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张楠
摘要:“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周宗奎、段成荣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留守儿童即其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均外出打工,需要祖辈及亲属照料的儿童群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學习动机和兴趣的监督和辅导。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健康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常表现出柔弱无助、自卑封闭、盲目反抗等,而这些问题又以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培优扶弱 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153-02
一、研究背景
(一)教学提质的需要
随着近些年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以小学阶段最为明显,优质生源流失率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现象加剧。而从实际的教学角度来看,就目前而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加剧产生的原因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为主。一方面教师对于留守儿童的整个教学活动仅仅依靠课堂时间,课后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辅导;并且调动学习氛围的能力偏弱,学生兴趣调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尤其是一些底子相对薄弱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所致,普遍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过程中偏被动。教师授课又以完成授课任务为主,无论优生差生均采用“放养”模式。因此,现阶段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因此,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和对优生的提升是目前留守儿童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二)培优扶弱的必要性
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但是留守儿童作为现教育阶段数量比较庞大的群体,其教育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治。因此,结合当前教育背景,在留守儿童中实行“培优扶弱”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的数量并没有因此下降,而留守儿童教育也一直是令人堪忧的问题。作为农村中最为弱势的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缺乏精神上的关爱,加上先天物质的限制,导致留守儿童生活条件艰苦,而学习上的资源也极其有限,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性格常表现为较偏激,承受能力偏弱等。总而言之,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其经济贫困、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都得不到保障。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加强农村教育说到底就是建立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接受教育的黄金段,人生观和价值观均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因此,该阶段能否接受良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近些年由留守儿童引发一系列基础教育问题,如辍学、打架等,对其心理发展造成影响。可以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已经延伸到更多的留守儿童接受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未来发展形成消极影响。
三、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是自古以来我国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所谓“因材施教”,即针对学生之材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当下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还必须针对学生的智力而言,对于天赋高、吸收能力强的学生和反应较为迟钝,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培优扶弱即根据学生的不同之材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正好契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同的学生均有所获,有所发展。
(二)调动教师和留守儿童双面积极性
留守儿童培优补弱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调动教师和留守儿童两方面的积极性。假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留守儿童的培优扶弱工作就会表现出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留守儿培优扶弱的教学效果;而留守儿童在学习中若缺乏积极性,该模式就会表现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状况。因此,留守儿童的培优扶弱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充分发挥积极性。故,在留守儿童培优扶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适合的方法与手段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符合自身教学理念,又要结合当前教学的要求。
四、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不到位
家庭教育是正常家庭中儿童主要的教育方式。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对其无法进行完整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其生活学习,久而久之,亲子关系不够亲密。而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大多数为其祖辈。这一部分群体,由于年龄偏大,并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并没有能力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指导;更有甚至,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读书没有太大作用,漠视孩子的学习,且留守儿童学习之外往往附加较多的家务,从而影响学习。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据统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隔代教育、寄养教育、单亲教育。这些教育模式往往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标准,有的留守儿童家庭采取一味溺爱纵容的教育方式,而有的家庭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又过于严厉,过于偏激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课堂教育的不完全
课堂教育作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由于这一群体家庭教教育的缺失,往往更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疏导,以此弥补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那一部分。但是学校的教育模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师资力量相对来说较为匮乏,往往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并且多采取“放养式”管理模式。而某些偏远地区不仅没有心理咨询教师,甚至没有开设相关心理课程。当留守儿童出现某些问题时,教师往往一味采取惩罚措施,这会加剧留守儿童叛逆心理。
五、留守儿童培优扶弱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
家长应为留守儿童选择合适的代理监护人,能够定期客观反映孩子的学习以及生活情況,并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与父母经常保持联系。若没有合适的代理人选,也可寻求社会的帮扶代理机构代为管理,使留守儿童能够得到个性化的管理和发展。
(二)完善和加强学校教育
首先,学校应该顺应当前教育环境的教学模式,注重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可针对留守儿童记录家长的基本个人信息,比如姓名,所在地,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等;经常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针对学生自身情况,进行一对一辅导,以此避免教育的断层与真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同时,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了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及时矫正其偏激和不安心理。
其次,明确的教学目标。留守儿童培优扶弱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优生和差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能有所提升。而培优补弱的成效是建立在优生差生的提升幅度的基础上。因此,针对留守儿童优差生现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哪个阶段应该提升多少。具体方式为,教师首先应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转换为新教改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明确学生的核心和主导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注重传授技巧和知识的基础上,扩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表达空间,使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以发挥,强化教学的空间氛围。具体表现在可利用课下时间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将留守儿童优生和差生安排成为同桌,采取一帮一学习策略。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将课堂练习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必做的基础题,选做的中等题,拓展的难题,以满足各个阶段的学生。除此之外,留守儿童中的差生可采取多做多练的方法,而优生则可根据其自身素质循序渐进增加题目难度,扩展思维,并创办图书角,扩展留守儿童的知识面。
最后,还可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即时刻关注留守儿童中的差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而针对优生,则以树立榜样为主,以此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留守儿童中的差生可进行课后走访,了解其现行的学习方法,若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及时引导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培优扶弱还需要优化备课。正所谓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即培优扶弱讲究的是不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因此,备课一定要将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所需的例题、练习提前备好,才能保证培优扶弱工作的有序进行。除此之外,阅读是留守儿童培优扶弱的重点之一,即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的梯度阅读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教学方式。
六、结语
留守儿童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结合当下教育环境,针对这一现状,课堂实施“培优扶弱”教育模式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多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旨在彻底解决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春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8(3).
[2]丁彦.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16).
[3]杨立荣.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学周刊,2017(2).
[4]杨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6(33).
[5]董德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