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孔姗姗
摘要: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精神生长的过程。单元整体教学通过主题统整、目标聚焦、双线合一,引领学生去学习血肉丰满的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自我。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B-0049-03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单元主题为依托,改变原先的单篇教学,重新组合统整,在整合教材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以其多元整合、均衡协调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整体建构和延伸超越,实现教学目标的聚焦化、教学过程的结构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对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立足主题,探寻共性关联
在一个单元里,每一篇课文看似独立,但在统编教材单元主题的设置下,彼此之间存在着相通点和关联性。这就需要我们紧扣主题单元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文本分析,揣摩编者意图,探寻文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内容链,达成单元整合。
(一)立足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探析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分别为《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重阳节的节日情景;《纸的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经过,并告诉我们“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丰富内容。三个传统节日、一项伟大发明、一座世界闻名的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是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开展,并在本单元的第一篇、第二篇课文后和语文园地前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提示。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还安排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由此可见,整个单元的编排都需要我们在各项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立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探析
除了明确的人文主题外,本单元还有“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语文要素,在精读课文《赵州桥》和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也以《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为例,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词句段运用”第2项仍以《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为例,帮助学生学习表达。
通过以上探析,本单元的文本既有人文主题的统整,又有语文要素的关联。单元内容的编排特点为教学内容的整合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二、基于学情,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课前学习“预习微课”,学生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背《古诗三首》,基本掌握每课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基于学情,可将教学内容做以下整合,并制定具体目标:
在教学中,设计单元学习的整体任务和连贯的学习过程,改变单篇文本分段分层分析、单个知识点逐一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阅读、表达、交流、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既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又有效节约了教学时间。如将《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和《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第2项整合为一课时,让单元语文要素在文本中从具象化到结构化,并在“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中予以练习,体现使学生对语文要素的掌握深化、内化;将《纸的发明》的第4自然段同“词句段运用”第2项整合为一课时,学生从第4自然段中习得了介绍过程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口头介绍手工活动的过程。在综合学习中,再次用“写一写”的方式介绍包粽子、剪纸等手工活动过程,把过程写清楚。从方法的指导到口头表达,再到书面表达,通过多角度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古诗三首》的教学,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会读、会背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课上学习时便将“运用‘学读注释、了解诗意、品字悟情的方法领悟古诗大意”和了解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景象作为重点学习目标。以第一首古诗《元日》放样,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另两首古诗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把握,已经自我构建了一个同类知识的框架体系;在课上的小组学习过程中,又通过分工合作,互相补充,共同探讨,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真正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双线合一,提升语文素养
统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的方式进行单元编排。但是,近观教师的实践探索,常常将语文要素无限放大,而忽略学科育人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双线合一,巧妙地将人文主题的学习渗透在整个单元教学的环节之中。
(一)情境渲染,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开端处,直扣人文主题
鲜明的主题,动人的情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触动学生心底的那根弦。如《古诗三首》教学的开端,通过“猜传统节日”的游戏,了解我国有那么多的传统节日和丰富的习俗,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接着出示单元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告诉学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诗人墨客,为一个个传统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想成为一名儒雅小君子,就要多读诗、多背诗,多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声情并茂的叙述顿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和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热情。再如,《纸的发明》《赵州桥》两课都可通过微视频,让学生先有了直观的感受,对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的古建筑心生由衷的赞叹,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便会水到渠成。
(二)抓住关键,在揣摩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紧扣人文主题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有时一个词、一句话,便体现了文本的主旨。如《赵州桥》一课,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揭示了人文主题。其中“智慧”一词是本课的生词,也是突出人文主题的关键词之一。在教学中,抓住“智慧”一词,引导学生关注“智”的上面是“知”,“慧”的下面是“心”,“智慧”两个字都有聪明的意思,大脑里要有很多知识方为“智”,做事用心方成“慧”,要做一个智慧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得用心,而古代劳动人民正是有着丰富的知识,再加上用心的思考,才造出了世界闻名的石拱桥。经过咀嚼、揣摩关键词、关键句,激发了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敬佩感,对我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三)一咏三叹,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回扣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进,又相互交融。在突出语文要素的同时将人文主题回环复沓,反复咏叹,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巧妙教化。如教学《赵州桥》,从学习课文如何描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中反复回扣“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感受我国古代建筑的宝贵之处;教学《纸的发明》的第4自然段,不僅要抓住连续的动词介绍纸的发明过程,还要在过程中不断回扣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精神生长的过程。单元整体教学通过主题统整、目标聚焦、双线合一,引领学生去学习血肉丰满的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自我。
责任编辑:丁伟红
Abstract: The overall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unit pursues the unity of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ty.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is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cy and the process of spiritual growth. The overall teaching of the unit leads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flesh-and-blood languag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mes, the focus on the objectiv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line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grow into a complete self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Key words: unit teaching; humanistic theme; Chinese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