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信息技术教学]为理解而教的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信息技术教学]为理解而教的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22/01/24 阅读数:357

李茹

“理解性学习”研究重点在于使学习者变成问题的解决者、创造性的思维者。因此,如何进行信息技术“理解性学习”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急需关注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问题探讨“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模式与促进信息技术的理解性学习的策略。

●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教学本质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缺乏对学科教学本质和目标的理解,将教学中的“教”与“学”、“学”与“做”、“做”与“思”分离开来,重视“教”而忽略“学”,重视“做”而忽略“思”,忽视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缺乏与学生之间的基于思维的互动,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拓展能力低,思维的发散性弱,不能将信息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缺乏对教学内容特殊性的理解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许多教师将教授计算机操作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缺少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意识综合运用的意识,导致很多心思只顾操作而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无法有效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和自身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3.缺乏对教学对象学习心理的理解

中学生的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同时,也缺乏足够的耐心,带有一定的惰性,不愿主动钻研和探究,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而多数教师在教学时,未能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较单一,缺乏新意。

● 基于“理解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构建信息技术理解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首先,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的重点在于对应用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以自我为导向,开展学习活动,并能有效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掌握必备的技能。例如,在教授“信息的获取”一章时,设计 “搜索引擎的研究报告”“一份旅游计划书”等项目任务,学生会将平日使用网络搜索资料时的体验与平日生活经验进行梳理,把自己置身于一次旅游筹备计划中,将问题真實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思想。

其次,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遇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在这之前,教师应明确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解决策略。例如,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就有学生提出“如何让文字也能‘自由地在页面中显示”的问题,通过分析与尝试,学生发现通过添加“文本框”的方法可以实现。再如,利用布置教室的机会,让全体学生设计班牌并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研究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且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学习的用途和意义。

最后,基于设计的学习。可以建立不同兴趣的学生社团工作室,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海报、动画、电子杂志、微电影等作品的制作,带领学生参加相关的各种类型的比赛,通过这种基于设计的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知识技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2.营造信息技术“理解性学习”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信息技术理解性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习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在现实的实践中,自然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培养自身的学习乐趣,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音频信息加工这一内容时,正值学校元旦文艺演出的排练阶段,因此,笔者将班里正编排的“歌曲串烧”需要的伴奏带作为音频信息加工的教学情境抛给了学生,并将任务分解,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学生很快学会了音频信息的下载、音频剪接、消除人声处理、音频合成等教学内容,不仅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技术,还为班级演出解了燃眉之急。又如,在教授Excel数据处理部分内容时,笔者以前都是直接讲解表格的数据计算和筛选排序等知识,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操作时总是不断出错,这次,笔者将学生当月的月考成绩作为实例,请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因为是学生们自己的成绩,所以学生对根据数据进行分析非常有兴趣,纷纷尝试操作。这样,在完成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了知识点,掌握了技能。

● 注重信息技术“理解性学习”的关注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围绕学科目标,整体把握知识联系,关注理解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性,不仅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理解性学习,还有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建构新理解。

关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相关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是理解性学习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而新旧知识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因此,只有了解了学生对某一知识原有的掌握程度,才能发现差距,准确找到有效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纠正原先错误的理解,让原先正确的认识与新经验相结合,形成更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学习能力较强、适应未来社会的学生。

关注学生间的交流表达与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与合作学习是理解性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理解程度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表达,是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某一具体主题的内涵,是个体的意义建构和所理解的意义表达,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易理解,更易达成共识,还能促使学生个体的心理认知理解上升到社会认知理解,可获得一定的意义拓展。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能够增加相互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解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辨别和调整。

关注学习评价与反思。学习评价与反思能够巩固与强化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并有助于理解的深入,使学生真正成为以自我为导向的终身学习者。评价是给予学生启迪与鼓励,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生成新的问题。评价不仅要及时,还要准确,要关注细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活动参与度、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反思,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明确在之后的学习中如何扬长避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理解性学习”的教学中,应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多媒体学习素材,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开展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本着“为理解而教”的理念,通过教学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长期记忆和应用,使学习的视域由认识扩展开来,达到应用的彼岸。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