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潘晨芬
摘要: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人类思想带来前所未有的更迭解放。而作为对社会具有极强适应力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此动态的环境下,思维也就变得高度活泛,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得标新立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在高校教学结构处于第一线的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学习工作正常开展的过程中,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言语沟通十分必要。且沟通过程中,语言技巧的运用得当,将直接关系谈话的质量,也间接影响了整个大学管理能力的高低。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掌握沟通语言技巧不仅是工作职责所在,更是一种心理本能驱使。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沟通 语言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116-02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起着调节社会情感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观照下,高校輔导员与大学生的语言沟通就变得异常重要。在这项思想政治工作上,高校也的确取得了些许成就,主要表现为沟通意识逐渐增强,沟通的形式趋于多元化。但是,语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学归为一种符号体系。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能指指单词的词形或词音,所指指单词表达的对象和意义。例如,作为语言符号的“桌子”这个词是能指,作为具体事物的桌子是“桌子”这个语言符号的所指,同时也是这个语言符号的意义。因此,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就是一个意义的生成过程,意义的产生环境、产生方式以及意义的不同解读方式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如何输出语言(即适当使用语言技巧并且正确使用语言技巧)成为解网的突破口。
一、语言技巧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之间运用的必要性
(1)辅导员自身身份的复杂性。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绝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特征的综合复杂体。其一,辅导员首要的身份认知是学生工作的行政管理者,对任何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要进行细致入微的安排和布署。大到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小到大学生的饮食起居。辅导员都有职责去管理。因此,有“家长”的美称,也有“保姆”之谑称。其二,当今的高校辅导员大多是受过高等知识教育的精英人才,除了首要的行政工作外,部分辅导员可能还有一个高校教师的身份,承担大学生的课程教学工作。其三,大学教育同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教育过程的离散化和去核心化。大学没有了以往教育过程中的班级凝聚感和群体认同感。流变的环境中大学生容易失去诉诸情感的核心归宿,就会生出离散感和孤独感。而此时辅导员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也只有辅导员,才能成为学生倾诉情感,表达自己内心需求的合理化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员充当着大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多重身份的互换中,辅导员很难明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角色定位的模糊性成为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一大障碍,多样的身份背后连线的是不同的语言内容,而语言内容的完美表达取决于语言技巧运用的得心应手。
(2)现有沟通现状的复杂性。尽管近年来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现状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从比例上来说,在大部分高校中,一个辅导员直接对接的学生人数可能是一个班级甚至是整个年级的学生数量。面对如此庞大的需关照人群,辅导员常常因不能面面俱到而显得力不从心。经常与辅导员接触的人群可能固定在学生干部群体之内,多数学生与辅导员的言语交流可能处于大面积空白状态。其次,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除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之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各类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但是缺乏了近距离交谈的即时反馈和言语亲切感,这种类型的沟通效果可能会呈现信息的接收错误化和情感的冰冷化。最后,即使身处在面对面的相处语境中,辅导员也可能因各种因素的牵绊导致沟通效果的不理想。如多用否定化和强调式的词语——“不行”“不可以”“你必须”等,或全程与学生无眼神交流,只是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机械化的回复。在这些情况下,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鸿沟就会越拉越大。
二、语言技巧在辅导员与高校学生沟通中的运用途径
(1)对语言内容修饰化处理。作为知识分子,普遍大学生都具有面子薄、自尊心强的心理。这就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讲究语言的可接受性。尽量不要采用过度直接化的言语。在沟通过程中,适当的幽默不仅能调节紧张的气氛,还能很大程度地拉近学生对辅导员的亲近感,使谈话变得更加高效。另外,在言语上应该尽量避免太“尖锐”的词汇。尽可能使用委婉性词语、能愿动词来进行修饰,使话语能更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有益于辅导员的意见被大学生充分吸纳接受。
(2)使语言内涵更具说服力。加里宁说:“为了在应有的方向上影响学生,就必须有相当的才干;但是还不仅如此,为了要善于自觉地在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这就要教师本身是个文化程度很高的人,并且我老实说,甚至是个才识很高的人。”社会形势的复杂化导致了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在面临学生所处的不同困境时,辅导员要给出切合实际情况的合理化意见。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不仅是自身工作方面的行家,也应该是精通各方的杂家。能从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历史学等多维度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知识的权威性也能使辅导员的语言更具说服力,学生从心理上对其也具有更高的认可度。
(3)对非语言动作予以重视。在沟通过程中,语言的内容和质量固然重要,但语言的表达形式——一些非语言性的因素同样值得重视。眼神的交流是必要的,这是礼貌与尊重的表现,也体现了说话者和倾听者对谈话的重视程度。另外,适宜的肢体动作也是必需的,在学生情绪激动时,在允许的情况下,辅导员合理地轻抚其肩膀,会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抚慰。微笑也是注入情感的一个有力武器,对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强化沟通效果十分有利。
三、使辅导员与大学生语言技巧沟通效果呈现最优化状态
(1)互动性活动有意识增加。要在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辅导员必须对各个学生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适当增强辅导员与学生的互动性活动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途径之一,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并思忖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应采用何种语言技巧,进行针对性的有的放矢。语言技巧的细分化处理,是沟通的理想状态所在。
(2)反馈机制适时建立。在大学教学体系中,任课老师教学质量反馈系统比较完善。反馈机制的建立,以自下而上的角度,给予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权。也能对学校各个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很好的评估和测量,以便于在之后的教学计划中优化课程体系的安排。反观于此,是否也可建立一个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情况的反馈渠道,对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和反思,以便于辅导员认清自身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化缺失弥补。
四、结语
在这个纷杂繁芜、人情渐冷的年代,重拾沟通的热情,重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变得尤为重要。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组合群体中,沟通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精心的、有选择的语言表达。具体指向就是语言技巧的使用。这是一个长久历练的过程,也是做好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彦肖,李巧.高校辅导员如何与95后大学生有效沟通[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220.
[2]李正楠.浅析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策略[J].高教学刊,2017(1):125-126.
[3]林辰.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211.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