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理论与探索]新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探析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理论与探索]新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1/06/04 阅读数:329

魏志成 肖利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成为必然。但是,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技术流于表面、忽视教育的规律和复杂性、信息技术与教育关系失衡等现象,因此,笔者尝试从民主参与、深入研究和建立统一数据平台等方面去解决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新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①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教育政策的要求;②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满足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新要求;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教育变革的要求。

●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弊

1.信息技术自身的问题

首先,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开创人员会依据教育规律进行开发设计,这种设计带有开发者自身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如强调游戏化学习,想让学生通过游戏获取知识,这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渗透学习,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学习向有意识学习转变的过程,这种信息技术支持的游戏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学生由经验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其次,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将教学简单化、割裂化,尤其是容易将复杂问题分解成不同部分,设计出多个教育平台,割裂了数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获得。最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在当前更多地停留在表层,没有接触到教育的核心。当前信息技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中使用,而未能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价值观方面等素养产生影响。高阶素养、情意态度、文化价值观需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无法经由信息技术直接向学生灌输。

2.技术应用主体教师的问题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能力存在不足。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地把技术放在教学中,这样做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另一方面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够,教师不清楚怎样更好地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相融合。此外,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发挥,教师主体意识容易被限制在一定的技术应用框架内。

3.教育与信息技术关系的失衡

首先是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失衡。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使得学生被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忽略了人的成长规律。另一方面,容易以偏概全,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后的实际情况与期望值之间的落差归因到教师能力不足上,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产生疏离与抵触心理。其次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失衡。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堂看到的一角,从而产生定式思维。最后是信息技术与环境的关系失衡。教学中一旦某个配套设备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教学中断。同时,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其真实性和有用性难以辨别,使得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受到阻碍。

●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1.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向以民主参与为指引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广泛的教育主体参与其中,因为信息化的教育变革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既有技术要求又有能力要求,既有主体又有客体,既有主动传播者又有被动接受者。如果能让更多的教学实践者、理论研究者、软件开发者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提供更多的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方式方法,让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那么,将有助于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做出具体、合理的规划。

2.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容以研究为支撑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用到教育上,而是需要对如何进行深度融合做全面深度的研究。首先,需要研究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即解决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是什么”以及“怎么办”的问题。其次,要研究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信息技术与教育都有其自身的影响范围,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当中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和结果。那就需要研究将信息技术的哪个因素和教育相融合有利于教育的发展,进而在实践中去落实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3.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基础平台为基础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建起了很多信息化基础平台和软件。但是这些平台和软件存在将复杂问题分化、数据割裂的问题,因此,需要构建一体化的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此外,应将教育开放平台纳入国家体系,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教育应用平台,这样一这样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数据割裂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祖兵.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及其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19(01):60-66.

[2]吴南中,夏海鹰,张岩.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形态变革的逻辑、形式、内容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24-33.

[3]李芒,申静结.论教师教学的信息技術疏离感[J].中国电化教育,2020(05):62-68.

[4]韩筠,以信息技术构建高等教育新型教学支持体系——基于抗疫期间在线教学实践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0(05):80-86.

[5]邹文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向转变[J].人民教育,2020(Z2).

[6]涂丽华,唐松林.走进生命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批判[J].大学教育科学,2020(06):38-45.

[7]Lauterman T,Ackerman R.Overcoming screen inferiority in learning and calibration [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5):455-463.

[8]李怀龙,李慧,裴新宁.教育过程复杂性及对技术变革教育的制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5):46-52.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