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浅析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浅析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30 阅读数:320

刘桐

摘要: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红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热潮,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兴的潮流现象,很多“网红”被过度包装进行炒作,向大学生传递错误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网红现象”中也存在着正能量,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网红现象”纵深发展的时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红现象 大学生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12-02

“网红”是指某个人由于某件事或某个行为在网络上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现如今,“网红现象”的热度持续不减,这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煽动作用。因此,应克服“网红现象”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影响,使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网红现象”。

一、“网红现象”产生的原因

1.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近十年来,互联网技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电脑、手机和iPad等电子设备成为必需品。与此同时,网络上兴起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豆瓣等)、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微店等)和网络直播平台(如抖音、斗鱼、快手等)。借助于这些媒介的产生和普及,“网红”有了在网络上传播的阵地,于是“网红”队伍逐渐扩大,“网红现象”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2.“网红”的鲜明特色和大众的心理诉求

现如今,“网红”大多出现在原创视频中。他们以幽默搞笑、吐槽犀利、迥异雷人等不同的特色吸引着大众,激发大众的兴趣,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性和趣味性。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网红现象”正是迎合了大众的这种心理诉求。“网红”可以使很多焦虑、烦躁、悲观的人找到乐趣,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放松。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红现象”也逐渐成为人们聊天内容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社交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3.媒体团队的精心策划

在新媒体时代下,站在“网红”身后的大多是一个强大的媒体运营团队。这个运营团队在通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后,将普通人包装成可以引起广泛关注和受大众追捧的不同风格的人,在网络上进行推广甚至炒作。与明星的经纪公司类似,他们帮助“网红”获得更多的关注度、提高曝光率,维持粉丝数量,并从中获取较高的收益。

二、“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颠覆大学生的成才观。“网红”的快速成名,在社会上引发了一种成功有捷径可走的不正当思想,很多大学生将“走红”“暴富”和“成功”画上等号,不再去踏踏实实地勤奋刻苦读书,而是处于幻想自己也能成为“网红”取得成功的状态之中,心态慢慢变得浮躁。尤其是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又迫切地渴望成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与众不同,就有了不吃苦耐劳也能快速成功的功利思想,从而被“网红现象”蒙蔽双眼。这种思想使大学生切断学习和成才之间的密切关系,忽视个人奋斗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一味地追求名利而选择了错误的成才道路。

(2)误导大学生的消费观。从“网红现象”衍生出来的“网红经济”对目前社会的消费观造成强大的冲击,最常见的是“网红”通过直播或发布微博等向大众“种草”某奢侈品牌的服装、化妆品、首饰等,这些被推荐过的商品会被粉丝们迅速抢购一空,造成商品供不应求。此外,很多“网红”有自己的店铺,自己做模特,利用高人气去销售自己店铺的商品,赚取大量利润。而人们往往单纯的因为喜爱和相信这些“网红”才去购买他们的产品,并不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理性消费。很多大学生思想单纯难以抵御诱惑,容易盲目跟风追求时尚潮流,出现拜金主义,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当自身的资金无法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时,很多大学生选择信用卡透支、“校园贷”等融资方式,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模糊大学生的道德观。目前“网红”的人数呈爆炸式增长,各大平台上“网红”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有些网红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如今我国对于网络平台的管理尚未完善,往往向大学生传播了很多道德方面的负面信息。有些“网红”卖假货、销售质量低下的三无产品;有些“网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低俗视频和图片;有些“网红”的音乐歌词中含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很容易误将一些不良行为当成是追求个性,并在生活中效仿那些道德败坏的行为,扭曲是非观。

(4)扭曲大学生的审美观。“网红现象”的热度持续不减,很大程度在于“网红”给大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因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通过整容、过度减肥、化妆、修图等手段跻身“网红”队伍。于是,网络上出现了“网红脸”“蛇精脸”等用语。这种依靠高颜值和好身材去博人眼球的行为,会造成大学生审美的畸形,导致他们轻易地用外表去定义一个人,不注重自然美,忽视他人和自身的内在美,使审美价值观表面化、低俗化。

2.“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大学生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网红”中也存在许多优秀的典范,他们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社会带来正能量。他们的走红不靠炒作,而是用自己的事迹和行动给社会带来真善美。如“最美教师”张丽莉、90后高原战士扬明鑫、“洪荒少女”傅园慧、“撑伞哥、开道侠”董波等。这些正能量“网红”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紧贴着大学生的生活。他们的励志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感染激励着当代大学生朝他們看齐,用真善美的价值观去引航人生。

(2)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平等的价值观。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不论你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也不论你来自怎样的家庭,只要自身不断努力就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红”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正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每个人都有舞台去展示自己,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喜爱。“网红现象”使大学生对平等观念的认知进一步加深,使他们更有信心走出学校面对社会。

三、在“网红现象”下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网红现象”存在大量隐患,尤其是对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不良影响,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和管理,针对“网红现象”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同方面的消极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教育。加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确保大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通过课堂讲授、课外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途径,或者通过对典型的积极和消极的“网红现象”进行剖析,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思考问题、拥有辨别能力,从而彻底摒弃不良价值观。

2.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监管力度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网络平台管理不当造成的。因此,首先要加快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各网络平台的管理,提高“网红”的准入门槛,对“网红”的行为和传播内容作出明确的限制规定,对“网红”主播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要立即封杀并予以严惩。其次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管理,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展开普及活动,提高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监督意识,举报不良信息和错误价值观,规范“网红”传播积极健康的内容,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以上两种方法能有效地保证网络内容的文明健康,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其规范自身行为。

3.注重打造和宣传正能量“网红”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我们要让“网红”红出正能量。因此,新时代的“网红”应该有一种全新的形象和全新的定义。他们要具有高尚的精神品格,有责任和担当,分享的是真才实学和独到见解,传播的是社会的好人好事。通过积极宣传正能量“网红”的事迹,发挥“网红”的示范作用和榜样效应,传播优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此启发、激励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推动大学生从中学习借鉴,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加强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大学生作为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坚定理想信念,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对待“网红现象”,不可随波逐流丧失自我。只有从“我”做起,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

四、结语

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整个社会都在密切关注的话题。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红现象”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红现象”的积极因素,尽力克服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推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佳丽,何云峰,白中英.网红对大学生价值形塑的负面效应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7):55-58.

[2]胡德平.大学生“网红”现象分析与教育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4):77-82.

[3]秦小霞.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红”现象浅析[J].传媒文化,2017(2):76-78.

[4]李翔.“網红”的时代嬗变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6(5):81-84.

[5]刘素芬.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策略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129-131.

责任编辑:刘健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