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信息化融合应用]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落地”深度学习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信息化融合应用]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落地”深度学习


发布时间:2022/01/27 阅读数:385

汪洋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在优化教学要素的系统组合过程中能实现深度学习的发生、生成、发展与延续。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设计为例,来详细阐释。

● 精炼达成目标,触发深度学习的发生

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达成目标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在参透教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学生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曰认知标准。在微課程教学法中,达成目标分为课前达成目标与课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的表述要具体、明确,具体表述为“条件+认知水平+知识维度”。课堂教学是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课堂达成目标的思维层次更高。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为例,课前达成目标应更多地体现出一般性方法的指导。课堂达成目标则需要落实到具体区域,要求学生去解决某一区域中真实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本节课的达成目标精炼如表1所示。

有了精准的目标定位,学生才能知道学什么、如何学,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内源动力,触发深度学习的发生。

● 活化学习任务,促成深度学习的生成

深度学习是具有层次性、递进式的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探究与理解。与之对应的教学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怎样的任务设计能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呢?

首先要设计出与达成目标匹配的学习任务,使得任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其次,要将知识点转化成问题,这也是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核心要求。问题能反映概念、原理、方法,从解决问题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原理,感悟方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的主要概念有“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隐含的概念有“主导因素”,在概念原理的理解中还要强调方法指导,尤其是主导因素的判断。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出以下任务(如表2)。

课前问题的解决只是深度学习的起步。要在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中实现深度学习的生成,还要依托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与一般的教学模式不同,微课程教学法中的课堂学习包括课始检测、进阶作业、协作创造、展示质疑、层层递进,拓展深度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以一连串的思维活动促成深度学习的有效生成。结合学科特点,本节内容的环节设计有所改动,主要包括课始检测与微项目学习,微项目学习中涵盖了进阶作业、协作创造与展示质疑。

课始检测是对课前学习的反馈,是微项目学习的前提,练习难度与课前任务相当。完成课始检测后进行微项目学习,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在协作交流中生成新的创意与见解,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本节内容笔者选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稻米”为主题,以近年中国稻米进出口变化为切入点,制造认知冲突,导入学习主题——水稻种植的区位选择,没有笼统分析中国水稻种植的区位条件,而是落在不同的区域,采用单个区域分析、多个区域对比的方法来探究水稻种植,同时设计开放性问题——苏州水稻种植模式的选择,再次回到学生身边,设计时间暗线,探究未来苏州水稻种植该如何选择?具体内容如上页表3所示。

为使任务有效完成,尤其是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提升教学效率,是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一大亮点。

● 配套视频微课,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课前任务单配套的视频微课能支持学生从事高效自主学习,递进深度学习的发展。课前任务中,“农业区位因素”较为抽象,为此,教师需要录制配套的微课视频支持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如表4)。

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要求精准把握学科知识点,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文字信息背后的逻辑思维,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内涵,促进学习走向深度。

● 实施质量管理,促使深度学习的延续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把评价贯穿整个微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始终(如下图),课前自主学习有自评、师评,课堂学习有课始检测及协作评价把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架构已初步了解。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中,通过组内、组间的展示—质疑—阐释的循环递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升华。

深度学习还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而自我反思的显性表现主要是自评。本节课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与完成整节课的学习后都有相应的自评设计,如表5所示。多元评价方式的嵌入、评价主体的交互,让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激发思维火花。

在实施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也是成长共同体中的成员。如何将知识、方法与技能通过深度学习的形式内化成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如何最优化各教学要素,构建开放、互动、成长的课堂,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实践、反复打磨,才能创设出一个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地去理解、领会、评判的课堂,一个真正动起来、学起来、学进去、学得深的课堂。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