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吴宸环
摘要:改革开放以年,农村扶贫开发成绩有目共睹,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本文以改革开放为研究时间起点,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实践为研究对象,按照初步发展、逐步完善、攻坚决胜的逻辑对农村扶贫开发实践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出每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改革开放 农村扶贫开发 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233-02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得到高度重视,不断打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新局面,在各个阶段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实践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提炼,对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历史意义。
一、初步发展阶段(1978—1993)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了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其发展农村的措施就是进行扶贫开发。农村改革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的效果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有力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种粮热情得到极大提高,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农民温饱问题得到一定改善,农村经济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得到迅速发展,农村脱贫的步伐也在加快,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动力。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西北、西南一些地区,群众生活贫困,国务院要统筹规划和组织力量,帮助发展生产,摆脱贫困”。从这里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对历史经验作出总结,制订出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部署,让农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带给农村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的思想也获得解放,为以后的农村扶贫开发之路打下基础,更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198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提到“一定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做好扶贫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始。再后来,国家“七五”发展计划中把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尽快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入进来;同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的通知》,这些举措标志着农村系统扶贫开发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之路的基本雏形。在这里,党和政府的扶贫实践从发展角度入手,不仅仅重视农业方面的扶贫,而是统筹社会各个方位进行扶助,把单纯的分散救济式扶贫转变到开发式扶贫,使重心向提高科技文化方向靠拢,不再简单注重农业生产而是多关注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方面,在这里,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正在逐步形成。
二、逐步完善阶段(1994—2010)
1994年制订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标志着中国农村扶贫事业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从1994年开始到21世纪初,在这短短的7年时间里,农村扶贫开发得到进一步优化,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在这一阶段党中央按区域、按产业、按部门划分制订了“八七”扶贫计划,为今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奠定了夯实基础,在这7年时间里农村八千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也在缩小,引领着我们党进一步改革和扶贫实践战略的发展创新。
从2000年开始,我们国家贫困人口比例进一步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插花式”的特点,党中央也看到农村贫困面貌的改变,强调要巩固温饱成果。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重点提出:“必须把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对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帮助他们尽快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并实现脱贫致富”。这些都对我们国家扶贫开发事业有着重要启示和指导作用。在扶贫事业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稳打稳扎,切莫急功近利,打牢扶贫根基,巩固脱贫成果,使得脱贫成效稳定可持续。在这里,我国的扶贫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开发扶贫”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新时期。
三、攻坚决胜阶段(2010年至今)
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入了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贫困地区考察扶贫工作,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指导中国当下的扶贫攻坚工作,在贵州进一步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走遍了连片特困地区,先后调研河北阜平、部分省區市扶贫攻坚工作。参加“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和推进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作出重大决策,作出重要指示,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深入认识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的决胜阶段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四、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成就举世瞩目,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扶贫开发思想,为中国摆脱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现阶段我国扶贫事业已迈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轨道,扶贫处于成果巩固和综合开发阶段,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提出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这一创新思想对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关键问题具有现实价值,更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农村扶贫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8-318.
[4]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47-150.
[5]李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经验[J].学理论,2014(13):49-50.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