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赵文 庞东贺 王奕
摘要:创新创业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具有着重要地位。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创业的激情,了解新时代创新创业背景,深入了解研究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态度和在创新创业当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各高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当前形势下创新创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理论 创新创业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013-04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青年创业热情,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现代社会中,对创业的要求已经从传统创业发展到创新创业,大众普遍认为创新是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的目标。[1]研究生作为创新创业中的主要力量,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模式下,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本文从社会、教育和个人三个维度分析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社会维度方面,高校研究生是创新的主力军,是新时代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最终也会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创业主力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研究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2]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培养现代新型研究型人才是必经之路,有利于集聚我国的创新主体力量,激发潜在因素。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氛围中,我国的整体实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特别是软实力。同时,我国在世界先进技术领域和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增强自身的存在感。教育维度方面,由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长期以来都是一种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的的单一模式,该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方式对应用型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渴求,这导致了一方面有些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生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社会急需人才严重短缺。[3]本文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对毕业生创业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和梳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育的研究成果,对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有指导作用,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提供标准及示例。同时可增强人们对培养“高、精、尖、新”人才的重视度,扩大人才培养范围。个人维度方面,创新创业有利于研究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创新观念与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新、张扬个性、创业挑战作为新的人生目标,确立方向,实现自我提升。
二、研究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都较为迅速,创新创业教育正在成为全球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趋势。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应培育研究生科研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能力,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胡春平等(2016)提出以树立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快推进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合法性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具体举措。程光德等(2017)针对高校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质量标准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革新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刘雨(2018)通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位研究生的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高应通过挖掘与发现研究生创新创业机会的能力;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指导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政府切实加大对研究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三个途径实现。由此,国家及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愈发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本课题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框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美国(USA)、英国(UK)、日本(Japan) 等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新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98年指出,高等院校应将创业技能和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2015美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中指出要打造“创新者国家”。英国政府于2004年成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旨在落实全国大学生创业思想教育。在日本,国际领导人相继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之一;在调动全国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新加坡指在建立更多的跨国工厂和企业,创新人数得到大幅度提升,外部经济空间得到高效利用。同时,为了支持社会创新创业和新技术研发,据统计,新加坡政府每年拨款超过92.23亿人民币。总的来说,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但还需要在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人才的培养与科研以及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其融入全球化发展越来越重要。
三、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正面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创业更难的严峻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思想观念僵化
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根据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的统计数据来看,大众的思想多为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这直接导致了人云亦云的消极情绪和懈怠风气,进而难以实施更为前沿的思想和技术发展。我们向在讀高校研究生发出了共528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73份,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14%的人对创业有意愿,有98.86%的人创业意愿程度一般甚至表示不会创业。并且对学生创新创业原因调查的结果如图1所示,72.73%的调查对象选择创业是因为崇尚弹性的工作时间和自由,并非出于为了更长远的致力于国家建设、发展的目的,这些数据显示出当今高校研究生对自主创业的意愿极低,目光不够长远,情况不容乐观。
除此之外,对学生倾向于何种方式进行创业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26.14%的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加盟连锁公司的方式进行创业,在当今大环境下这种方式已经不能赶上信息时代的潮流,这体现了虽然时代进步,但大多数人对于创业方式的认识及选择还很落后僵化。
目前高校在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方面建设较为落后,没有成熟的机制以支持教师和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因此,学生对自主创业仍然没有安全感,犹豫不决,从而导致高校研究生热情不高,创新创业工作难以实施和推进。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交错组织,不够健全合理的领导以及低效的法律效益。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那就是现如今,各高校研究生学位已合法化,因其具有国家认证的授权专业,有实体机构,教学与科研能达到高度一致,配套体系健全。相较而言,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合法性却比较模糊,没有收到重视,在社会中处于一个劣势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管理学位暂未纳入国家学科专业目录;并且多数是非专职人员参与的,专业性不足;教学与科研不能达到融会贯通;配套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中主体不明确,不利于工作开展,质量堪忧。而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比较值得我们学习。在美国,创业学已成为美国大学发展最快的学科,并作为工商管理硕士的重点学科培训。任何一种教育,只有在国家政策法律合法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落实和开展,这是由我国国情和教育环境决定的,毋庸置疑。所以,研究生创新创业必须得到法律的支持,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大众的接受,才能得以发展和推进。
2.教育方式不足革新不足
教育的方式方法决定最终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缺少了合理又新颖的理论指导。大多数高校倾向于开展大量的座谈会和课外宣传,却并沒有形成专业学科或是专业课程。个别高校对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宣传力度弱,调查结果显示30.68%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还有43.18%的学生回答不清楚学校是否开设了相关课程。我们对学生获取创业知识的来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有63.64%的研究对象是通过媒体与社会宣传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有57.95%的研究对象是通过学校授课了解相关知识的。除此之外,高校研究生能获取创业知识的渠道少之又少且成效不高。如果高校专业学科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整配置,那么创新创业的教育资源也将无法更新,授课内容将收到阻碍,有所滞后。专业和创新创业做不到有效结合,也就无法带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和与时俱进的信息。个别课程质量不高,教学模式僵化,只照本宣科,应付学时,并没有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灵感和热情。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指导实效。[4]
3.实践平台不足
实践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需要理论知识的输入,更需要实践的训练。搭建创新创业研究生实践平台是增强高校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实效的重要条件。[5]调查数据显示,94.32%的学生没有创业经历,即缺少实践经验;同时,在对学生创业主要困难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调查结果图4所示),有23.86%的学生将缺乏工作经验选为创业主要困难,这些数据显示着实践的重要性。例如,吉林省的创新创业实践具有一定的前景,但缺乏主体力量推动其发展。在校研究生能接触到的高校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十分有限,了解的渠道平台有限,各类创业基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缓慢,效率低。目前,黑龙江省创业孵化基地共有12个,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黑龙江大学科技园、黑龙江工程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哈尔滨云尚谷地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华南城有限公司、哈尔滨普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哈尔滨商业大学创新创业园、哈尔滨龙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哈尔滨云创咖啡有限公司、哈尔滨众筹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利用率、分配率低,创新创业相关前沿资源的缺乏,使得理论和实践无法统一,这也导致许多研究生没有动力、信心和热情开展自主创业。
4.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社会力量作为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其多方参与的协同教育机制还需继续完善。有的研究生理想抱负远大,创业激情饱满,然而缺乏社会历练,人际沟通、事物处理经验不足,商业信息把握不准等,使得其创业行动差强人意,创业素质缺陷明显。[6]调查显示,有30.68%的同学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非常重要,有44.32%的同学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比较重要,由此可见政府及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环境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保障。除此之外,社会的支持也是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工作的重要因素。社会和高校应该积极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7]从而扩大创新创业的影响力,从而让学生从校内到校外都能感受到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
调用国内外有效创新创业资源,使培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遇到较大阻力。这一难题也在创新创业发展中有明显的体现:高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并没有产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联系,仿佛各自在唱自己的“独角戏”,这种低质量的运作导致教育质量不优,发展动力不足。只有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才能扭转目前的僵局,进一步明确未来的方向和各参与主体的定位。
四、研究生创新创业对策与建议
1.出台支持创业政策,加强实施力度
近年来,我国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创业的有利性和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调查结果显示46.59%的高校研究生对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表示不太了解,只有1.14%的学生表示非常熟悉政府的创业政策,这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及政策的宣传力度、实施力度均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大力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实现多渠道多方面就业。同时,提高就业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就职能力,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就业者的思想素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展。目前,社会仍然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其原因,分析核心问题,解决相关问题。而良性的创业则能有效促进就业,为就业提供岗位,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以应对每年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和供不应求的岗位间的矛盾。
2.改变思想观念,培养创新创业思维
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个别高校在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思想固化僵化、犹豫不决、畏缩胆怯等问题,这就要求各高校领导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努力转变自身错误理念及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营造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从上至下地进行思想观念的改革。同时,应当明白,只有开放才能进步,这就要求各高校应努力提高國际化水平,与世界接轨,汲取别国的优秀经验,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打造高水平的师资与管理队伍,由此才能培养出有高知识、优技能的现代创新型人才。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14%的人有创业的想法,31.82%的学生明确表示由于风险太大,不会选择创业。这反映了不只高校应该转变保守的思想观念,学生更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发展为具有创新创业观念、思想开阔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3.构建完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理论最终应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需要理论的输入,更需要实践的训练。着眼于增强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搭建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改进和完善校内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基地的硬件条件,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校应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高校除了开展覆盖全体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成果展、参观创新创业园区、科技文化节等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全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研究生创业热情,还应借助本校的科研平台和资源,以企业需求为牵引,结合课题寻找创新点,鼓励学生申报国家或省级创新课题,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实践锻炼扩大科研视野,提高实操能力。选择技术成熟的项目,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与需求单位对接,借助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市场优势,积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的进一步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双赢的新模式。
4.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和研究生创业团队的建设
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教学水平、创新精神、科研创新素质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进一步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依托省级专业创新团队,再公开招聘一部分具有创业经历的兼职教师作为创业导师,组成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业训练指导。基于学生的兴趣及创业意愿,更好地开展自主性、创新性学习,针对一个创业项目,选拔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的研究生,构建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团队合作能力,并针对不同分工的成员选择的专业课程,进行定向指导。
参考文献:
[1]于璐,曹丽春.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视角及现状审思[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1):48-52.
[2]于建民,孟模,王强,等.双创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革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43-44+4.
[3]陶峻.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25-26.
[4]王巧云.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优化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0):36-37+41.
[5]程光德,高慧.增强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之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6):158-161.
[6]郭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初探[J].才智,2018(6):25.
[7]吴晓红,储江伟,高璐璐.新时代高校培养创业型研究生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2):68-71.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