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信息技术教学]聚焦信息意识的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与实践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信息技术教学]聚焦信息意识的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7/30 阅读数:394

文皓

信息意识来源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其主要内容可作为各类信息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标准。因此,笔者将信息意识分解成若干个在教学设计中具有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开展课堂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运用单元整合教学法,通过对教材、学生的综合分析,以信息意识为导向,对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与重构,生成了一个包含概念建构、能力应用、拓展活动在内的综合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以及实践成效总结。

● 信息意识的三个能力层级

学生步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在增强,因此,与之共同发展的信息甄别能力与信息價值判断能力成为初中信息技术入门的重要引导方向。针对七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笔者将信息意识划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在团队中共享信息、创生信息、实现信息更大价值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让学生锻炼信息获取与处理等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兼顾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和信息价值判断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有效信息指导自身学习生活,帮助该学段的学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正确地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

●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思考

通常,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出来的。各学习单元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组成的一个整体,在单元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等特点。笔者所采用的教材为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本单元为教材的第一单元,单元名称为《走进信息技术》。在本单元,教材提供了三个教学方向:探索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其中,前两个教学方向同属于建构概念,可以体现出学生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个则归类于能力应用,可以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应用。参考整合教学的四个特征,需要对课本原有知识结构进行合理重构,根据信息意识的三个能力层级重新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时间线,将“信息”的概念整合到整个信息技术发展史中,渗透到信息技术的各个应用领域,实现知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更好地帮助学生科学把握知识,达成学习目标。因此,笔者将单元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划分为三个课时:从信息到信息技术、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未来的信息技术。第一课时——从信息到信息技术,从信息的概念入手,将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信息重新归类为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最基本的载体,再展示各个载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发展。利用信息到信息技术的关联,帮助学生科学地建立“信息”这一概念,同时对技术发展、时代变迁有一定的认识与感悟。第二课时——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获取、处理网络信息,判断信息的价值,体验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变迁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探索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三课时——未来的信息技术,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与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革,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机遇与发展,让学生利用有效的信息指导学习与生活。

● 单元整合教学案例

1.单元整合教学目标

知识建构目标:信息与载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载体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力应用目标:获取、筛选、处理、判断信息。素养提升目标:利用有效的信息指导学习与生活。

2.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播放视频《信息与信息社会》,简要介绍视频中引起社会生活变革的关键技术。

教学活动: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板书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信息是什么?有什么特征?(是普遍存在的,具有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等特点)什么是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通信等手段对信息进行存储、加工、传递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2)环节二:初识信息

教学内容:解决两个问题——信息是什么?信息技术是怎样的技术?

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从视频中总结出信息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可表达这四条特征属性,从而引导学生答出信息技术即是发展信息这四条主要特征属性的技术。

学生活动:重温视频中关键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中体验信息可存储、可传递、可加工、可表达这四大特征属性。

(3)环节三: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变革;分析每一次信息技术重大变革对历史、社会的影响。

教学活动:结合视频内容,逐一举例讲解信息存储技术、加工技术、传输技术、表达技术的发展如何推动信息技术的前进。在讲解的同时,针对信息的四条特征属性的发展,邀请学生举出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学生视角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讲解信息技术发展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畅想。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发言举例出生活中信息存储、加工、传输、表达技术的变化;深度思考每一次信息技术发展分别是信息的哪一个特征产生巨大进步;展望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4)环节四:新技术

教学内容:信息传递技术推动+发展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加工发展出计算;信息存储发展出大数据;多项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出人工智能技术。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材料分别演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体会新一代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学生活动:观看学习教师的教学材料;独立思考,融会贯通。

(5)环节五:交流与总结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悟,总结信息技术发展与自身成长。

教学活动:播放一段简短的有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视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玻璃的一天》,交流本堂课收获。

3.第二课时活动过程设计

(1)情境1

活动情境:小朋友欢欢假期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并且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引起了欢欢的朋友们对三星堆的兴趣。

教学内容:回顾上节课知识点——信息的种类。

教师提出问题:欢欢的朋友圈包含哪些信息?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信息的特征。

(2)情境2

活动情境:欢欢的朋友们对三星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找欢欢了解。欢欢建议利用信息技术课在网络上获取三星堆博物馆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体验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如何在网络上获取关于三星堆博物馆的信息?搭建脚手架——给出百度、必应、搜狗等搜索引擎网址。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搜索有关三星堆及相关的信息,并且完成学案表格1。

(3)情境3

活动情境:教师明确自己找到了一个三星堆网络博物馆,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虚拟博物馆中游览。

教学内容:体验有目的性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

教师活动:搭建脚手架——给出三星堆虚拟博物馆网址。任务驱动——请在虚拟博物馆中游览,选择感兴趣的展品。

学生活动:在教师给出的网页中浏览信息。

(4)情境4

活动情境:通过游览虚拟博物馆,欢欢的朋友们对三星堆博物馆更加感兴趣了,并且计划找一个假期去实地参观。欢欢准备利用信息技术帮他的朋友们完成这个计划。

教学内容: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教师活动:列出自己以前出行的计划以及方式,让学生对照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对照教师给出的过去的出行方式,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写出现在对应的出行方式。

(5)情境5

活动情境:学生在搜索信息时会遇到很多虚假的多余的信息,这些虚假的信息会带来哪些信息安全问题?

教学内容:思考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分析如何规避这类垃圾信息。

教師提出问题:①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搜到的结果是否全部有用?包含了哪些无用信息,②这些无用的信息可能会隐藏哪些危机?③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该如何在信息社会中保护自己?

学生活动:在装有还原系统的学生机上,体验部分内容恰当的广告页面、游戏页面、钓鱼网址、诈骗网址等,并且思考教师提出的有关信息安全的问题。

(6)交流与总结

教学内容:结合第一节课的理论以及本节课的时间,引领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与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①这堂课中见识到了哪些信息技术?②它们分别体现出了信息的哪些特点?③信息技术未来会朝哪些领域发展?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4.第三课时合作探究活动设计

(1)活动情境1:哪些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几年强势突起。现在出现的智能收银、智能门卫、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代了部分职业,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职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活动环节1:讨论主问题——哪些职业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教学内容:信息的甄别、搜集、整理。

教师提出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哪些职业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理由是什么?组织各小组统一观点并搜集佐证材料。

学生活动:运用网络搜集信息,通过思考并分析有哪些职业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可使用网络工具搜集相关佐证材料,完成学案表1。同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合作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

活动环节2:各小组交流总结。

教学内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应用。

教师活动:组织各小组交流表达观点。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2)活动情境2: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如何应对

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将有一批职业会被淘汰。为了避免在未来被淘汰,现在的学校应该给学生准备怎样的课程,才能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开拓思维,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活动环节1: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信息的甄别、提炼。

教师活动:组织各小组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可能被淘汰的职业思考,分析各职业、领域所需的知识、课程,并引导学生从已有信息中提炼出结果。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信息、提炼信息。

活动环节2:各小组交流总结。

教学内容:信息的深度加工、思考。

教师活动:组织各小组成员表达观点。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3)活动情境3:为了自身的成长,需要怎样努力

同学们想到很多的选修课,但是除去在学校跟着老师学习,课后的自学也非常重要。为了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请各小组同学列出一张书单用来帮助同学们完成自学。

活动环节:小组讨论与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信息的生成、应用。

教师活动:组织各小组继续分析、提炼信息。在此基础上,总结课堂,展示学生生成的书单,提出主题:利用有效信息指导学习生活。

学生活动:各小组交流观点,深入思考,回顾本堂课的活动,内化知识。

● 实践成效

1.提升课堂深度

单元整合讲究从整体的角度解读教材与思考单元核心问题,教师需要从全局纵观单元教学内容,找准核心素养的切入点,从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理清单元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单元模块进行聚焦探究,以整体建构的思想进行教学资源设计,从而突破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单元内整合的基础上探索单元间的知识联系、学科间的知识网络,进行多维度的整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

在单元教学中,贯穿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可以被称作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提出在单元整合教学的立意中举足轻重。以本单元为例,“信息与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单元的核心概念,其发展、应用、对人类的影响等外延概念都可作为教学材料出现在单元中,但是盲目整合单元内容也容易带来知识点的遗漏以及知识关联的缺失。笔者认为,在单元整合之前,教师有必要枚举单元中所有知识要素,并且标注各个知识要素之间的关联。这些工作可以帮助教师在单元整合教学的设计中更好地发掘核心概念,更加合理地建构知识关联,提升单元整合教学的效度。

2.推动学生素养提升

此次单元整合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围绕核心素养建构单元整合教学是可行的。其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常态学习效度的提升上,单元整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网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够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站在更加具有格局、具有思考价值的层面上。

3.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单元整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材、教法、学生、学法等方面下功夫,能够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整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理清“信息意识”“单元整合”等教学理论,这是非常有效的理论学习;其次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容,对教学环节进行二次开发,合理重构,这是对教材把握能力的加强。总的来说,本次单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尝试,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能力,综合促进教师科研意识与水平。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