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崔博然
摘要:当前,信息智能化的浪潮正推动着金融业向数字智能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金融和科技两个领域的互通的有机融合,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很大的改观,并且衍生出了名目繁多的项目,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风险。结合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本文将重点分析金融科技的各类风险,并提出化解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 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072-02
一、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及现状
在全球化科技产业变革的大环境里,信息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正推动着金融业以及社会各行业向数字智能化、信息网络化的更高阶段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转变。“十三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和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现阶段像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AI等新兴科技可谓日新月异,并且这些新兴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投入,使传统金融业改变非常大。
随着金融对科技需求的不断增加,金融科技不再是金融和科技两个领域的简单组合,不是把金融类的业务搬到网上和手机上,而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这不仅是各渠道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全面融合,这是金融和科技的互通的有机融合。金融科技作为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给金融从主客体上、功能上、运营效率上及金融服务的供给上带来了质的飞跃,正解决着金融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问题。
二、金融科技的风险分析
虽然金融科技的运用解决了传统金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和逐步成熟的过程,加之传统金融本身存在的如影子银行、地方债务、非法集资等仍未解决的问题,金融和科技的融合而衍生出来的风险更加值得重视。金融科技风险正在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科技自身风险、市场风险等四方面给我们带来风险和安全的挑战。金融科技风险现正成为触发系统性风险的新隐患,需要业界及各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与联动联防。因此,笔者即从这四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1.法律风险
首先,在法律合规风险方面。传统金融的集资诈骗、传销等非法行为在互联网上和手机App上发展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变异的理财项目更是特色各异,在新技术的外衣包装下诱骗的手段也是让人防不胜防,2017年2018年骗子理财企业跑路的数量和总金额相当惊人,P2P理财高利息已不是新鲜事,商业骗子包装新技术的金融理财项目的业务特点,究其本质就是贪婪的人想要高利息,理财骗子要的是他们的本金,后面进来的人的本金填补前面人的高利息。还有近年来被互联网炒作的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区块链技术,被商业骗子公司包装后成为行骗的工具,其实区块链技术就是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其实更多的应该发挥它的很难篡改的信用功能,而不应是被商业骗子贴上高科技标签包装成挖矿理财,卖虚拟矿机产币,每月收益高达年化收益率200%以上,还发展拉人,给奖励,这不就是互联网金融骗子高息跑路那些理财项目加传销模式吗?2018年3月9日,“两会”记者采访,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说:“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就一定是欺诈,应该举报。”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则直接指出,“保证收益率超过6%以上一定是骗子”。两位领导的话应该让大家注意。除此外,某些金融机构与众筹、互联网理财和第三方支付等机构的合作,也可能触及法律红线,比如: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定期、保险类理财、指数基金等项目;第三方支付机构容易违规操作、存管账户里的巨额资金而造成客户兑现困难;除此,还有一些金融机构推出的一些货币基金业务,实质上产品的类型和功能已属跨界,从当前的监管漏洞中也有套利嫌疑。
2.信用风险
现阶段金融科技的信用风险从机构层面来说,虽然我国的信用环境在不断完善,但现在仍是处于不是很健全、信用录入数据不是很完整的情况,金融科技P2P业务容易引发信用风险。P2P平台在金融机构给提供的资金托管服务上,如果平台在项目审核和资金管理上出现信用问题,投资人将触及合规风险,容易引发对金融机构资金托管的追责问题,从而带来信用风险。从个人层面来讲,我国金融科技的整个支付生态在国际上已非常领先了,在国外发展的也不错,但在我国像以支付、理财、借贷在互联网、手机App上主要的服务对象多数是低收入人群,并且以年轻人居多的用户,而且经济不发达地区用的人数则更多,具体数字已经非常大。如果在经济形势不好时,这些人群如果出现大规模不能及时还款或还不上款,就会引发大规模的信用问题,并且其作为支付平台,连锁影响银行,波及面会很广。
3.科技自身的风险
科技自身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技术安全层面的风险和数据安全层面的风险。在技术安全层面,软件设计时容易出现容错、兼容差等问题,导致缺陷风险,在信息硬件基础设施风险隐患的管理上也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在移动技术安全行为上,移动通信已经非常普及,网络识别风险的技术、抵御黑客和病毒攻击技术决定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性。近年来,黑客利用伪基站和伪造银行服务信息等截取验证短信盗取动账类业务资金,信息撞库等也是时有发生,由此带来的诸多信息安全的问题不容小觑。再比如,在新兴技术的安全方面,网上炒作的颠覆式技术,多是商业包装为了投机、传销、诈骗甚至操纵市场,此类问题在法律风险中已有所提及,这些未经风险评估和周密测试而带来的技术规划错位、安全等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数据安全层面,网络安全复杂多变,金融科技涉及核心数据安全问题是传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具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正面临诸多威胁,大多数攻击持续变异,分布式拒绝服务,和各种高级持续性威胁等黑客手段日新月异,并且已形成黑色产业链,经常大规模有组织地进行黑客攻击。随着网络支付生态的不断深化,像网上购物、理财等这些公司聚集了巨量的客户信息数据,可能被黑客的网络攻击而导致信息泄露,还有就是为了利益没有职业道德的内部人员进行核心信息的倒卖等违规行为。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是金融科技监管的单个部门的监管,还需要与公安、密码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联合治理,联动联防。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的主要问题是防止各行业看见金融科技的市场利益而过度的投机行为造成发烧而不是发热的问题,不断虚涨到一定程度会引发崩盘蒸发,损害大众的利益。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传统金融业是高准入行业,监管起来并不难,可是现在跨界成为金融业的一员不是难事,更有甚者利用互联网跨时空与国域,把服务器技术等放在国外注册与管理,在国内做非法活动,对外还美其名曰跨国公司,这种跨越時空与区域的风险很大,为监管制造了各种难题。这里我们应该提高准入,调整策略,完善规则,将其引导到向上的良性循环上,防止风险集中发难,而导致市场风险转变成系统性风险。
三、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几点建议
2016年5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开始有序推进。2017年,“监管合规”成为金融科技首要任务。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提出要强化监管科技,识别和防范新型金融风险。同年《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严厉打击非法窃取、贩卖用户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2018年,人民银行着力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并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国家金融监管持续发力和金融科技面临种种风险,笔者提出四点建议:
1.建立健全金融科技法律体系
建立完善的中国金融科技安全保障体系,是防范化解金融重大风险和规范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是建立健全金融科技法律体系,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有效保障机制。这几年,国家为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出台了《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等规章制度,的确规范了金融科技的发展运行,但是随着深入发展,新风险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主导,各相关部门、与相关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完善金融科技法律保障体系,在信息共享、政策融合、业务监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防范等方面进行协作,建立有关金融科技安全、准入、交易、认证、监管、退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法律责任等规定,加快法律制度保障机制的建立。金融科技法律体系的建立将非常好地打击金融科技在法律层面的合规风险,和为金融科技健康发展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2.加强监管的科技建设与策略
金融科技监管从科技的角度应从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制度建设、软硬件的安全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对金融科技机构的核心防护技术能力进行检查和培训这几个方面进行建设。首先技术治理与法律治理相结合。监管科技首先要站在科技的高点,用科技的力量武装金融监管,利用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加强金融监管,增加跨行业、跨时域、跨地域、跨市场等交错复杂的金融风险的精准识别、有效防范的水平。其次,是监管软硬件的安全系统建设方面,最好可以打造出监管综合治理平台,使平台可以监视到贯穿整个金融科技的业态环境,监管到有关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诸多问题。还有在核心数据安全方面,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促使数据资源分类分级,增加安全策略和清晰权限和责任,利用边界防护、认证、边界防护等方法,有效防范重要数据泄露、篡改、丢失和非法访问等风险。最后是人才的培养和对金融科技机构的核心防护技术能力进行检查和培训,科技是由人创造出来的,通过招聘高尖端人才和培养人才是金融科技监管的基础之一,同时配以对各机构金融科技防御技术的检查,看其的运行安全防范是否到位,如维护操作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金融信息和数据安全防范技术等,还有如何应对黑客攻击、病毒植入等技术风险;对做得不好的技术团队给予惩罚和培训,提高业界整体防护能力。
3.加强对信用风险的防范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则会事半功倍,大数据征信是个人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必然趋势,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则更复杂一些,大数据获取企业信息的同时也应结合对年报季报的财务分析、经营项目行业概念的发展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在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上,大数据获取个人的基本信用信息,通过大数据挖掘收集信用主体的消费习惯、浏览轨迹、爱好等可用于评估消费者信用状况的个人信息,从而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具有实时性、动态性、共享性。这样个人信用评定就不只是用单一征信机构模式了,所以运用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这样的信用信息征集与应用系统,不断完善信用评估体系与识别预警模型,就会精准地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动态的信用评估,与识别和分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风险问题。
4.加强应对各类市场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监管部门已经着手金融科技行业跨界互联网理财和跨界金融业务规范的制定,传统金融风险应对机制的确不能适应金融科技创新,所以建议修定金融科技法律规则体系,也是为金融科技市场制定好的规则。在其体系里首先提高金融科技准入是防范跨界问题的关键,并且配套有准入规则的完善,准入的企业应具备专业条件,同时金融科技监管系统要达到可以对电子支付、大数据征信、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股权融资、网络借货、智能投顾等各个金融科技领域进行全面的数据监控,建立数据风险等级识别与分析模型,应对不同的风险,柔性监管,当有触发高风险波及市场时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实施应急预案。有规则和科技创新系统作监管保障,可以有效地增加跨行业、跨时域、跨地域、跨市场等交错复杂的金融风险的精准识别和有效防控。
四、结语
建立完善的金融科技安全保障体系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科技风险的重要条件,针对上述的各风险方面的分析和建议,通过充分的准备与应对,各部门的联动联防,金融科技的风险将会有效防范和更健康有规则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造福国家社会各成员。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