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沈博涵
摘要:随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大学教育体系对于法治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法治意识相对淡薄,高校教师工作机制重心的偏颇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需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 新媒体 法治观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10-02
新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四大媒体包括电视、户外、广播和报刊而言的新型媒体形态,也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呈现在手机、iPad、电脑、电视等终端平台上,向用户传递信息的传播形态,也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及的新媒体软件有微博、微信、抖音、时尚杂志电子刊等。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1.大学教育体系对于法治教育不够重视
大学法治教育主要开展于除了法学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本科生,而且只开设一学期,研究生和博士生通常不开设法律通识课。这就造成了选课学生多,总上课时长少,教师讲课内容和效果有限的问题,法治教育成效明显不足,导致大学生只是有简单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认知就较为浅薄。
事实上,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应因为专业和学习阶段受限,要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应当在各个学习阶段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完整的法治观。从根源上避免他们由于不懂法而犯法的情况出现。
2.大学生法治意识相对淡薄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生活上才开始独立。在过去十几年高强度的学习中,他们对于社会的参与度很低,所以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也不够。新媒体时代,手机的高度普及让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一些隐患。由于大学生相对单纯,对新型的违法犯罪现象并不了解,容易走上歧途。学校应该定期召开法治教育讲座和开设选修课,为推进全民法治教育奠定基础。
3.高校教师工作机制重心的偏颇
在现今高校内部,评判教师职称的标准是科研成果。但对于许多本科学生而言,在复杂的学术论文和专著阅读上,存在很大的难度,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热衷热点事件点评,但是受课时所限,教师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现行的考核机制不利于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学校应该参考一部分教师上课学生的回馈和点评,作为思政课教师考核的一部分,激发教师的上课兴趣,使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更好地开展。要更具有实用性,让大学生从内心认识法律,习惯用法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说,互联网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不具备成熟的法治观念,无法真正区分这些信息的对错,这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例如,近年来大学生因法治意识淡薄,通过“淘宝刷单”“网络信贷”上当受骗的案例比比皆是。新媒体为大学生创造了很多的便利,与此同时,也为校园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已经成为许多高校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2.新媒体运营的出现
近些年,传统的报纸、电视的传播霸权逐渐由微信、微博、豆瓣等新媒体所代替。虽然人们真正实现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但是某些新媒体运营团队为了盈利而不当推广运营,对大学生也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例如2019年1月29日某微信公众号撰写发表一篇名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鸡汤类文章,引起广大大学生的共鸣,并导致许多大学生因此而产生轻生想法。但是后来被证实,该文章仅仅是运营团队为了迎合大学生需要,刻意为之的文章,内容也纯属虚构。虽然经查证后该运营团队将文章删除,但是已经对很多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大学生在这个阶段三观尚未成熟,面对新媒体带来信息的巨大冲击,往往不会合理筛选,都是全盘接收。
3.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不足
我国大学生由于法治意識薄弱,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不足,与人交往时缺少防范心理,在上网娱乐的过程中,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比较典型案例的如“校园贷”,在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介绍兼职的名义获取大学生的身份证信息,然后用大学生的信息在贷款平台上获取贷款,使大学生背上巨额债务。
2017年吉林警方共破获“校园贷”违法案件193起,打掉诈骗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案件涉及长春7所高校近百名大学生,涉案总金额400余万元。这就说明大学生“校园贷”案件不是个案,而是一段时间以来很严重的问题,应当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法治观的对策
传统媒体的法制节目如《今日看法》《道德与法制》等向普通民众传递日常法律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传统媒体的没落,电视节目越来越少人关注,人们接触法治宣传的传统渠道变少了。但是,在新媒体社交软件上,中国海军、公安、消防等部门纷纷开设自媒体账号,结合视频、文字以及音乐来宣传我国海军、警察、消防事业的工作日常,让人民了解我国的建设情况,拉近这些部门和普通民众的距离,让普通民众对于国家建设充满信心。
四、新媒体背景下树立大学生法治观的措施
1.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法治观和青少年法治观教育有机配合,不仅要在中小学举办普法活动,在大学校园也应该举办法治知识竞赛。全国各高校应当规划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法治教育目标,可以参考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欧美法系国家的教育经验,但不能照搬。适当加长思想政治课的课时、加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做好法治教育中学校应该承担的那部分工作。
针对大学新生要召开法治教育大会,列举相关案例,摆明危害性,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违反犯罪案件,以起到一定的警惕作用,产生震慑效果,从而减少大学校园中违法犯罪问题的出现。
2.增强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提到,“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说明法律的实行要靠人心,而不是依靠另一个法律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国家制定了法律,学校教育就要通过有目标的合理教育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内涵,树立法治观念,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内心有法律作为行事的准则。学校教育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而是让学生从内心认可法律、依法行事,对于违法犯罪现象有警惕性,不轻易上当受骗。大学生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老话,面对诱惑要坚定自己的意志,不要轻易动摇。网络诱惑的糖衣炮弹不值得大学生赔上一生的前途,如果有不合乎常理的事情发生,一定要及时上报给学校,避免酿成大祸。
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我国现在对于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管初有成效,但是还应该从根源上杜绝这个现象。要深入基层进行普法宣传,增强大学生防范意识。
网络时代的发展,一种新型战争已经蓄势待发,国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人民也要意识到潜伏着的危险。国家要加强对于网络犯罪情况的监控,加大监管力度,营造洁净的网络环境。
五、结语
大学生应当敬畏宪法以及法律法规,树立绝不做违法犯罪事情的观念,做新时代下知法守法的大学生。大学生要善于利用法治思维维护自身利益不被他人随意侵犯,要将法律铭刻内心,遵纪守法,使自身行为在法律框架內,不做违法的事情。
高校法治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我国社会民主法治进程,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决定了未来几十年的社会法治观念发展。校园贷、套路贷、网络传销现象的发生不是个例,说明我国法治教育还存在教育不到位,大学生法治教育体制不完善,法治教育程度不够等现实问题。因此,大学思想政治课应当充分发挥作用,让大学生从内心树立法治观念,保护好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205.
[2]刘建平,聂曲,董大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
[3]蔡晓卫.论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J].中国高教研究,2014(3).
[4]赵声馗.高校学生网络自组织发展的SWOT分析及管理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65-167.
[5]蔡宗坚.探析高校如何应对境外情报机构网络策反大学生[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
[6]蒙晓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缺失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7).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