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田明
摘要:本课题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新教学环节为手段,以提升学生思辨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将语言技能训练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致力于提升日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师思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设计问题的创新,课上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模式的创新,课外活动的创新。
关键词:日语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193-02
思辨能力是能够对事物进行分析、辨别、质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思辨与创新相辅相成,是一种能够提供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能力。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创新”一词频繁出现,可见其受重视程度。中国当下的青年一代尤其是学生,当然是最具备思辨与创新能力的。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挑战新事物,乐于接受新事物,始终走在时代科技的最前沿。对于处于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深感任重而道远。
对于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日语专业教学以往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强调通过模仿记忆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技能,由此忽略、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能力的缺乏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主动回答问题,不善于参加互动,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后学习任务,不喜欢参加演讲、辩论比赛等。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日语水平的提高,只会培养出更多的如哑巴日语一样的人。为促进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主持制定了《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国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思辨与创新能力,新国标还没有正式颁布之前,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在2016年4月外研社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大连外国语大学刘利国教授对其进行了解读。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新国标中提出的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思辨与创新能力这一点正是为了满足新时期下国家、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使培养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也是日语专业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教师思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思辨、创新能力,只有教师善于思考、勤于辩证、敢于创新,才能引导启发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断反思,并且加以创新。但是现实是我们很多教师的思变创新能力不足,表现为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从认识上有一个提高,变被动为主动。首先,要求教师应积极参加培训、听专家讲座,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反思。同时,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结合自己所教授课程,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其次,网络、多媒体、各种App平台等优质的学习平台层出不穷,教师应具备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把一些好的资源有的放矢地推荐给学生。但是有些教师网络运用方面能力比较弱,认为不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又有畏难情绪,导致迟迟不能采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本人无疑是一大损失。教师应敢于突破自己,才能使自己迈上一个新台阶。再次,教师应学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固定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满足课堂需要的,要因 “材”施教,这个“材”是教材的材,也是人才的材。最后,教师应在教学的同时反思、总结、整理,最终形成科研课题,使之与科研一体化发展。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与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培养出有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教学中基于设计问题的创新
随着对“创新”一词的深入理解,教学中比起“改革”,我更喜欢用“创新”。设计问题的创新分为两种,分别是对课堂讨论时的问题和课前布置的问题式任务的创新。前者要求教师预先设计好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讨论时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观点,发现不足并在教师问题的帮助下对观点进行修正,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更加严谨。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新的视角找出多种可能。可以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完成其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后者为基于问题的学习,要求教师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分析整理,解决问题。提出此类问题时,教师应注意新知识与已教知识的联系,并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方法,以及在特定语境中如何界定问题、分析事件、寻求解决,最后得出结论。
三、课上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模式的创新
合作学习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反思,进行深入、多维度思考,发散思想,激发创新意识,通过吸纳他人意见,培养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合作态度等。但是,以上实现的前提是合作学习为有效的,并且效果良好。因此,探讨有效的适合我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尤为重要。首先,组内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原则为谁擅长哪一方面就负责哪一方面,力求完成任务效果最佳。其次,几位组员互相帮助,充分互动,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和讨论,最大程度上促进自己及他人的学习,实现共同学习目标。最后,积极解决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矛盾、意见分歧,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教师对于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兼具真实性和趣味性,还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成就感。教师应及时参与小组合作,适时给予学生指导,给出点评,提出开放式的意见,激发学生进行深入、多角度的思考和反思,开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和活动的潜力。
四、课外活动的创新
除了上述教学环节的创新,还应从辅助课堂教学的课外活动入手。大学课程的设置有一定的学时要求,给学生留有适当的课余时间。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应有所把握,引导学生多参加运用语言文化知识的实践活动。加强课外活动管理,使其有组织有目的、有实用性兼趣味性地持续高效实施。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会干部负责具体实施,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思想的转变,有些学生还停留在上课、写作业的传统学习模式中。对于自主报名的课外活动并不积极甚至有些抵触,所以转变这些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是举行活动成功的第一步。成功的关键是活动内容。例如,日语知识竞赛、日语作文大赛、演讲比赛、配音大赛、短剧表演等,这些项目有个人赛,也有小组赛,同学们在比赛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并在与小组成员交流过程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在学习日语语言的同时要了解日本文化,课外活动中加入文化展示尤为重要。例如日本插花、茶道、传统艺能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对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研究方向等都有很好的启迪作用。此外,在提倡创新创业的时代大背景下,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社会问题、专业前景;参加日语专业见习、实习;参加全国创新创业类大赛。打破学科,打破年级,学会探究、学会融合,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满足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不断的研究,并与时俱进。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素质的变化,培养方法也要随之变化,但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不变的主旋律。
參考文献:
[1]毋育新,王欣荣等.通过课外活动提高日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的研究[J].外语教学,2004(4):74-75.
[2]徐锦芬.论外语教学中的批判性合作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12(5):51-55.
[3]王鉴,李泽林.如何让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掌握合作学习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2(6):102-107.
[4]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
[5]三牧陽子.日本語教授法を理解する本:実践編[M].東京:バベルプレス,2010:146.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