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赵曼 郭志永
摘要:高中地理学习涉及大量数据,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统计方法应用于高中地理学习,搜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地理概念、识记地理分布、明晰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探究地理过程。统计方法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能独辟蹊径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 统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0387-02
统计方法是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来探寻数据内部隐藏的有价值的规律与信息的过程。[1]随着统计分析方法不断发展、成熟,其应用领域愈加广泛,地理教学中也常运用统计方法。高中地理教材许多内容均反映统计方法的思想。例如,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等高线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都是运用统计方法而得到的地理图像,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地理教学中运用统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够提升学生读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而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巧用统计方法掌握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地理知识最普遍的形式,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准确掌握大量的地理概念,是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发展地理思维的基本前提。只有牢固掌握地理概念,学生才能对地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地理概念的学习,不仅局限于对其深入理解,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地理概念解决地理问题,学以致用。因此,地理概念的学习要打破传统的记忆方式,运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加深理解,推动应用。例如,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时,“内核”“外核”“上地幔”“下地幔”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教学中通过统计的方法,根据深度对地球内部圈层进行划分,以数据为据,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这些地理概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并掌握其间的区别和联系,构建起完善的地理概念知识网络。
二、善用统计方法识记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本质联系,是地理学习的要素。将统计方法应用于地理分布的学习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时,以美国“硅谷”为例,将该地通过统计方法绘制的“产业分布图”“高等院校分布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交通线路图”等單一内容的地图进行叠加,建立起各种要素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刺激美国“硅谷”新工业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该地区有何生产特点?统计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由感性到理性,根据具体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地理分布的自主学习与识记,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
三、活用统计明晰地理特征
地理事物具有共性,更具个性。地理学习中要重视地理事物个性的分析,地理特征便是地理事物个性的具体体现。地理特征的掌握是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地理特征的学习依赖于地理信息与数据的获取、搜集、整理与分析的过程,统计方法贯穿其中。例如,学习“农业布局特点”时,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引导学生观察该地自然条件的统计图,处理、分析数据,从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该地区农业分布的特点:该地区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进而总结分析农业布局特点的思路,推广应用于解决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地图信息,不断地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图数转换,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地理特征。[2]统计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地理特征的学习中,如气候类型、能源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特点等,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四、妙用统计方法理解地理规律
地理规律是指地理事物间的内在关联,包括分布、运动、成因、变化和联系等方面。[3]地理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关系到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地理探究方法的构建,对学生地理学习至关重要。地理规律的归纳总结是以统计数据为源、以统计方法为据,对数据进行搜集、处理与分析而得。例如,学习“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以观察并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垂直带谱”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读取纬度、海拔高度、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植被等数据信息,总结归纳出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布规律,并进行南北坡垂直带谱的比较,深入探索地理规律。利用统计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数据信息的读取、整理以及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可帮助学生构建起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其读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乐用统计方法探究地理过程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随着时间、空间等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地理过程的理解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是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使用统计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过程,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地理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过程及其所产生影响的认识。例如,学习“人口的迁移”这一内容时,学生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图”“1949年以后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统计信息思考:人口为什么要迁移?人口迁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根据相关的数据以及信息,学生深入思考并全面地探究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思路,提升自身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统计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的分析方法。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统计方法在地理学科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适当使用统计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概念、识记地理分布、明晰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探究地理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郑良辰.量化史学视角下中国统计制度史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35(3):21-24.
[2]李宗录.区域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以中国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J].地理教学,2018(4):7-9+31.
[3]王向东,王海霞.演绎法和归纳法在地理规律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与讨论[J].地理教学,2016(4):10-13.
责任编辑:孙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