代新的素质内涵,持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人的个性发展是凸显个性特点的优势,人的全面发展是均衡个性的统一,两者都统一于人的发展之中,是“面”与“点”的关系。
(二)素质教育基本目标和最终目标
素质教育有两个层面的目标,即基本目标与最终目标。基本目标是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统一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中,不仅注重智育、美育、德育,也不能忽视体育、劳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其他方面,是教育的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基本目标就是每个学生又能在教育中培养全面的素质,发展个性,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一种全面的基础的教育。最终目标实质是基本目标的延伸与发展,是在基本目标基础上的不断开拓与发展。在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就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全面化,实现素质教育梦和人才强国梦。在素质教育的实施阶段,基础教育以基本目标为指导,高等教育阶段要向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目标迈进。基础素质教育的铺垫与高等素质教育的强化会不断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
三、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其关系
素质教育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内容,但是其中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内容都会被以不同的名称列出。这说明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这两种基本的素质是每一个人必备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健全的文化素质又是人们进行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前提。有些学者还提出“教育是在人的心理的、心理—生理的领域中进行的”[5],“心理是主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的发展为整个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广阔的心理背景”[6]。社会的状况、现实中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及知识背景都会影响他们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内容。
有学者从人的素质结构方面提出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人的素质是个整体结构,各个素质即整体的各组成部分,是整体素质发展的不同方面有机统一在人的身上,作为完整的个性表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素质教育是个性教育。各个素质相互渗透,但高层次的素质是起主导作用的。生理性、心理性的、社会性的不同类型的素质,表现出了水平上的层次性。[7]
有教师也引用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规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8]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必须全面把握人的素质的各个方面,知识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美学素质、实践素质、创新素质是人发展的较高素质。素质教育虽然是全面的教育,但是由于学生或受教育者年龄、知识以及社会阅历的原因,素质教育也是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由基本素质到较高层次的发展素质逐步开展的。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小学教育中需要注重基本知识文化素质的培养,还要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更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奠定良好的思想心理基础。这些是基本的素质教育内容,它虽然是基本的、低层次的,但是它却是其他方面素质的根基。美学素养也是学生在基础素养之上应该具备的素质,它不仅指人们辨别美与丑的素质,还指人们在此基础上对于社会其他方面辨证的看法。实践素质和创新素质是在所有素质之上的发展,良好的素质基础才能为个人的发展、个性的发挥提供支柱。另外,我们必须重视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在人们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培育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要不断加强的教育内容。
四、素质教育的特性
(一)科学性与实践性
素质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教育实践实践基础上开拓发展的科学教育思路。衡量一种行为是否科学,就要看它的活动是在科学意识的指导下开展的,还是一种盲目的行动。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它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科学性的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熟悉教育规律,还要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问题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9]素质教育也是在实践中开展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方式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学生的素质也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的。素质教育是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片面教育的问题”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解决新问题。新时代要将素质教育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有机融合,在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参悟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同时,还要让学生置身于社会实践之中,通过理论学习科学性与实践检验实践性,达到知行合一的时效性。
(二)全面性与全体性
全面性深刻揭示素质教育内容的特点。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人的每一方面的素质,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是围绕人们各个方面的素质开展的,其中任何素质都不是重点,教育内容也没有主次和先后,因为每一个素质对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这种特点要求学校开设课程时,各门课程按照教育计划全部开设,所有教师要达到素质教育课标的相关要求,教育课程要全面培育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种素质。全体性揭示素质教育对象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来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精英教育有本质区别。这种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法》中得到完整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班级上的每个学生都要享受到教师同样的关注,重视,享受同样的权利和资源,拥有平等的机会。这种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偏向少数“尖子生”,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素质教育正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还会把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向社会发展公民素质教育。新时代要将素质教育全面性与全体性深度融合。全面性是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全体性是基于素质教育的受众,要在持续推进全面性的同时,兼顾全体性,让新时代素质教育实现从理论全面的开展到教育活动的全面普及。
(三)基础性与层次性
基础性是素质教育的目标特点。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育学生全面的基本的素质修养。这些基本素质是我们进一步发挥个性与实践创造性的基础。扎实的基本素质,能为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因此,素质教育阶段中基础素质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进一步学习深造的素质基石,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认清素质教育基础阶段的特殊意义,要认真贯彻国家素质教育方针,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子都能拥有全面的健康的素质。素质教育也是层层递进的。从素质教育的两个目标来看,基本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最低层次,也是基础工程;最终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战略。从素质教育的年龄阶段来看,有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素质教育,当然还包括成人素质教育。例如小学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当然其他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也不会忽视,由于年龄原因他们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比较粗浅的素质培养;研究生素质教育更注重在原有良好素质基础上能力的提高,导师和其他老师会充分挖掘其科学研究潜能,引导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总之,素质教育也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
(四)长期性与发展性
素质教育不只是在学校的教育,在社会中也有成人教育。素质教育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开展的,学生要经历从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素质教育,有一部分人还会经历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素质教育。在这个阶段,素质教育要经历从认知教育到基本素质教育,再从基本素质教育到全面素质教育,再到全面素质教育之上的个性发展的国家人才素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要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飞跃,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素质教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再到个性的发展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再进一步实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说明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前进过程。另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或受教育者在素质教育学习中不断弥补个人素质的不足,并且提高自己的优势素质,又在全面发展中培养自己的个性与实践创新能力。这充分说明素质教育“从缺到全,从全到优”的发展性。新时代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长期性与发展性的深化与融合。新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素质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基本素养的教育,而是从“学生时代”到“成人时代”的长期教育,即“终身教育”。新时代是变革的时代,素质教育既要“成人”,更要“成就人”,因此,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必然凸显教育的发展性,既推进素质教育自身的发展,又推进受教育者的持续发展。
五、结语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素质教育通过教育实践在逐步改善应试教育中片面教育以及精英教育的问题,素质教育工作者也在为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不懈努力。要研究素质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的各个基本方面作深入的了解,才能发现教育实践问题的实质。因此,我们在文章中全面论述了素质教育的涵义及深刻内涵、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素质教育的特性,进一步对于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阐述。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教育,它从各个方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不忽视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素质教育梦、人才强国梦。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素质教育,看到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贡献。素质教育是不断发展的,素质教育實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解决。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关照下持续发展的,既要注重教育的时代性、发展性,又要注重教育的全面性、独特性,筑牢素质教育的基石,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与时俱进。新时代素质教育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将被赋予更多的新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200.
[2]孙喜亭.民族素质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6).
[3]燕国材.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1990(2).
[4]蔡守龙.江苏省小学素质教育讨论会讨论情况论述[J].江苏教育研究,1991(2).
[5]乌申斯基.教育人类学,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498.
[6]班华.素质结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8(8):14.
[7]班华.素质结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8(8):12.
[8]许邦兴,丁茂华.“素质教育”概念的新诠释[J].甘肃高师学报,2005,10(6):98.
[9]《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