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董杉杉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推广,新媒体传播日益便捷,相关的监管与伦理讨论应该及早参与其中。近年来网民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并且网民中高校中的大学生占据了相当比例。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下,网络成为社交的一个重要渠道,其中高校学生对网络社交的依赖性较为明显。由于网络社交的隐蔽性与非直接接触性使得部分高校大学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脱节,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失德的现象。高校是培养人才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上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深入思考、提出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校 网络伦理教育 现状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32-02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現状
1.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1)网络价值观念模糊。伴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大学生能够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更为便捷的方式登录网站、浏览信息。丰富的网络世界里不乏不良的信息。大学时代正是大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需要正确的引导与影响。由于学生群体尚未建立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对于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易被他人诱导和利用。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如果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握适当时机,那就无法形成一种有效的舆论行为导向。
(2)网络语言放纵随意。在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交软件、贴吧论坛等层出不穷。许多人登录社交软件时会主动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言论放纵随意。他们在现实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在网络环境下的表现是大相径庭的。用语不文明、价值观念偏激、恶意传播不实讯息、恣意挑拨离间、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些人把网络变成宣泄情绪、肆意妄为的场所。
(3)网络信息侵权普遍存在。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络信息涵盖万千,当前大学生只知道去使用网络搜索信息、上传资料,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例如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未及时申请专利和说明就外泄到网络上,导致被他人转载和使用。像这样网络信息被侵权的现象还有很多,时刻提醒我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被侵犯,要登录正规的网络平台。
(4)网络法律意识淡化。从人肉搜索、人身诽谤、语言攻击、非法泄露和传播他人隐私的相关图片、信息和视频并进行上传等行为,到网络黑客、网络病毒传播等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都有大学生的身影。网络法律意识的欠缺,自我行为的放纵,都可能使自身安全遭受侵害。
(5)网络维权意识不够和维权途径缺乏。有很多大学生既是受害者也是攻击他人散播谣言的罪魁祸首。面对网络上的人身诽谤、恶意散播他人隐私、网络诈骗、语言攻击等侵权行为,很多缺乏法律意识的大学生不知所措,诉诸法律的意识还很淡薄,不敢伸张正义寻求不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和方式。因而,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观念,教会他们守法、懂法、用法,合理捍卫自己的权益。
2.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困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网络治理的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教育的相关内容也随之重视起来。但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还很少。对网络伦理的教育和现实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是有差异的,单纯地讲授和引导效果不明显。要用具体的案例结合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基础等相关学科和内容齐发力;要把对大学生网络相关知识的传授放到一个相当重视的位置和高度,当他们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时再去矫正就已为时过晚。目前,在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公共课程,但是涉及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很少,除了个别专业会开设有关选修的课程,其他大部分专业并未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基础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伦理道德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前大学生杀人、投毒现象时有发生,剖析其背后原因主要就是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加强对高校伦理教育相关内容的普及,帮助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刻不容缓。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引发的思考
1.正确看待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与现实社会伦理教育的差异
目前,大学生伦理教育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即传统的现实社会伦理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相结合,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的伦理教育多基于课本知识,比较抽象化,且时效性不强;网络伦理教育要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网络上发生的一些突出案例,要及时引导舆论导向,使学生从案例中感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且可以结合视频、录像等辅助进行案例讲解。大学生伦理教育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用好网络与传统教学两种方式。
2.推进伦理教育、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道德和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学习网络知识和社交知识的同时能够遵守规范,维持秩序。使其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行为,理性地使用网络工具;具有防范意识,抵御不良的舆论,从而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高校在进行网络伦理教育时,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结合法治教育。使法治成为网络文明规范的保障,使伦理道德成为当代大学生文明用网的约束。
3.推动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实施
在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结合传统的伦理教育方法,还应该结合大学生在网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使之引以为戒。及时跟进一些社会关注的重大事件,正确引导舆论与价值判断。在国家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与完善的情况下,高校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建设与宣传,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例如:开展校园论坛,进行相应的网络讲座和文化活动,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自身发展和心理发展创造一个较为轻松和谐的环境;同时要对发布不良信息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和警告,控制不良信息扩散,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既要增强重视性和时效性,也要将此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相关学科中,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网络素养,利用网络的有利面去努力学习,实现自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范益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教育的法治化思考[J].学术探索,2016(1):55-58.
[2]王洪娇.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教育的法治化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20):195-197.
[3]胡敬军,王耀东.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与教育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2.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