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全面依法治国引领法治新发展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全面依法治国引领法治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01-01 阅读数:302

张昊

摘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列举并分析了依法治国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时代内涵和重要任务,提出了在新时期运用依法治国方略发展法治建设的路径,并试图预测中国法治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依法治国 法治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新时代法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052-02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内涵

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主旋律,贯穿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大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观念已正式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使我国法治理论日益丰富。

1.法律规范完备

法律规范完备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是“科学立法”环节的要求。“科学立法”不仅对立法的数量和领域提出了要求,同时更追求高质量立法、健全法治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基本原则。[1]此外还有以下法治原则:(1)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现代法律的标志,社会主义法律不会歧视或者偏袒任何人,这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人权的体现。(2)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良法善治”,为立法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2](3)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同时吸收海外法治经验与精华。(5)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实现立法和政策改革相匹配、立法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需求。

2.法治实施高效

高效实施法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指在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法治各环节中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3]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法治实施的首要任务。依法治国首先要求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求依宪执政。要使法治得到高效实施,要遵守下面三条原则:其一,在“严格执法”环节,政府严格依宪行政、依法行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其二,在“公正司法”环节,司法机关站在中立、公正的立场,一切司法活动以法律条文为依据。其三,在“全民守法”环节,加强普法教育,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会促进法治的高效实施。

3.法治保障有力

法治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支撑。法治若得不到坚实有力的保障,法治实施和法治监督就难以实现。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其一,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政治和组织上的保障,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其二,在司法领域,要坚持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法治工作团体,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公信力。[4]高水平高素质的法治工作团体可以增强法律权威,强化法律实施,实现良法善治,不断提高法治现代化水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人才保障。法治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则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物质保障。其三,推进建设法治社会。政府和各种合法的社会组织团体应该和谐相处,加强社会组织自觉投入法治建设的积极自主性。其四,法治文化繁荣昌盛。鼓励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民的道德意识,加大普法教育覆盖面,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4.法治监督严密

法治监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是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时公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要求明确规范和约束公权力,让权力在监督下、在法治轨道中合理配置、合法运行,要求国家机关在行使公权力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限制权力范围,做到责权统一。2018年,国家监察委员会设立。监察委员会作为专职监察的国家机构写入宪法,充分彰显了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法治监督不仅依靠各级监察委员会履行职责,更要依靠广泛的群众监督,听取社会舆论。对于财税、审计、金融、检察等专门机关更要重點监督,以防以权谋私、监守自盗的情况发生。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5]坚持党对法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确方向的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还要求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把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求党首先要依宪执政、依宪治国,将宪法的规范和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2.坚持法治国家、政府、社会一体化建设

法治国家一般要求人民主权,法律至上,司法权威,注重保障人权,法治国家发展趋于民主化、法治化,公权力受到法律制约。法治国家的存在是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出现、存在的前提和保障,建立法治国家是建立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前提条件,法治国家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立法的质量、精神和价值取向。法治政府是指政府工作要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其核心要求包括:权从法出,依法行政,程序正当,权力受监督制约,权责统一,文明执法,施政效率高,不贪污腐败。有学者将其特点总结为:守法、诚信、透明、责任、廉洁、高效。法治离不开公民的参与,法治社会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面向。法治社会,是指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运用其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力自觉遵守某些规则进行社会自治,比如各地存在的村规民约、社会自治规范、习惯、行规等就是法治社会自治的体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协调全社会推进法治化进程的必由之路。[6]以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法治社会发展,以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反哺政府建设的法治化,进而促进和提升整个国家的法治化水平。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建设,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

3.坚持依法从严治党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大特色,是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发展规律自我认识的不断提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写到,党内法规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要想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必须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发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精神,依照法律和党内法规治党、管党。制定党内法规制度要注意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协调性、一致性,特别是很多行为既是党内违纪行为又是违法行为,如贪污腐败,处理这种情况更要注重党内法规与法律的适配、兼容,在制定党内法规时绝不能与法律相矛盾,或者越过界限涉足属于法律规制的领域。此外,要树立党章权威,设定完备周密的党内法规立改废释程序,保证党内法规的稳定性。

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中国在的几千年历史过程中,人治、法治、德治其实都有出现,甚至共存。中国古代皇权至上,虽然也有成文法律,但本质上人治凌驾于法治,而且封建社会人治往往会披着德治的外衣。所以,古代的“德治”“法治”与“现代法治”“现代德治”是有本质区别的。“现代法治”是指法律至上,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治理、运行的根本守则和基本制度,是由法律来统治国家、制约公权力和保护人权。完备的法律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现代德治”是道德对法的价值取向的要求,是在现代法治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秩序规则。遵法守法的社会成员会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又会促进法律被普遍遵守。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就是要将道德教化的作用与法律惩恶扬善的价值取向融为一体,让法律的价值取向正义良善,让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成为义务,采用“良法善治”,让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7]

三、结语

新时期中国法治的发展和创新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人民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坚持建设一支具有能力和政治诚信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随着中国法治不断发展,中国法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将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更加开放包容地吸收海外优秀法治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把经验本土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绝不动摇。宪法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主导作用不会改变,未来将更加注重宪法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法治对人权的保障功能会得到增强,未来法治还会促进社会更加民主、平等、正义,协调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会继续引领我国法治发展进步,直到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参考文献:

[1]朱应平.孜孜追求立法科学化的四十年[J].法治现代化研究,2018(5).

[2]武树臣.“德治”“法治”与当代法律文化建设[J].法治现代化研究,2018(4).

[3]张文显.新思想引領法治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J].法学研究,2017, 39(6):3-20.

[4]公丕祥.新时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理论指南[J].法商研究,2019, 36(1): 3-14.

[5]谢冬平.浅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法治现代化的引领作用[J].祖国,2018(7).

[6]郑彬睿.法治中国的演进逻辑、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J].求索,2019(2): 128-134.

[7]王淑芹,王娟.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意蕴与适度性[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9(5): 77-8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