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丁丹 赵庚科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探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切入点。进入新时代以后,想要实现“满足人民美好需要”这个神圣命题,就必须直面人民美好需要的多样性和矛盾性等难题。本文将着重于理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实现路径的探索,以期能为我国建设“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美好生活 新时代 实现路径 人民美好生活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238-02
党的十九大全面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共产党将新时代人民利益的内涵更新为“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在新时代不断发展中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这都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路径。
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涵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人民美好生活是一种动态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想要实现全面发展,就意味着需要将所有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和发挥。这也就意味着要尽可能满足所有人民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精神需要以及享受需要,令所有人都能美好地生活,并能够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道德、自由、全面发展之人。[2]
二、实现人民美好需要的基础前提
随着时间进入新时代,想要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必须保证以以下几点为出发点:
(1)在我国,想要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就必须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坚强的领导核心,可以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良好的保障。
(2)在建设“美好生活”之前,首先要明白谁才是“美好生活”主体。在我国,一切建设都是为了人民而服务,“美好生活”也同样如此,美好生活的思想离不开人民的努力,美好生活的享受也同样是以人民为主体,要坚持这一点不能动摇。
(3)人民美好生活是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想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的心理期望,让人民的美好期望和现实实现统一,从而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4)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特征,但是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视角来看,人民美好生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协商,明确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然后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最大限度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共同化解美好生活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挑战,最后一同享受美好生活所带来的成果。
(5)人民美好生活并不是当代才有的一个命题,而是自古有之,但因为缺少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这一前提,美好生活这一命题也只能永远存在于人民的幻想之中。而在实现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历史发展规律,合理地预期现如今所能够实现的美好生活,一步一步地实现最终目标。这样才能不至于因为目标太过遥远而丧失动力,还可以让人民一直处于一定程度上的美好生活当中,有效地实现目标和现实的互相转化,尽可能地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感。[3]
三、人民日益增长是生活需要
“美好生活”是一个看似很简单实则是困扰所有人的深奥的难题。首先就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甚至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固定成为一个实际目标。因为美好生活是一个处于意识层面的东西,承载着人民对于所有美好幻想的追求和向往。并且随着个体的不同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根本没办法统一出一个客观的衡量办法,只能尽可能地满足所有需求。就当代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说,全面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目前中国人民所期望的一个美好生活的具体化描述。其具体表现为拥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可以充分利用的政治权利,足够满足所有人精神需求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所以说,在目前我国的美好生活就是给予人民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人民都有着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生活环境。[4]
四、实现美好生活的路径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想要实现美好生活,首先要有一个充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柱体系,所以,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点。要把经济发展方向放在实体经济之上,实体经济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提升不仅能够改善我国如今的创新能力不强、金融虚拟化、人才失衡等问题,还可以给人民美好生活带来充裕的物质基础。只有物质基础充裕了,才能在此之上实现更多的其他美好生活蓝图。
(2)加大现代化教育的力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直都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也是推进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本。对于现代化教育来说,首先就是要加大资金投入,令所有学校的基础设施得以更新换代,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其次是对教师体系进行一定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采用以引导为主、教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最后要缩小所有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的差距,加大人民对于教育的认可程度,努力做到让所有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
(3)做好党内部的建设。作为带领我国前进发展,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基础,我党要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到所有建设当中,保障我党能够永远起到带领作用,不断带领人民群众,带领我们的国家前进发展。
(4)创新社会治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不仅要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还要创新性地解决旧问题。新问题如网络环境该如何在不涉及人民利益的情况下解决网络环境混乱的问题。旧问题诸如民生保障、文化发展之类的各种可以提升人民生活满意度的保障措施,从原来的精准保障变成现在的智慧保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性保障机制要以扶智为根本来进行,争取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建设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当中,一同建设美好生活。
(5)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例如节能减排,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等,都是我们所有人可以做得到的身边小事。只有所有人都共同努力,养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意识,才能令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才能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五、结语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今后所有努力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人民群众,以实现“美好生活”为目标共同努力,最后一同享受“美好生活”所带来的果实,这将是我们很长时间内的共同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翟绍果,谌基东.共建美好生活的时代蕴意、内涵特质与实现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20-26.
[3]陈纯仁,王迪.“美好生活”的解读及其实现[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3-36.
[4]唐魁玉.创造美好生活应从寻找生活真相开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2-14.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