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高杰 汤慧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编入了充足的红色革命类文本,能够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持续式、浸润式熏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要扣学情、构整体,凸显红色革命类文本的分布特点;架整体,巧转变,呈现红色革命类文本的编排用意;依本质,揣用意,释放红色革命类文本的内生价值。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红色革命类文本;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B-007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师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则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载体。统编语文教材编入了不少革命传统教育类的文本,着重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而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正确人生观持续式、浸润式熏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扣学情、构整体,凸显红色革命类文本的分布特点
(一)依循年段特征,循序渐进地分布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也是学生。编著教材与课堂教学相同,都必须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始学情作为基点。任何一种脱离学生原本经验的道德灌输,都无法让学生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因此,统编语文教材在选择文本、编排分布时,就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对应的学段配置了不同的文本,为浸润渗透、体验感知的教学理念奠基。
比如低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都是以名人的事迹为蓝本,通过生活中的细小故事来展现他们的优秀品质;中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延安,我把你追寻》等文本,所描写的内容和价值就指向了国家、社会层面;高年级《灯光》《狼牙山五壯士》《开国大典》《七律·长征》无论是描写的内容,还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其所涉及的范畴和难度都在明显提升。
(二)依循认知规律,立体多维地呈现
对学生的心灵形成触动,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冲击,绝不是某一种材料就能达成的,而需要一组类群化、主题化的资源形成认知上的合力。为此,统编语文教材中除了在选文中关注红色革命类文本之外,还在课后习题的编著上,单元语文园地内容的设置上,与课文形成对应、匹配之势,形成一股共同的力量之源。
比如六上《十六年前的回忆》,编者就在课后习题中告诉学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李大钊、董存瑞、刘胡兰……都在革命的事业中,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烈的篇章。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查找,了解更多革命先烈的故事。从一篇文章、一个人物,到一种文章、一群人物,这样的习题设置就使课文成为一个起点,将学生的认知延伸至更为广阔的世界。同时,在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园地中,众多的诗人、楹联、成语等,都旗帜鲜明地体现了红色革命类文本资源,使得整个教材呈现出立体化、多维化的编排体系。
二、架整体,巧转变,呈现红色革命类文本的编排用意
(一)整体设置,有序推进
纵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所有册数,聚焦红色革命类文本,就不难发现编者的设置体现了整体性原则,将相关的文本以及内容资源设置在不同的年级、单元之中,其呈现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单篇课文呈现在各自单元之中,比如三上里的《不懂就问》、二下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等;第二,将具有共性的红色革命类文本集中性地体现在某一个具体的单元中,形成了红色革命的专题单元,比如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七律·长征》《灯光》等;第三,在教材中的综合性实践板块相机渗透了红色革命类文本的资源。比如在中高年段,就先后编排了制作英雄名册、清明节到纪念馆参观访问、重温经典革命影片、采访革命英雄前辈等实践性活动。
如此有条理、有规划、有体系的编排方式,不仅让红色革命类文本的资源得到了有序呈现,更为重要的是,使得看似散落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相互联系、彼此映照,形成有机的资源整体。
(二)形式丰富,直观呈现
革命战争年代所发生的事、所涌现的人物,与学生的生活都有着较远的距离,现在的儿童对于当时的情况可谓是一概不知。如果教材中的文本以客观史实的方式呈现,或者是以完全成人化的语言呈现,学生必然觉得索然无趣。编者作为教育工作者,都是基于儿童视角,对红色革命类文本资料进行形式上的转变,使它们篇幅上短小精悍,内容上浅近易懂,语言上生动形象,以鲜活而生动的小故事呈现。比如《难忘的泼水节》主要描写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景,《不懂就问》就以生活中的小故事,展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勤学好问的品质。
三、依本质,揣用意,释放红色革命类文本的内生价值
(一)凸显课程本质,不肆意提高
红色革命类文本本身就自带了鲜明而浓郁的教育价值。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即便是在自主性阅读状态中就能被熏陶和感染,而这种自主受教育的方式和程度,是最紧贴学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红色革命类文本时,切忌将教学的重心偏向这一内容,甚至不惜采用强行灌输的机械手段,更不能将人文层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定位过高。一旦脱离了文本的情境和学生的基础学情,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机械而生硬的泥潭之中,即便有所体验,也只能以成人化的说教口吻,干巴巴地呈现,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比如二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描述了邓小平参与植树节活动。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编者编选此文的价值在于初步认识并了解邓小平爷爷,并通过邓小平爷爷的植树细节感知人物特点。而有部分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时,则一味强调邓小平爷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甚至将邓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引入课堂。很显然,这样的认知并不是这篇课文中所承载的,也背离了编者编选用意,导致人文性目标定位太高,容易让学生混淆视听,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二)精准开掘价值,不剑走偏锋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革命类文本,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但并不意味着其没有工具性层面教育价值。不同的学段中,这一类文本在工具性层面的教育价值是非常鲜明的,教学中在渗透文本中内涵价值的同时,就需要充分关注这一学段中的语文教学任务。
以三年级课文《不懂就问》为例,我们不但要关注领袖人物的精神品质,而且不能将这个单元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排除在外,即要关注具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体悟和思考,紧扣文本中相对陌生的全新形式和表达方法,感知其表达效果,并思考这种方式对于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所形成的巨大推力。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国一直就有“文以载道”的古语,任何一种单独强调工具性或者人文性的做法,都是值得商榷的。只有在相互融通、彼此关联的基础上,红色革命类文本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三)聚焦关键词句,不泛泛而谈
红色革命类文本因为题材的特点,作者为凸显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特定背景下的表现,就需要借助多维而立体的细节描写,来展现、还原人物的神态、言语、心理活动等,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阅读,细读深品,深入探寻文本中的内在意蕴,搭建语言文字训练的平台,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洞察情韵的过程中,达成思想性的认识。
比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在描写壮士们在山顶的场景时,就对战士们的动作、语言进行了细致性刻画。其中一个“砸”字,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教师引导学生从当时的背景和情况来品味语言,这一个“砸”字究竟蕴藏着什么呢?学生的解读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学生认为这个“砸”字,表达了五位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将自己所有的情感都聚集在石头上,痛击敌人;有的学生从这个“砸”字中,感受到五位壮士对乡亲们和连队的担忧,一旦被敵人发现,牺牲的就是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连队和群众,五位壮士用尽了力量去“砸”……
这样的品读,学生不仅关注了文本中的语言,而且关注了作者的内在情感,是将红色革命类文本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整合、统一的典型体现,从而将这一类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渗透价值融在了一起。
(四)多维统整资料,不唯教材资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革命类文本,所描写的人物、所涉及的事件,都是以具体的历史背景资源作为支撑,其实与当下的学生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和距离,在一开始就难以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理解课文、体悟情感、把握人物容易陷入肤浅而单薄的层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与理解,并鼓励学生借助资料查阅、收集,或者通过询问老师、采访长者等方式,更为直接和形象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资源。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为降低文本感知难度、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奠定基础。
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典型的以事记人的文章。如果脱离红色革命的元素,单独审视这篇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一篇叙事文,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让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相机体悟人物在这一事情中的表现,触摸人物的精神品质。如果从红色革命的角度来审视,就给这篇文章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补充当时的历史背景,将当时白色恐怖的资料呈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感受人物,将红色革命类文本的教学资源发挥出来。
红色革命类文本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教师要精准地解读用意,以学情为基础,更好地将红色革命类文本的教学价值释放出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责任编辑:石萍
The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of the Red Revolution Texts in the Primary Chinese State-complied Textbooks
Gao Jie & Tang Hui
(Sihong Jiej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ihong 223900, China)
Abstract: The state-complied Chinese textbooks incorporates sufficient red revolutionary texts, which can highlight revolutionary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effect and infiltration of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Chines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should integr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alysis and structure the whole to highligh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d revolutionary texts; structure the whole, cleverly transform, and present the layout intention of the red revolutionary texts; according to the essence, use the intention to release the endogenous value of the red revolutionary texts .
Key words: the state-complied primary Chinese textbooks; Red Revolution text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