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温知新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国家从政策宏观层面提出“科学选拔培养”,生涯教育凭借其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关键作用登上教育变革的前置位。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在生涯教育领域表现出“有心无力”态势,学生对于生涯教育内容了解片面空泛且能力不足等现状揭示了我国生涯教育的部分症结。要解决该问题还需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为解决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系列问题作出探索。
关键词:新高考 普通高中 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20-02
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发布数据研究表明,国内大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与大学专业不对口、不匹配,大学生学习幸福感低、就业难问题由此显现。国家从政策宏观层面提出“科学选拔培养”,新高考改革政策应运而生。2014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从“一考定终生”向“一选定终生”转变。“高考科目如何选择”成为众多考生、家长面前的新难题,且学生要在高一结束时就对两年后的高考作出的科目选择负责,考生与家长的压力颇增。由此,生涯教育从鲜为人知逐步登上教育变革的前置位。新高考模式的出台倒逼学生将职业规划前置于高中阶段,根据自身优势及兴趣作出合理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自我了解、接受与发展”的理念协同一致。由此,高中学校逐步启动生涯教育并予以不同程度上的关注。本文旨在探究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发展现状及产生问题,对于问题根源开展讨论并对解决方式作出探索。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逐步推广实施生涯教育。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长马兰(Marland,S.P.)博士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的概念,将以往单一以知识技能和从事职业为中心的就业指导与个人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联系在一起,将就业指导拓展为贯穿人一生的生涯指导。[1]我国生涯教育体系对比国外的成熟研究还处于落后的起步阶段。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即以助力学生形成自我正确认知为基础,提供符合时代发展的职业方向介绍,同时结合“升学”社会背景指引大学就读专业领域,最终明确学生人生规划方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最终帮助学生成人成才,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目标的实现。
一、教育管理者在生涯教育领域表现出“有心无力”态势
高考改革脚步不断加快,学校作为其重要连接点应当如何组织教学课程、采取何种途径为学生选科提出正确指导等问题的现实性与紧迫性日渐显现。为应对新高考变革,部分高中学校开展“走班制教学”“选修课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在高一阶段拓广学生学习领域、发掘学生优势学科以完成后续学习分科选择。仅仅通过学校课程组织形式及管理模式的变化远远难以企及新高考制度下对于教育管理者提出的新挑战,显然简单的知识传授与应试不再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发展形势,如何使得知识适应社会、增强专业知识专人应用理应成为高中学校接下来的探索方向,而生涯教育无疑将为此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当前我国高中生生涯教育距离达成系统化、科学完整化有较长的差距,教育内容落实不到位且教育途径较为单一,教师生涯教育意识淡薄且水平难以达标,因此,造成学生目前的生涯教育需求与现状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2]
由于生涯教育理念的深入与渗透,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中有意或无意地结合自身经历,穿插生涯教育理念与内容。但大部分学校很少具备开展生涯教育的基础能力,教育管理者和学校教师生涯教育意识弱、生涯规划专业知识涉猎不足,试图在短期内将生涯发展理念与学校管理及升学目标规划融会贯通实属不易。[3]通过选科选课的外在环境表现暴露出的即是教育管理者生涯教育缺失及职业规划能力失衡。在社会环境中分数与升学率仍旧是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由此引发“生涯教育”仅能作为“锦上之花”依附于这两大主体之上,并不属于学校与教师重点提升的技能范围之内。
二、学生对于生涯教育内容了解片面空泛且能力不足
高中生所表现出的缺乏应有的自我认识、职业倾向模糊与概念不清、专业探索失真等问题致使原本服务于“培养个性化专业化人才”的教育理念失去活力与生机,高中生职业规划能力普遍低下,局势堪忧。在学科选择过程中,学生仍旧延续原高考体制下文理两大阵营的思路做单一学科的“加减法”。首先抉择文理两大主方向,再结合学生优势学科、学习兴趣等全选或去掉一科,其中将学科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对于未来学业、专业与职业关联的考虑较少。由此说明,高中生在作出选科决定时并没有很好地建立当前选择和以后升学、就业以及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访谈中调查发现,社经背景较为复杂的学生的视野较为开阔,拥有更多的生涯信息来源,在生涯教育接受程度中占有一定优势;社经背景简单的学生接触职业生涯起点较低,接受生涯教育来源多为学校,来自社会及家庭支持较少,对于职业倾向及人生目标规划易产生迷惘与从众心理。
三、对普通高中改进生涯教育的建议
(1)加强高中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顶层设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学校应该通力合作,以学校特色、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水平为出发点,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合理、充分地利用本地区内外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本校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生涯教育的管理体制,完善统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工作安排,以层次清晰、合理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迎接新高考改革。
(2)完善高中学校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生涯教育的有序开展必须依靠师资力量的提升,因此,必须培养现有教师关于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素养,为学生选科选课提供科学指引。因此,高中学校要根据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以及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明确目的、科学而有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生涯教育培训活动,聘请生涯规划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双管齐下提升生涯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效率及质量。在意识理念上确立生涯教育地位,在专业知识上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加快组建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3)开设生涯辅导课程,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各高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职业测评等形式,帮助高中生掌握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以使其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分析自身的能力和潜能。同时,学校还需提供个人生涯咨询通道,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个人生涯咨询,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教师的作用,使其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个性化建议。另一方面,加强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生涯教育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张华峰的调查研究指出,对上海中学生职业决策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父母,其次是朋友和导师。[4]由此,学校可结合学生实际目标规划状况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帮助家长转换观念、树立正确生涯规划观,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提供帮助。家校合力,给予学生人生选择的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南海,薛勇民.什么是“生涯教育”——对“生涯教育”概念的认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6+10.
[2]庞春敏,李海榕.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调查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2(7):59-64.
[3]王雅文. 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4]张华峰.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大有可为——2014年上海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教育国际论坛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4):66-68+102.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