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教学探索]结构锚图助力儿童写作新路径探微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教学探索]结构锚图助力儿童写作新路径探微


发布时间:2021/10/22 阅读数:425

摘要:锚图又称结构图或要点图,已经被运用到发达国家各学科的教学中。在习作教学中引进结构锚图,可以提高儿童习作表达的逻辑性,提升儿童习作表达的童趣性,助力儿童跃入全脑学习的“快车道”,拉动儿童显性与隐性思维的螺旋生长。结构锚图助力儿童写作新路径的基本程序为:借助结构锚图,确定文章结构;依据结构锚图,精选文章素材;对照结构锚图,抓住写作重心;丰富结构锚图,打磨作文细节,让儿童的习作变得更高效有趣。

关键词:结构锚图;儿童写作;作文框架;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9094(2020)11A-0076-04

一、结构锚图在儿童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提高儿童习作表达的逻辑性

锚图( Anchor Chart),又称为“结构锚图”或“要点图”,是一种将学习过程中的线索、提纲、方法、策略、思路等整理成图文的工具。锚图有利于帮助学生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要点,呈现思维脉络、逻辑框架[1]。它就像动物的骨架、植物的枝干,可以清楚地呈现不同个体的独特结构。从锚图的特点看,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可以帮助小学生改变习作表达呈现的结构模糊,逻辑混乱、表达无序、主题不突出等不良习惯,帮助其梳理文章脉络、突出写作重点等,助力儿童更有逻辑地进行习作表达。

2.提升儿童习作表达的童趣性

从结构锚图绘制的形式上来说,它不像思维导图,它完全打破形式限制,注重突出表达内容[2]。因此,儿童在创作结构锚图时一般会利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呈现自己有趣独特的思维脉络。比如:植物类(如花朵盛开、大树生长等),动物类(如孔雀开屏、蝴蝶展翅等),生活用品类(如多色彩虹伞、水壶洒水等),自然现象类(如太阳光辉、多色彩虹等),海洋生物类(如海星、八脚章鱼等),食品类(如三层汉堡、多层蛋糕等),等等。热爱奇思妙想的儿童善于利用他们的智慧,画出这些事物的特殊结构,设计文章的框架。也有一些绘画基础较弱的儿童,擅长用简单的彩色线条、多类图形的叠加或拼接以及自制的艺术字等记录思维过程,展示文章的结构。多种多样用心创作的结构锚图为儿童开启乐写善写之门,充满了童趣。

3.助力儿童跃入全脑学习的“快车道”

全脑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全脑思维”就是充分调动左右脑[3],多元智能地参与学习活动,平衡发展发挥大脑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结构锚图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简化习作难度,搭设写作阶梯,让写作变得趣味化、形象化。同时,它又具有直观性可视化的特点,可以将儿童头脑中零碎片面的写作灵感,完整具体地展示出来,让写作变得可操作、易实践。学生在习作前绘制结构锚图,既有图文的搭配又有逻辑的梳理,这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全脑学习。在习作教学中,绘制结构锚图可以将“抽象思维”转为“具象图文”,是让儿童由写作困难、遲疑跃入全脑学习主动高效的“快车道”。

4.拉动儿童显性与隐性思维的螺旋生长

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4]。“结构锚图”的绘制是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将文章结构与细节画在纸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的具体形象思维。而“结构锚图”在写作中的运用又是隐藏式的,是隐性的抽象逻辑思维。写作时,学生将显性的结构锚图通过理解、记忆保存在头脑中,上升为隐性的结构锚图,再依据隐性图式,有条理地写作,推动了思维的记忆与运用。一次次的写作后,各式各样、独具特点的显性的结构锚图已经转换为存储于学生记忆中的隐性结构锚图。再次习作时,学生可以熟能生巧地整合、迁移、运用和再创新,这是思维生长进阶“转型升级”的螺旋上升过程。

二、结构锚图助力儿童写作新路径的基本程序

1.借助结构锚图,确定文章结构

小学阶段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思维发展阶段。不少儿童的思维逻辑混乱,导致他们的文章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表达不连贯。结构锚图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指导儿童用自己喜爱的图文方式,依据文章的中心,分层次地锚定段落脉络,就像用锚来固定住停泊的船体一样。学生们一看结构锚图的框架,便明确了写作思路、写作流程和写作重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条理,层次清楚。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发现了美》这篇习作之前,教者就引导学生们围绕写作主题“美”进行思维发散,比如由“美”辐射出景物美、人物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等小主题,确定自己最有感触的“美”,聚焦习作主题。再根据主题生发出反映文章主题的脉络结构,用自己熟悉的色彩、线条、图形、关键词作为锚点,架构文章的中心和文脉。比如有的学生决定写“景物美”,便围绕一次自己爬紫金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将文章脉络确定为“山脚看到的巍峨美一路过的风光美一坚持登高的精神美一山顶俯瞰的风景美”。学生依据文章主题,设计的锚图中以一座青翠的“山”为图,山上一级级的“台阶”做“锚”,备注好有关的写作内容(见图1)。一幅锚图画好,文章的文脉便清晰可见。在此过程中,儿童用锚图将形象化的思维转化为图文形式,就能够直观、简单、具体、快速地确定文章框架。

2.依据结构锚图,精选文章素材

思维发散是创新的基础。当学生们依据写作的主题确定了文章脉络后,教师接下来便可以引导儿童发散思维,联系日常生活发现题材或者自由地想象素材,再在结构锚图中记录下来,进行更直观地比较、更深入地思考,挑选并确定出最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这些最终选择的素材就像泊船时选取了最有力的锚链,最稳妥最有力地架构这篇作文。学生对照已经调整确定的结构锚图,便开始动笔写作。由于儿童处理图像信息的速度比处理文字信息的速度快得多,因此对照结构锚图中记录的要素,学生可以快速回忆文章的框架结构,依据“锚链”(选择的素材)将事件表达清楚具体,这样一篇中心明确、事例鲜明的作文初稿便形成了基本雏形。

比如:一位学生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写“友谊之美”,脉络十分清晰,可是如果展现友情的素材选择不好,就容易落入俗套,很难写出新意,因此选择合适的素材十分重要。于是教者引导她进行头脑风暴,回忆与同学的学习场景、生活片段,回忆最打动自己的一件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的细节,再把所有素材用形象化、艺术性的图标、关键词等方式作为至关重要的锚点一一记录。经过分析比较后,最终选取的素材是:在学习中,其他同学都怀疑“我”作弊取得高分时,她充分信任“我”,甚至在老师面前为自己“做假证”,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证明自己;在生活中,她在“我”手腕粉碎性骨折之后,每天陪“我”上卫生间和收书包,让“我”决定和她做一辈子朋友;与朋友相处过程中,她的美好品質越来越影响“我”,让“我”从一个自私冷漠的人逐渐变得热情大方、乐于助人。这几个素材取自两人真实的日常生活,但在常见的表现友情的作文素材中鲜少见到,比较新颖,最后更加入了“友谊之美”的传递和感染,让“友谊之美”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修改后的结构锚图中心明确,文脉清晰自然。至此,借助结构锚图逐步修改、完善文章框架的创新性和优势,从初稿中便可预见。

3.对照结构锚图,抓住作文重心

如果只是对照结构锚图,将中心主题、脉络素材不分主次地平均呈现,那文章会显得较为平淡,这时就应将深刻反映主题的部分放开笔墨、着力去写,学会安排内容主次和详略。

例如:《我最爱的妈妈》这篇作文的中心和脉络都通过结构锚图表达得很清楚,小作者想向大家介绍妈妈“外表美丽”“性格温柔”“对我关心”这几个方面。以下摘自他的文章初稿:

我最爱的那个人就在我的家里,请你们来猜一猜吧!她是短发,可是每天都梳得整整齐齐,不像我爸爸的头发整天都像鸟窝一样乱七八糟,有几撮头发总是在风中自然飘动,简直让人怀疑他的头发用最强的定型水都搞不定。她的身材十分苗条,没有爸爸那样让人害怕的圆滚滚的大肚子。她的皮肤也白得像雪一样可漂亮了!和皮肤黝黑的爸爸站在一起,简直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现在你们知道我最爱的人是谁了吗?她就是我的妈妈,我美丽的妈妈!

小作者在描写妈妈时,习惯拿爸爸和妈妈进行对比,以此衬托妈妈的美丽。可是文章中,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爸爸各个方面的描述非常具体,导致读者读完文章后对他爸爸有了鲜明的印象,反而对他妈妈的印象模糊,显然小作者的写作意图没有达到。于是,教者引导他重新安排详略,修改结构锚图,突出文章重点。经过构思,学生用一只蝴蝶展开的双翅来比作对“爸爸”“妈妈”的描写,一只翅膀全部呈现出来,这是对“妈妈”细致的描写,还有一只翅膀隐藏在这只翅膀的背后,只露出一部分,这是对“爸爸”的略写(见图2)。这两只翅膀主次分明、大小不一,可见小作者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详略意识。根据这幅结构锚图修改后的文章重点突出、结尾的情感抒发水到渠成,整篇文章犹如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顺利地让读者认识到一位美丽、温柔、美好的妈妈。

4.丰富结构锚图,打磨作文细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4]。有不少学生写作时一叙到底,没有将经历中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出来,所以文章显得平淡无奇;也有的学生习惯在开头结尾熟记一些华丽辞藻来堆砌情感,显得矫揉造作。其实,“好文不嫌千遍改”,好的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有血有肉、细腻感人,可以再在锚图上标注出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与转折,将语言、动作、神态等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节之处写具体、写动情。

例如,某学生在《让我先洗澡的妈妈》这篇作文中,以自己的情感发展变化为结构锚图,体现了“妈妈为什么让‘我先洗澡(疑惑)一‘我怕冷不想先洗澡(郁闷)一先洗澡后生闷气一恍然大悟一自责、惭愧”的心路历程。接着,根据心情的波动起伏,小作者进一步细化结构锚图,十分动人地将“妈妈总是让自己先进冰冷的浴室洗澡,是凶为家中热水器容量小,只够一个人洗热水澡,第二个人有可能洗凉水澡”的隐情慢慢呈现在读者面前。读文时,读者跟随小作者一起经历疑惑、郁闷、生气、恍然大悟、惭愧的心情变化,不知不觉地被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所打动。

总之,结构锚图对儿童把握作文结构,精雕作文细节有独具魅力的价值和意义。借助结构锚图,可以调动全脑学习,优化儿童表达的习惯,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改善写作表达技巧,变被动习作为主动创作,激发儿童习作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开创了儿童习作表达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祁华忠.锚图辅学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J]中国教师,2015:107-108.

[2]百度文库.全脑开发理论[EB/OL].(2020-01-23)[2020-09-lO].https://wenku.baidu.com/view/629e3f35d5d8d15ahe23482fb4daa58dall llC03.html.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责任编辑:李韦

作者简介:张婧,南京市象山小学(江苏南京,210015)。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