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浅谈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浅谈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10-03 阅读数:341

宋超

摘要: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場所,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公寓文化是由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的公寓成员以公寓为活动场地,在生活、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能够长期延续下去的特殊文化。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一定时代社会文化的缩影,健康、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能够在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公寓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007-02

一、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良好的公寓文化有助于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良好的公寓文化有助于学生尽快实现生活角色的转变。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且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祖辈的精心呵护,很多人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基本没有做过家务活,自理能力较差。而大学时期与初中、高中不同。进入大学以后,大多数同学要在校住宿,小到一日三餐,大到职业生涯规划,都要自己来安排,自己来做主。此外,高校生活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自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情感压力无一不使得新生倍感茫然。因此,良好的公寓文化对新生来说至关重要。此时教师要多关心新同学的生活、学习状态,引导公寓建立良好的风气,公寓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在公寓中树立良好典型,营造和谐积极的氛围,化解学生过分想家等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

良好的公寓文化有助于学生尽快实现学习角色的转变。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但是部分学生在刚入学时甚至是到大学二年级时仍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高中教师往往会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深度挖掘,反复讲练,进行“填鸭式”教学。但大学不同,大学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堂上反复讲解知识点的时间少了,更倾向于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课上积极主动提问,课后自主锻炼实践。因此,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教会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一个公寓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往往可以带动班级更多公寓认真学习,并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因此,新同学快速适应大学学习角色,公寓文化亦不可忽视。

2.公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阵地

大学教育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关键一点就是大学没有固定的授课教室,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公寓度过,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高校学 生管理工作的重心已经逐步向学生公寓转移。[1]因此,无论对学生进行“安全与法纪教育”“理想与成才教育”,还是“道德与诚信”教育,都应该从公寓教育抓起,将学生公寓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阵地。教育学生凡事要从细微处入手,如公寓卫生、内务摆放等。借此机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磨炼学生性格,使其戒掉浮躁之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3.良好的公寓文化有助于高校自身的稳定和发展

学生安全稳定事关学校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活动组织及开展的最小单位,只有每个公寓的安全稳定工作做好了,整个学校才能实现稳定和谐的发展。良好的公寓文化是学生安全稳定的“定心丸”,是良好校风、学风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然而,高校生源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每一位同学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如何使性格各异的学生能够融洽地相处四年值得我们思考,也给高校公寓管理增加了难度。在学生入学之初,辅导员、班主任就应该深入公寓,实地了解学生公寓人文生态环境,掌握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公寓交际文化。使每一位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互帮、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学会从大局着眼。从而减少公寓矛盾,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1.现有硬件资源的限制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将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精英阶段、大众阶段、普及阶段”三个阶段[2],此项指标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学者认为高校的发展只有“量”上实现了扩张,然后才能引起高校人才培养在“质”上的变化。我国随着在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上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2.5%增长至2015年的36%。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2.7%,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标。预计至2020年毛入学率可达50%,我国高等教育将迈入普及化教育阶段。[3]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高校学生公寓硬件资源的短缺,学生公寓数量以及从事公寓管理的人员配置、学生活动室、洗衣房等配套设施也出现不足的情况。这均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学生之间矛盾频发,不利于良好的公寓文化的形成。

2.生源结构自身的限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生源的组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招生方式上来看,许多地方高校的生源主要由普高生、单招生、特长生、艺术生、专转本学生、新疆内高班学生等组成。不同的招生方式使得生源更多元化,学生在知识储备、生活学习习惯、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从生源地来看,目前即使是地方高校,也基本来自全国各地。以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例,全院在校生960余人,分别来自江苏、安徽、河北、湖南、广西、浙江等13个省份,即使同样为理科或者文科考生参加高考,因为省份之间的高考政策差异,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在高中阶段学习侧重点均有所差异。因此,导致各省份生源在知识基础、学习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上均有所不同。此外,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在生活习惯、性格组成等方面也存在多样化,这均给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增加了新的挑战。

3.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

当代大学生均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虽然拥有成年的体格和生理能力,但是其心理年龄尚未成年,还不够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比较脆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够坚强。此外,大学生一方面极度渴望像父辈一样能够独当一面成熟起来,但是另一方面,遇到事情不够稳重,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社会思潮泥沙俱下,且往往不良思想和风气在外在包装下更具有吸引力,加之大学生涉世未深,其辨别是非能力尚属薄弱,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同时,当大学生经历了高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离开了长期依赖的父母,周围所有的人、物均为其服务的情况已经改变时,往往会出现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情感问题、求职与择业问题等诸多问题。[4]这些均阻碍了大学生之间良好的思想交流,间接使得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三、关于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建议

1.营造“全员协同”的育人氛围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绝不只是学生自己或者学工系统要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高校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沟通合作,明确责任机制,努力做到“收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确定学校、学院和后勤在具体管理的工作分工时,也要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积极邀请、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公寓的管理中来,极力避免家长产生“学生教育就只是学校要负责的事情”的思想。此外,高校学生虽然相较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有所成熟,但在社會环境中仍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危害。因此,当地政府也要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使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能够安心地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也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2.搭建公寓“面对面”交流平台

大一新生在入学半年后往往会出现宿舍矛盾频发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当代学生多为95后独生子女,个别学生性格多有欠缺,加之朋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学生未掌握沟通技巧。通过“面对面”交流平台的建设,实现学校职能部门、后勤、辅导员、学生的面对面直接交流,主动出击,相互协调。在优化工作方式提高服务学生能力的同时,教授学生人际交往的正确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优化学生的公寓文化。此外,部分高校也积极探索“书院制”学生公寓管理模式[5],这也有利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所谓的“书院制”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既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以院系、专业、年级、班级为单位的住宿分配制度,同时又将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全部集中在学生社区,邀请导师、辅导员入住书院,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优质、个性化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住宿体验。

3.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学生的本位功能。一是在学生初入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协约室友”制度,建立适合每个宿舍的具体规章制度,共同遵守,如作息时间、卫生值班等。二是建立学生“自管委”。由学生担任主要负责人,学院指派教师辅导,处理学生公寓在卫生、安全、文体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三是设置楼长、厅长、室长三级学生干部体系,及时了解反馈学生思想动态。四是为党员宿舍挂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榜样作用,引导其他非党员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学生公寓文化氛围。五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通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学生公寓辩论赛、公寓文化节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公寓文化建设相关教育,扩大影响面,切实丰富学生公寓文化的实质内涵。

参考文献:

[1]魏玲,余家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91.

[2]杨天平,邢雪.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马丁·特罗高等教育思想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3(2).

[3]秦福利.对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审视和反思——基于各省市近三个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分析[J].教育科学,2017,33(6).

[4]邢旭.高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177-178.

[5]柏杨,张黎.浅析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J].高校后勤究,2018,No.196(7):22-23.

责任编辑:张蕊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