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开发路径研究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开发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阅读数:308

王会兹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華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大学生是思维灵活的青年群体,是党和国家珍贵的后备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出社会的道德水平。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于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困惑,发挥其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行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 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128-02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样,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形式各异的外来文化进入国人眼球,中外文化开始了“亲密接触”。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元素带来了攻击,尤其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行产生了双重影响。从大局来看,大学生思想端正、奋发向上,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合理对待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具有较好的公德意识和品德修养。但西方文化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的心智产生冲击,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欠缺。

(1)理想追求弱化。伴随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变化,他们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大学生注重实用,理想信念薄弱,更多的以自我需要的满足为中心,注重个人本位,在物质和精神选择问题上,更多着眼于自我利益,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出现弱化;一些学生把金钱看作万能钥匙,从而淡漠社会责任感,甚至沉陷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沼;有些学生一味地强调索取,而缺少奉献精神,希望得到更多的回报,学习生活中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淡薄。

(2)社会公德意识缺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表明一些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文明程度差,对大学生自身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多数大学生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卫生,可是在公共区域,依然能看到随地吐痰、纸屑乱扔的现象,这与他们的形象背道而驰;坐车买饭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男女同学之间过分亲密等现象随处可见;在对待公共财产问题上,教室桌椅乱刻乱画、干净墙面上出现脚印;在同学朋友相处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关心自己的前途发展,较少考虑他人和国家的利益: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缺位。

(3)网络道德匮乏。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式增长。面对压倒性的网络信息,一些大学生道德水平低,对网络信息缺少辨析能力。 他们大都选择接受,其中一些人受到色情、暴力和反动的信息的影响;沉迷网络小说和网络游戏,深陷虚拟世界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也异常普遍。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许多人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解决方案,逃离现实,无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真正的精神上的支持。

二、传统道德文化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1)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可以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蕴藏着一种新世纪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即健全的人格结构,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我国的文化向来注重个人品行的修养和建设,从传统文化强调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建设,从知、情、意、行等角度,都作出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通过传统道德的熏陶,可以端正大学生的道德动机,使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有所长进,丰富他们的道德感情体验,从而让学生的道德内化,进而展现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这就需要从道德人格的塑造开始,继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在日常生活点滴中潜移默化地开展教育,这样可以逐步充实大学生的品德结构,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加快他们各项技能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个人德行涵养,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2)传统道德文化的要求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养成。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是在民族发展中浓缩和提炼的,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目前,一整套系统、独特、完整的伦理道德教育理论和规范已形成,归纳了一套修身的要领以及待人接物的信条。增强大学生传统品德的教养,对于大学生德行涵养的发扬有重要价值。学生的优良道德养成最终还是要落脚在实践中,教育者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形成准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规划职业,提醒他们所遵守的职业道德;增强家庭教养的指引,促进学生家庭美德的养成;同时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时刻注意言行举止,在个人成长中完善自己,尽力使自己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3)传统道德文化的仁爱精神可以培育大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更需要的是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合作可以让人们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功效;竞争可以提高人们的紧迫感和行动力,有助于提高做事效率。大学生更需要这两种意识,要勇于尝试,发扬创新精神,投身到社会竞争中去。但要避免盲目竞争,这样会造成不良后果,让竞争失去了应有之义。中国注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仁爱精神灌输到竞争意识的教育当中,指引大学生真诚合作,良性竞争。

(4)在培育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基础上培育改革创新精神。当今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大学生要树立一种宁为玉碎的开拓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创新能力薄弱的国家很难闯入先进国家的行列里。在这重要转型的时期,我们必须培养创新人才,鼓励自强不息精神的发扬,使大学生以此精神为指导。开发创新意识,发挥创新潜力,培养创新素质,坚持不懈,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开发路径

(1)重视教师的身教示范作用。高校有关优秀传统道德的课程应安排专业的教师来教学,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功底和素养,更应该自带一种特有的魅力,能够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道德有着无限崇拜,这会对高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促进效用,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高校要有意识地对专业老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领悟到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2)增强大学生践行优秀传统道德的主体意识。在大学开展传统道德教育,就是让他们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主体意识。不仅要知道传统道德的内涵,更应该在生活中去践行,做到优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一致,也就是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有必要改变以前纯粹灌输的教育方法,但要让学生变得主动,并增加课堂互动。让大学生自觉参与,激发他们对传统道德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鼓励他们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自觉的主体观念,使他们对传统道德的情感不断升华。

(3)积极使用网络新媒体。陈至立曾指出:“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思想阵地,我们要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被动规范为主动占领,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①网络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迅速知晓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但是网络也存在着弊病,要净化网络环境,为优秀美德的传送做好保护屏障,减少不良信息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还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优势,顺应信息化潮流,保障网络主流文化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在耳濡目染中加强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注释:

①陈至立.第九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教育部政报,2000(12).

参考文献:

[1]王晓华.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5):90-92.

[2]王启迪.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27(7):81-82.

[3]刘献军.中国传统道德[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2.

[4]卫丽慧.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责任编辑:景辰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