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9 阅读数:330

贾斌

摘要: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生力军,他们的文化自信培育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现今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文化自信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137-02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

文化自信指文化主体(即宏观层面的国家、民族、政党以及微观层面上的个体)对自身文化积极的看法和态度。它表现为高度认可主体自身文化的内容和特点、肯定自身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思想价值、坚定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和改革发展信念,并坚信自身文化具有吸收和融合国外优秀文化的能力。通俗而言,文化自信就是指相信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在文化反思、比较、评价和展望后人们形成的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的主观认同。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也对人们产生了多种不利影响,其中就包括对大学生的三观和文化自信的影响。如今,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培育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在网络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现状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百家经典、汉字语言、唐诗宋词、音律国画、四大发明,等等,每一个都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可是,现如今,由于社会环境、家庭风气、高校教育、个人意愿等多方面的原因,对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到位,除了相应的专业,很少有大学生去了解和钻研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唐詩宋词,除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简单诗句,大部分学生几乎将高中所学忘了个精光。网络虽然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却很少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2.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

当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冲击,而网络凭借着其极快的信息传播速度,正好提供了一个全球范围内跨时空的信息文化交互平台,世界各地的文化、思想和观念渗透到网络环境中,造成了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多元和庞杂,对身处其中的大学生造成各式各样的影响。一些“洋节日”“洋文化”以及一些美剧、英剧等娱乐节目都借助网络传播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受其影响,并接受了西方娱乐至上的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离,产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被忽视,从而失去文化自信,开始崇洋媚外。

3.对红色革命文化缺乏兴趣

红色文化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革命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包括革命理论、革命经验、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们用血泪总结出的文化结晶,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理应继承和发扬。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诸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加上对于革命精神的教育和传授也仅局限于先进事迹宣传、课堂讲述等方式,教育和宣传方式的单一、古板,使得大学生难以产生文化认同感,也就难以体会到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难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红色文化。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径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29亿,其中,年龄在20~29岁,职业为学生的网民分别占比26.8%和25.4%。可见,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群体。网络环境中存在着许多负面因素,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和功能,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创造了条件。那么如何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豪感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1.健全网络文化监管机制

因为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导致网络文化的良莠不齐,各种不良的、消极的文化渗透其中,对人们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各式各样的不利影响,因此,要想发挥网络环境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就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要做的就是健全对网络文化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这是发挥网络优势的必要前提。政府、社会、高校应发挥各自的职能,完善网络监管制度,提升网络监管技术,推行实名制,规范网络道德行为,监管网络谣言和舆论,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干净的网络文化环境。

2.利用网络宣传优秀先进文化

网络中具有丰富的教育和文化资源,大学生动动手指就可以查到相关资料,我们应当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快速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功能,用多样、新颖的宣传媒介来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宣传讲座、网络征文诗词大赛、国画比赛等,利用网络的强大的宣传功能将其宣传扩散,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新兴网络媒介为载体,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3.利用网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一种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精神生活方式。大学生只有接受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理念,才能加强自身对外来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判断能力和抵抗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课程,一直是大学生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主要途径。但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陷入了教育方法落后、教育模式过于单一等困境,消磨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热情,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而用网络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的拓展和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OL].新华网,2016-07-0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9.

[3]武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及培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33):24.

[4]阳国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3):177-180.

责任编辑:孙瑶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