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孔盈懿
摘要:前段时间,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持续登顶热搜,舆论为何对其不依不饶?因为其触碰了社会公众的底线——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伤害的是老百姓对教育公平的殷殷期待,更刺激了高等教育公平的神经。本文通过回顾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引发出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学术造假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172-03
2019年2月7日有网友发布一段2018年8月著名影视演员翟天临在一档直播节目中称不知道“知网”是什么的视频,引起网友对其博士学位的质疑。经查证其论文疑似复制他人内容高达39.4%,2月11日北京电影学院对翟天临疑似抄袭事件成立调查组,2月14日北京电影学院称已正式调查,当天翟天临发表致歉信并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称将依法依规处理。2月15日教育部回应翟天临事件:绝不允许出现损害教育公平的行为。2月16日北京大学公布调查说明,承认学术把关不严,同时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公布处理结果:撤销翟天临的博士学位,撤銷导师陈浥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这件事情为什么能在网上持续发酵?一方面翟天临作为公众人物的焦点属性,另一方面公众对学术造假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作为高等教育的知名学府在最高级别学位授予上,本应严谨审慎却爆出“丑闻”,教育公平的愿景无奈而迷茫,这让教育正努力获取的公平成果显得微不足道。中国的教育之路走得很辛苦,“公平”依然成为热点话题,也不得不让我们去认真审视和思考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公平问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审视
(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制约教育公平
(1)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工作方针。由于受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从而造成不少农村学生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教育功能的经济功能来看,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教育发展不公平一直持续下去,会持续拉大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2)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东部、中部、西部的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如:2017年广东省教育经费总投入3861.03亿元,中部地区河南2017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154.67亿元,而云南省2017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33.2亿元。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教育投入存在巨大差异,造成教育从起点、过程、结果都会不公平。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教育师资水平较差,学生的综合素质较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弱,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如高校学习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的考生内心不自信,不善于展示自我,而发达地区的考生综合素质较强,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从而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资源。毕业后,就业过程中发达地区的生源一般会选择大城市就业,他们更容易在大城市立足,因为有原生家庭的积累和就业政策的支持,如北京、上海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更多的倾向于招聘本土生源,甚至在企事业单位招聘、部分地区教师招聘中只要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就业一直处在教育不公平的处境当中。
(二)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导致教育不公平
(1)高校资源分布与地方发展需要不匹配。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但却不是一个拥有众多知名高校的省份,因为河南211高校仅有一所,而985高校一所都没有。高校资源分布的不均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才缺失,从而制约区域地方发展的需要。而发达地区则能够聚集更多的资源,比如创新型企业、高端科研团队、行业领军人才等,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2)高等教育的校际差别较大。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化高层次人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但是在重点院校、重点学科等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层次院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2017年,清华大学预算总额达到233.35亿元,北京大学为193.45亿元,浙江大学150.47亿元。预算前十名的大学基本都为双一流建设高校,而省属地方高校基本都在10亿元以下,甚至更少。高校际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又直接导致各院校间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与发展方面的不公平问题,会导致省属地方高校发展差距与部属高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三)高考招生制度建设不健全阻碍教育公平
(1)招生录取名额差距大。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北京地区高考报考人数为6.06万人,本科录取率为66.87%,教育强省江苏的报考人数为33.01万,本科录取率也达到61.56%,而中部地区河南报考人数为86.58万,本科录取率仅为42.35%;少数民族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报考人数为36.5万,录取率为40.74%,内蒙报考人数为19.9%,录取率也仅为48.62%。由此可见,在录取招生方面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由于招考人数和录取率的差别,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频繁发生,有考生去到教育资源好、教学质量高,同时录取率又高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天津等。有的在居住地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高考却又去新疆、宁夏、青海等教育资源较落后地区,挤占少数民族考生招录名额。这样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产生“马太效应”。
(2)自主招生制度滋生了腐败“温床”。自主招生制度也无形中引发了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但由于自主招生给了高校很大的自主权,随之而来的暗箱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各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政策方面,不管是在报考条件、选拔方式还是在考试内容上都具有明显的城市倾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考生和弱势群体造成了竞争的不公平。[1]使弱势群体中的优秀学生不能公平地被选拔出来。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造成了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利益的关联,更加造成了自主招生过程中的乱象频发,导致录取结果的不公平。
(四)学历学位沦为“有价商品”造成教育不公平
学位制度是国家鼓励知识分子进行创造性劳动,勇攀科学文化高峰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博士研究生学位,尤其以难度高、强度大著称。翟天临作为一名演员,在读博期间拍了十几部影视剧、上了十几个综艺节目,却依然获得了博士学位,甚至收到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成绩令人砸舌!这难免让那些在读博期间承受了巨大学术压力的莘莘学子“相形见绌”,问题的根本就是学术造假。我们清楚攻读博士甚至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以后都将是社会的精英人才,而个别人不是通过努力攻读而是利用糖衣炮弹获取资格,就是对教育公平最大的刺激与伤害。
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招生制度建设不健全、高校资源分布不合理、学历学位沦为“有价商品”等问题,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核心理念,从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确保高等教育政策公平合理、改革高考和户籍制度、重视教育立法和学位评审等方面着手,逐渐改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一)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支持力度越大。因此,针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市场需求,加大对落后地区扶持,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其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最后,要积极发展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编制跨越行政区界的区域发展规划,比如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立足于全国一盘棋,谋划地方经济发展新方式。
(二)确保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合理
(1)强化正确价值导向。教育政策制订者长期以来在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高校录取招生等方面更多地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使得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更有优势。因此,作为高等教育政策的制订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实现全过程管理,通过政策的调整完善保证最大限度的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受教育者尽享教育公平。
(2)建立健全资源配置合理机制。针对近年来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一方面,政府要简政放权。向高校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分配教育资源的作用,坚持以效率优先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实现区域间以及不同类型高校间的多元化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逐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3)完善高等教育帮扶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资助制度,规范资助资金的使用,是我们要正视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各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所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完善“奖、贷、助、补、减”等奖助学金的资助工作,设立勤工助学岗,同时对即将毕业的贫困生给予相应的求职创业补贴,努力做到精准帮扶,真正使每一位贫困学生得到帮扶。另一方面,增加落后地区高考录取名额,保障尽可能多的弱势群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保证其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2]
(三)改革高考和户籍制度
(1)深化高考招生录取制度。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和浙江最先开始高考试点改革,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招生制度。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提高选拔水平、确保公平公正。新高考制度增加了高校的自主权和学生的选择权。教育部门应根据改革内容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录取程序,高校方面在自主招生中要健全监督体系,严肃问责。
(2)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目前随着“高考移民”不断由非法向合法化的转化,合法移民的趋势将对弱势阶层的子女越来越不利。因此,要努力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取消教育与户籍的附加。[3]同时,我们更要警惕那些从教育资源发达的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迁移,抢占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本来就不多的资源,这需要政府从法律的层面进行立法和司法审查。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必须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捍卫教育的公平。
(四)重视教育立法和学位评审制度
(1)强化教育立法。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也需要靠法律进行保障。想要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教育全方面的公平,必须不断完善和强化教育立法工作,发挥法律的约束力。因此,除了对基础教育强化立法之外,还要对高等教育进行立法,在法律约束的前提下,保障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公平,以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更公平的发展。
(2)严审高校学位授予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完善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尤其加强对官员、名人等特殊群体的把关,因为他们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社会造成更强烈的负面影响力。1922年3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发表了《教育独立议》,在教育独立的理论上他强调教育要不受政党的控制,教育要摆脱教会的影响。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教育更要不受权钱的控制,摆脱名气的影响,教育公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弥足珍贵。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人才,是伟大复兴的基石!每一次学术操守的丧失,就意味着有一个合格的人才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科学求真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教研人员的学术修养。
三、结语
公平是一个文明社会拥有良好秩序的基础之一,教育公平更是重中之重。高等教育不断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发展培养和输送所需要的人才,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在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还不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能够不断提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沈雪芹.对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2011(25):26-27.
[2]胡鸿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41.
[3]尹海华,张晨郁等.“高考移民”现象下的户籍制度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52-53.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