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与道德行为现状分析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与道德行为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29 阅读数:348

李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需要和道德生活脱节,从而使大学生道德行为产生了变化,其根源是长期忽视大学生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不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教育 道德需要 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135-02

一、大学生道德行为现状分析

大学生一直都给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印象,功利倾向较为严重。从总体看来,他们的道德素质现状的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自我意识彰显、公德素养较差、认知与行为脱节、求职和学习目的功利化等。

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现了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率。良好的教育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并將其转化为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行为。目前仅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增加道德教育的途径,使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单纯的注重课堂上的理论教育,脱离现实社会的言传身教,空谈大道理已不能改变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整体道德修养的缺失。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现实促使的功利性价值观

依据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正处于新社会的转型时期,促使人们更加趋向于利益个体化,在利益驱使的作用下使人们在面对道德与利益相关并且发生碰撞时,必定联系自身利益作出牺牲与选择,由于人们自身的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评价的评价标准并不能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道德选择的结果发生偏差,由于社会所传递的功利性价值观,必定影响目前大学生的道德观,并且使他们的道德选择与认知更加难一致的发展。

2.德育教育内容与形式无法跟随时代步伐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塑造与培养教育学生。从教育内容来看,我国的课堂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德育更重视教学形式,忽视了德育内容。从课堂模式来看,在传统的德育课堂中,还是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其主体作用。从德育评价体系来看,目前大多数的高校仍然采用考试的测评方式。这种评价模式只能测出学生在知识是否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标,并不能代表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这三种情况最终导致部分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差异性。

3.家庭道德教育的无目的性

在社会就业竞争与压力下,部分家庭在教育问题上产生了功利的思想,家庭教育并没有完成自身的培养与教育任务,最终变成了配合学校强制灌输的工具。并且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也主要是说教,缺乏道德实践的过程与情景,导致学生无法将认知最终转化为行为能力。

三、激发大学生道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道德行为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道德行为均衡发展、丰富道德实践经历、实现道德认同和道德行为良性转化,高校道德教育就必须充分重视道德行为的培养,协调道德行为,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

1.投身社会实践是道德行为发展的基础

有过志愿服务和干部任职经历的学生,其道德行为的得分显著高于无此类经历的学生,而且这些社会实践经验在得到强化以及认可后,大学生的道德认同和道德行为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前期道德行为又促使后期道德行为的延续与发展。

2.追寻自我价值的超越是道德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

有学者认为:“参与社会政治运动和社会义务活动在内的各种参与经验可以促进青少年对于社会政治和道德秩序的反思,形成特定的政治道德认同,满足个体确立超越性自我的需要。”道德实践活动在于促进个体发展与树立积极正确的道德观,以此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超越自我价值的实现。

3.最终实现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职责

道德教育除了对大学生的爱国等道德行为进行教育,还应关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某大学生在期末考试中作弊、学术造假等违背道德的不良行为等。所以,道德教育要通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体悟,协调道德行为的综合发展,提升道德素养,完善个人品格。

四、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

1.道德教育的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在发展中革新。而目前由于大学生道德教育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进程,使德育内容与模式与社会发展所背离,引发了许多问题,最终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产生偏差。

2.道德教育内容依旧重视智育轻视德育

由于大学的道德教育课程设置过于机械化,并且道德评价体系大多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误导学生以为成绩考的高就是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最终导致学生轻视道德行为发展,道德教育失效。

3.道德教育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的道德教育忽视以人为本,忽视学生自身所产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并且由于传统的学生在课堂中的服从地位,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不重视内化的道德选择能力与道德判断的培养。

4.学校忽视了行为实践是检测道德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然而,这恰恰成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问题来源。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严重脱节,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在课堂教学之外,道德实践平台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建设高校道德教育的网上实践平台,既是实现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教育效果最优化的选择。然而,网络平台的道德实践功能在高校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路径

1.理论实践结合

大学道德课堂教育由于受到授课时间与理论教学的限制,教学活动的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实际的道德需要。大学道德教育的主要功能不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实现自我道德判断与道德辨识,大学生只有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实践,才能感受到不同观点的道德碰撞,最终通过掌握的道德知识克服非理性的冲动、辨别是非对错,从而实现道德判断与辨识。

2.培养积极情绪,关注心理素质健康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道德判断存在正相关联系,在自信、快乐等正面情绪下的道德判断标准比较公正、积极;在悲伤、抑郁等负面情绪下的道德判断力比较偏颇、消极。大学生个体心态稳定有助于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过于悲观或乐观都会对判断能力产生影响。

3.道德自律培养学生道德内化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日常接触的事物远远超出了学校和家庭的范围,在无人约束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降低自身的道德水准要求。因此,大学生应实现道德标准的统一,建立道德信仰和道德内化机制,培养道德自律感,实现自我评判、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4.重视新媒体传播优势

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新媒体在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一方面,学校应建好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校方要不断加强个性化新媒体、自媒体建设,构建立体化的信息交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邵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8(12):128-129.

[2]王迎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状况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2):100-105.

[3]张万方.试论高校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缺失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67-68.

[4]王若凝,杨洋,肖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6+38.

[5]高歌.高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J].世纪桥, 2017(7):65-6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