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刘瑞琪
摘要:在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经济产效丰厚,环境问题随之迭生,民众生活健康权益有所受损,生态日益凸显其重要的价值与作用。生态思维内蕴多重价值,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族、人类等多个维度,体现出培育的紧要性与迫切性,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生态思维 价值 自然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244-02
无论是中华传统哲学的朴素探讨,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阐发,生态均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形成新时代生态思维,不断探索回答当前有关生态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在生态领域发挥着巨大效用,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均具有重要价值。
一、自然价值:尊重生命,爱护自然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等地区居民为求得耕地而滥毁森林,终致领受自然惩戒,成为不毛之地,所以不应沉醉于一时战胜自然的所谓壮举,实则“自然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当前提倡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43生态文明理念,“实质上是一种与传统的极端功利自生型思维方式相对立的互利共生型思维方式。”[2]246在这种价值观中,人们既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也肯定其作为主体所存在的价值。自然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类旳附属者、服务者、供给者,同时其所有生命存在体甚至非生命存在体,都有其相应的存续价值,为保持生态系统的和谐、可持续运行而发挥作用。由此看来,无论是作为生命体存在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还是非生命体存在的山川湖泽、水木土石等自然景观,万物者,皆有其存在的价值。新时代生态思维提倡要关注生态多样性,关注生态系统平衡,关注生态可持续发展,形成生命共同体思维模式,具有浓厚的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
二、经济价值:优化质效,推动发展
生态与经济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与轻看生态目前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巨大效能。“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3]230中国在蒸蒸日上的发展中,曾很长一段时间盛行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承载能力,导致许多生态植被枯竭、湖海江川干涸、飞禽走兽骤减,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渐趋紊乱。就目前而言,“决不能为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而必须推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倡通过改革创新等途径,“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1]30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使二者相得益彰,各放异彩,对于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来说,都是一项势在必行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考核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三、政治价值:稳定政局,推进建设
生态问题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生态环境之优劣与社会的主体人民群众之生活休戚相关,长期恶劣的生态如若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与解决,便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从而影响执政党、领导机构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威信,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政局不宁的局面,后果极其严重。正如古训所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善于处理生态环境中的各类事务,造福黎庶,安定民生,牢记在生态环保中绝不可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1]8,使人民真正具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才能稳定社会,推进建设,助力国家持续发展,最终塑造更好的大国形象,走向世界,屹立东方,拥有一张璀璨且富有内涵的国家名片,成为世界格局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将生态保护指标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敦促他们始终坚持以人民為导向,为人民谋福祉,妥善好处理严峻的生态问题,将助力于稳定政局,从而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推进各项事业的有序建设。
四、社会价值:造福黎庶,为民解忧
“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1]90随着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需求日益丰富化、多样化,除对生存与生活一般物质需求平稳与安定的追求,对精神层面的享受与满足同样产生期待,期许更高层面、更多层次、更丰富样态的精神文化环境,希望获取更多元化的精神养分,更多形式的精神体验。民众面对与自身休戚相关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食品不洁、医药伪冒等重要健康安全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焦虑与担忧。生态思维要求顺应民意,着力解决民众关切的食品安全、空气治理、河流排污、药品监督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使得城市生态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49解决民生关切的生态关键点,为民生谋福祉,为黎庶解心忧。
五、文化价值:建设环境,传继文明
文化选择体现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水平和内在风格,生态文化,则体现着人们在生态问题上的精神选择。中国古代传统士人,在生态文化的选择上,追求诗意栖居的精神境界,如崔寔《四民月令》、仲长统《昌言》都“充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作用,对后世居住环境的建设乃至田园文学和隐逸文学,都有直接的影响”。[4]68风景秀致的生态环境,为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素材,催生了许多动人词句,成为我国精神创作的宝贵财富。再如《管子·立政第四》“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反之,则“国之富也”,讲求“风土各有所宜”,即重视农桑田事都要遵循时令、气候、地况等实际因素,遵从取用有时、取用有度、取用有法的自然准则,奉行天人合一、与自然为友的朴素自然观。还有倡导放生观、“戒杀”动物等保护动物等朴素观念,以及提倡质朴清俭、不慕骄奢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均体现出古人思想中的生态关怀与自然情愫,是当前传继生态理念的重要思想源泉。生态思维的形成,督促公民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共同为建成新时代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六、人类价值:助力生态,共享美丽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我国要有大国担当,“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时也要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生态问题是全球问题,要建设美丽地球村,共享生态美丽,共享环境美好,共享和谐美满,单靠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中国在尽好自我义务的同时,通过呼吁希望得到其他各国的共同参与,共同为生态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我们的国家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助于民族的传续发展,即后世子孙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世界的环境改善,人类传承。可以说,生态文明事业的建设与开展,是一件谋求人类幸福,造福人类发展的重要举措。
生态思维蕴含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等多个层面的重要价值,彰显出培育的紧要性与迫切性,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形成新时代生态思维,不断叩问、反思当前所面对的众多生态问题,始终探索、追寻潜在与可行的有效生态问题解决路径,生发与构建起更广阔的生态关怀与生态目光,不仅在生态领域发挥着巨大效用,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张文台.生态文明十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赵杏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