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范超 张婷婷 马文星
摘要:本文以Kress 和 Van Leeuven 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从23个现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挑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模式的会徽,主要探讨非文本符号在会徽语篇中的作用,重点研究图像中的人物、地点、事件、颜色以及象征性元素是如何组成视觉模式,实现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一方面可以拓展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应用范围,验证视觉语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理解会徽所隐含的意义,丰富奥运会会徽的研究维度
关键词:冬奥会 会徽 多模态话语 视觉语法理论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62-02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语篇分析方法。Kress &van Leeuwen(1996)在其著作《意象读释:视觉设计的语法》中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分析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为多模态语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①李战子(2003)、胡壮麟(2006)和朱永生(2007)等学者将其引进国内并进行相关研究,丰硕的成果使我们对多模态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大都局限于理论层面,有代表性的个案分析涉及较少。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场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其会徽的标志主要由图像、文字和色彩等不同的符号资源组成,通过对会徽语篇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多样的符号系统在意义交换中呈现出来的丰富内涵,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会徽的话语意义。
一、冬奥会会徽设计模式的重大转变
在不同历史阶段,冬奥会会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和艺术发展的潮流,在会徽的设计模式上主要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
20世纪30年代以来,冬奥会会徽改变了以往以宣传画为主的宣传模式,1932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3届冬奥会的会徽就是典型的代表,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枚饱含自己特色风貌的真正意义上的会徽。在这个阶段,冬奥会会徽有了自身独特的设计格局。20世纪70年代,处于设计发展阶段的冬奥会会徽紧追艺术发展的步伐,形成为这样一种以主体图案为中心,以举办城市、举办时间和奥运五环为依附的“三分”的固定模式。1972年在日本扎幌举行的第11届冬奥会的会徽设计便是突破性地开创了这一模式的主要代表。
进入21世纪,数码科技应运而生,世界艺术异彩纷呈,其风格更加多元化。与之交相辉映的是,这一枚枚小小的会徽竟也突破了会徽传统的三分模式,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奥会的会徽,主要以索契奥委会官网的网址为主体设计而成,是这一类型中最为突出的代表。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冬奥会,其会徽——“墨舞冬奥”顺应了世界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彰显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会徽设计层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典型冬奥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标志为代表的会徽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本文选取了第3届、第11届、第22届和第24届这四个典型的具有阶段性的冬奥会会徽设计模式作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代表。
(一)冬奥会会徽中的再现意义
图像中的人物、事件、颜色等任何符号模态所重现出来的客观事物之间以及其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意义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再现意义。其主要分为叙事过程和概念过程两大类。
1.叙事过程
叙事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参与者(客观事物、外部世界)之间的互动,其中矢量是叙事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标志。以第3届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会徽为例(见图1),在图像中,滑雪运动员属于动作者(矢量的发出者),他自信地徜徉于以美国地图为背景的滑雪场地的半空中,展现了美国运动员滑雪的风采。滑雪运动员和他的滑雪板构成为向量,但图像中并没有给出向量的目的地——目标,属于典型的非事务性图像。
2.概念过程
概念过程的主要表现手段为具有象征意义的象征性图像的再现、图像整体布局的再分析以及具有意象的文字再现。描绘的侧重点在于以人为主体的主观世界。以第11届日本扎幌冬奥会会徽为例(见图2)。红色实心圆位于会徽的顶部,它是太阳的颜色,象征着热情、动力与勇气。也是其举办国国旗的象征,旨在表达当地国民如火一般的热情。整个会徽由太阳、雪花和樱花的抽象结合体以及包含有“札幌”的英文、“72”字样的奥运五环组成,分别介绍了举办的国家、季节、城市以及时间,开创了会徽三分的典型新格局。这些纷呈的图样、斑斓的色彩以及意象型的语言和数字旨在传达:合作团结、自由活泼和全民共享的奥运理念。
(二)冬奥会会徽中的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制作者,图像中事物(包括人)和图像观看者的互动关系,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的态度,包含接触、社会距离和情态。”②
以第22届索契冬奥会会徽为例(如图3),该会徽顺应互联网数码时代的发展,打破传统的会徽设计的三分模式,以索契奥委会官网的网址为主体设计而成。就视觉接触而言,会徽文本中的参与者——网址与会徽的观看者之间的目光很显然没有进行直接接触,属于典型的“提供”类图像。索契的英文名Sochi、艺术字符2014以及俄罗斯的缩写.ru都被设计成为数码模式,将一个科技化、信息化的大国形象展示给了全世界。就社会距离而言,索契冬奥会会徽文本中的参与者——网址与会徽的观看者之间的取景角度为正面远景,四周留有一定余地但主体设计紧凑,使观者对其中的信息一目了然,呈现给大众的是一个社会远距离,旨在呈现一个现代化的大国形象。
(三)冬奥会会徽中的构图意义
“视觉图像中的构图意义表现为将再现意义和互动意義中的各个符号有机整合为创造意义的整体。主要由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三种资源构成。”③
以即将落座北京的第24届冬奥会会徽为例(如图4)来分析会徽语篇中所展示出来的构图意义。夏季奥运会成功落幕、冬季奥运会成功申请均落座在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将中国的印章和书法与体育运动者姿态完美契合在一起的2008年北京夏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让世界记住了中国。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模式更是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墨宝的精髓、不具象的冰雪滑道以及体型柔美的滑雪运动员抽象融合,达到了“人书一体,天人合一”的奇效,人送美称——“墨舞冬奥”。
图像中事物(包括人)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其信息真假与否和价值的大小。舞动的人字形“冬”字作为最理想的信息处于图像的正上方,旨在强调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人本理念,冬奥会理想的目标就这样被完美地嵌入以墨为舞的美妙意境之中。会徽的中间部分主要由已知信息——黑色加粗的英文字母BEIJING(举办地点)和未知信息——数字2022(举办时间)组成。水平视角下舞动的人字形“冬”字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其高饱和度的色彩给观者营造了一种时尚大气的氛围,使得青春活力的滑雪运动员的形象跃然纸上。
“墨舞冬奥”由融入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汉字“冬”、举办城市北京的英文大写BEIJING、举办时间采用艺术字2022以及奥运五环组成,是一枚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奥运会徽。其顺应了世界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既彰显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
三、结语
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语篇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可以极大地丰富以往对文本单一模态的研究,在分析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是如何通过会徽的图像和文字来实现的同时,也帮助我们理解了人类是如何使用多模态来达到社会交往的目的的。
注释:
①孙毅.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为基点[J].外语与外语学,2012(262):44-47.
②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132-145.
③李戰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参考文献:
[1]Kress&Van Leeuwen,T.V.Reading Images[M].Burwood:Brown Prior Anderson,1996:85-94.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4]韩君.视觉语法理论观照下2016年里约奥运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
[5]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6]焦素花.历届夏季奥运会会徽研究[D].苏州大学,2008.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