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王富民
摘要:自20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民众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等重要领域。公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方式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这极大地推動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在积极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冲击政治秩序,极端态度和言论等问题,亟待规范和关注。
关键词:互联网 政治参与 政治秩序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234-02
一、互联网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
(一)定义
“互联网”,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并发送内容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体现出深刻的人民主权的意义。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公共领域,同国家机构进行互动,完成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影响国家机构的决策、监督和协商,进而完善民主的过程。
(二)特点
(1)主体平等性。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因为虚拟现实的技术而拥有了真正的平等,人们在虚拟世界里因为主要个人信息的隐蔽而没有太多的顾虑,身份、地位、职业等不再成为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绊脚石。人们甚至可以直接向上反映自己的意见,充分地参与和表达与自身利益相关和自己关心的政治生活。网络中的话语权是靠着公民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像现实社会中的依靠社会地位和权力。
(2)信息交互性。在传统手段中,人们只能被动地通过传统媒体接受信息并作出反应,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完全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反应,不利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然而在网络中,公民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进行反馈。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同其他公民实时互动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同样,国家机构也能够通过网络广泛征集民意,了解人民之所想,落实人民之所盼,对政治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以往人们只是通过传统媒体被动接收信息,不能作出反馈;而网络则做到了让公民互动沟通无障碍,激发人们的表达欲望。
(3)迅速传播性。网络的迅速传播性,使得我们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全面真实的资料,从而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以往我们通过传统媒体比如报纸、杂志、新闻等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互联网的时效性相比,无疑落了下风,公众更加倾向于从网络中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网络的迅速传播性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国家机构工作效率,使干群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是一种双赢的快捷途径。
二、互联网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中的问题
(一)网络空间秩序混乱
网络上有时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事件,虚假信息、垃圾信息、污蔑信息甚至黄色信息横行,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底线和文明规范,严重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进步和发展。网络暴力的势头在近几年愈发严重,甚至网络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有的网民以极端的言论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使对方的精神遭受极大的痛苦,例如“人肉搜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些网民对待网络的态度过于情绪化,没有经过理性思考就进行个人的宣泄。对国内的事件持批评甚至仇视的态度,大多关注敏感问题,并不分青红皂白在没有弄清事情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发表过激的言论。对国外的事情则演变为极端的排外和民族主义,甚至演变为打砸抢烧,严重破坏社会秩序。
(二)网络主体两极分化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数字鸿沟”现象非常突出。在东部,经济发达,网络普及广,起步早,信息化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这种对比也非常明显,城市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民众受教育水平和个人素质比较好,对信息资源的掌握也就比较有优势;而边远贫困地区的民众经济条件和人口素质较城市来说有一定差距,其对网络的应用和对信息资源的掌握也比较差。这就使得经济较好地区的民众能够运用网络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政治生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众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无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此外,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也对网络资源的掌握有着一定的影响,加深了信息获取和交流的不平衡性,阻碍了政治参与进程。
(三)网络制度建设缺失
传统政治参与形式有着完善的制度和配套措施,能够保证民主政治建设有序进行,而网络政治参与则有所欠缺。很多形式如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民意表达等都集中在社会论坛、个人平台等,运作较为松散。而一些电子政务平台、部门网站等要么疏于管理,更新迟缓,要么技术落后,漏洞百出。这直接影响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使民意的收集和反馈不能落到实处。大部分的官方网站更侧重于信息公开,政治参与功能比较弱化甚至完全没有,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很多官方网站虽然也设置了反馈专栏,但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并未形成畅通的交流协调机制,民众参与兴趣廖然。此外,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立法还不完善,导致网络信息中虚假和暴力横行,真实的声音反而被掩盖,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言论使得民众意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使得网络活动变得扭曲,严重干扰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常秩序。近期针对网络的立法虽然有所完善,但仍然远远不够,内容模糊、缺乏可行性、惩罚力度不足等问题依然较为严重,使得网络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
(四)网络安全防卫难度大
网络犯罪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深深困扰着我们,每年中国有两亿多网民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经济损失上千亿元。恐怖分子和邪教组织利用网络散布恐怖信息和反社会言论,造成社会恐慌和秩序紊乱;不法分子传播黄色信息,污染网络环境,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别有用心的西方势力通过网络在文化方面进行渗透,鼓吹自己的意识形态;还有一些人利用网络入侵国家重要系统,窃取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诸如此类的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国家安全,亟待国家出台相关措施应对此类问题。
三、互联网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网民素质,倡导理性参与
众多的网民是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的主力军,其素质直接影响到政治参与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首先,我们可以提高公民使用网络的能力,比如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与他人实时交流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学校要重视计算机课程,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能力的水平,同时要教会学生分辨信息的性质,抵制不良信息;另外可以建立一批社会福利组织,负责提高社会其他群体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使网民掌握计算机的能力整体得到提升。其次,我们要提升公民的政治素养,使公民能够理性发声。网民要充分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理性行使权利,坚决依法履行义务。网民的权利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引导明确,在网络政治生活中积极回应,使公民参与信心更积极,参与目标更明确,参与素质更进步。同时,网民要更加注意理性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网络不是无法之地,不应借助虚拟世界肆意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不顾及网络和社会秩序。公民参与网络民主活动时应相互尊重,不能利用网络互相攻击谩骂,作出不法举动。另外,我们可以培养一些舆论的标杆,在关键敏感问题上他们冷静理性地发声,引导网民的情绪,使网民从社会和理性的角度看待和评论问题,维护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二)夯实物质基础,缩小“数字鸿沟”
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其实是成正比的,经济越发达,民主政治生活参与的人就越多,质量也就越高。良好的经济发展既可以满足人们参与民主政治的硬件要求,又能够切实提高人们的参与能力与素质,可谓是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缩小东、中、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财政适当倾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欠发达地区的民众也能够拥有参与的机会,改善不平衡状态。其次,我們要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做到网络全覆盖。国家要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内容的建设,优化网络服务,满足网民的多种合理需求,尤其是相关部门的职能性网络体系建设应该拿到议事日程中来,使网民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实惠,从而激发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增加政治参与的便利性,使参加民主政治活动成为常态。
(三)完善制度平台,“法治”“德治”并行
我们要增强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尤其是直面群众的板块,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合法、真实、完整地公布出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与公民的沟通交流。另外,还要加强依法治网和依德治网相结合。要加强互联网相关法律的建设,加快立法进程,同时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依法收集信息,发表言论,使用网络。有关部门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公民遵纪守法。在法律不健全及难以管理的领域,可以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规范网民行为,促使网民通过内在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四)加强安全意识,打击网络犯罪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犯罪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面对网络中的色情、暴力、虚假等内容要坚决抵制,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馈。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门力量,监督控制网络环境出现的问题,面对违法内容应坚决取缔并加以惩处,依法予以处理。另外,我们要提高警惕,针对外国势力的渗透和反社会主义势力的影响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同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学校应该对学生做专题安全教育,合理引导学生,使他们学会分辨不良信息并作出正确反应。社会组织可以对其他社会群体不定期宣讲有关网络安全的注意内容,使公民文明上网,提高安全意识。有关部门应着力应对新形式新内容的网络犯罪行为,特别是安全部门,对意图颠覆社会主义的恶意势力要时刻警惕,下大力气净化网络环境,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为网络政治参与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韩瑞旗.当代中国网络民主问题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6.
[2]赵霞.我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张铭.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网络民主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4]张洋.我国网络民主发展研究——基于政府管理视角[D].东北财经大学,2013.
[5]杜长春.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