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柳向远
摘要:山西临近清朝首都地区,是清朝的心腹之地,在清末西方工业文明拥入中国时,是最后受到影响的几个省份之一。在1892年,才出现山西第一个近代工业——太原火柴局。相较上海、广州这些地区,山西作为一个后发工业地区,其发展又给我们哪些启示?本文以晋华公司为例,探讨山西纺织业的发展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近代纺织业 晋华纺织厂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54-02
纺织业在山西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近代处于辉煌鼎盛时期。本文通过研究近代山西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得出对现代纺织业的一些发展启示,以实现山西纺织业的振兴。
一、山西纺织业的兴起
18世纪60年代兴起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是西方各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商品销售市场的前提。中国在1840年被迫开关后,西方工业文明流入中国。中国近代纺织业也由此起步。李鸿章指出:“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岁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又说:“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省销一分,庶漏危可期渐塞。”[2]
山西纺织业发展距今已有整整一个世纪,在1919年,已经建立起山西第一家纺织工厂——晋华纺织厂。1919年,徐一清看到山西多地种植大量的棉花,而且当时纺织企业较少及山西处于内陆地区受战争波及的影响较小,纺织业成长起来的机会大,于是开始在太原筹办。到1923年年底,总共募集股金43万余元,但是资金仍是不够,面对这种状况,只能向外贷款,阎锡山等人曾多次向山西省银行、同济会等借款,最后厂址定在了榆次,创办了“晋华纺织厂”。之所以取名“晋华”是因为“晋”代表山西,而“华”:一取精华之意,二是荣华富贵之说。[3]
二、山西近代纺织业的发展概况
(1)步入正轨。1920年3月,晋华纺织厂购买12800枚纺锭和一台蒸汽动力机,并将工厂修筑和机器安置指引工作全数交予怡和洋行,1922年厂房建成,1923年年末纺织机械设备安置完成,1924年投产使用。
(2)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晋华纺织厂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1926年,厂内增购纺锭800枚,主要用于生产16支桐叶牌棉纱和20支三环牌棉纱。1929年,晋华纺织厂增加资金150万元,并将厂房的规模扩大,增添纺锭20000枚,还在榆次近郊建立发电所,安装了一台发电机,厂内机器改用电机传动。
1932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晋华纺织厂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较为欠缺,机器设备落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较次、价格较高,导致产品大量囤积,“从1932年至1935年,共计亏损52万余元,1935年库内积压成品较1931年增加了四倍,库存成品的价值占到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4]
1935年11月,晋华纺织厂全权委托天津中国银行代为管理,在中国银行的整改下,1936年晋华纺织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还清全部外债,厂内的生产状况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以1936年为例,整年“约生产棉纱32239件,棉布9452270公尺,棉毯94752条,生产总值(以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约为2477.14万元”。[5]
(3)陷入低谷。1937年10月3日,榆次失陷,晋华纺织厂被迫交由日本人管辖,并正式改名为“榆次纺织厂”。当时厂内的主要职位均由日本人担任,中国人极少,并且做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因为日本人对生产设备只使用不维修,加之人数不够,所以生产效率极为低下。最为明显的是1944年,“全年仅产棉纱8353件,棉布3311220公尺,棉毯18409条,生产总值659.92万元,共有职工1650人”[6],生产商品的总值还不到1936年的三分之一。后来,由于许多纺织设备过度使用,造成为严重的损坏,日本人索性将机器拆毁,用一些零部件来修理枪械。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华纺织厂对其本身的组织构造做了一定的调整,但生产效益仍然不好。据统计,1946年“仅开纱锭11600枚,布机492台,织毯机4台,并且每天仅工作1个班,年产棉纱3833件,棉布4232855公尺,棉毯30300条,生产总值369.25万元,共有职工850人”[7],其总产值都没有1936年的一半。
1948年,榆次解放,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人来对厂内的工作进行接管,晋华纺织厂成为国营企业。晋华纺织厂的一切归人民所有,工人就是主人,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1949年4月,太原解放,此前由阎锡山劫往太原的发电机及一些纺织机械设备被重新运回厂内,生产规模由此扩大,产值也较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山西近代纺织业发展的启示
(1)坚持自主经营。是指企业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商品价格等。西北实业公司在创立之初,由于资金的缺乏,以及各分厂距离总厂较远,所以只能将自主权交到各分厂手中。总厂只负责发放资金,在厂址选择和出产数量上加以把控,其余均由分厂各领导自主决策,盈利和亏损都由自己承担,但是年末的时候必须向总厂交付规定的资金。分厂除了重要领导的任职外,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原料的购买、人员的聘用和产品销售方面都可以自主定夺,公司不加干涉,此举大大增加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西北实业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山西近代以来最大的工业集团,与其公司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分不开,对员工的奖励有发放奖金和分配股份两种。各分厂根据资本总额的多少,有无特殊贡献,将分配的利润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为净利润的5%~10%,乙种为11%~20%,丙种为20%~30%,而实际上的分红要大于这个比例。为的是鼓励公司人员尽自己所能为企业出谋划策,实现公司经济、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3)选择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山西近代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例如西北实业公司就特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重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定期高价聘请专家做交流访谈。公司除了聘请一些国外的专家、留学生外,还从山西大学及其他职业学校挑选一些技术人员派他们外出考察学习。第二,人员结构合理。西北实业公司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尤其是那些头脑灵活、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第三,面向全国各省招收人才。在过去特别注重地缘关系的年代,纺织厂领导能够摒弃这种观念,面向各省广纳贤才,实为难得。
(4)重视科技创新。西北实业公司的主旨是“促进科学、提高造产技能,以发展物力”,公司十分重视对职工技能的加强和科学技术的运用。各分厂之间经常举办各种技术交流活动,还花高价聘请专家来给生产线上的人员辅导、培训以寻求技术上的创新。
本文以晋华纺织厂的三个发展阶段为基础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山西近代纺织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和它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希望通过晋华公司发展的启示为经济转型献出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鸿章.李鸿章全集(第5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684.
[2]李鸿章.李鸿章全集(第3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339.
[3]张中强.民国时期晋华纺织厂技术引进初探[J].山西大学,2014:1-4.
[4]晋华纺织厂.晋华纺织厂厂史资料[M].1919-1960晋中市档案馆档案,全宗号:86,目录号:28,案卷号:10,9.
[5]山西省地方国营晋华纺织厂.十年生产资料汇集(1949至1958)[M].1959:3.
[6]山西省地方国营晋华纺织厂.十年生产资料汇集(1949至1958)[M].1959:4.
[7]山西省地方国营晋华纺织厂.十年生产资料汇集(1949至1958)[M].1959:4. ? ? ? ? ?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