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林波
摘要:为了探究95后高职医学生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的关系以及择偶标准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择偶标准问卷以及失恋应对方式问卷对1104名高职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5后高职医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恋爱现象、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择偶标准与恋爱动机显著正相关。择偶标准在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为13.65%。
关键词:95后高职医学生 恋爱动机 择偶标准 失恋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24-02
动机是指由某种需要引起的,想去满足此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动机和需要具有倾向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恋爱动机应分属于“归属与爱”范畴,建立在满足生理及安全需要基础之上,恋爱产生需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心理基础条件。
标准代表一种社会性、规范性、统一性的约定俗成,择偶标准则往往体现着男女之间进行恋爱与构建家庭时相互选择的主观评价标准,包括社会集体规范、个人主观意愿、家庭价值观念、周围群体影响等各方面的相关内容,择偶标准能够体现出在择偶过程或婚姻过程中个体看待彼此之间的价值关系的主观能动反映。
恋爱的结果之一就是失恋,表明一种特殊情感关系的结束,为了疏导失恋造成的种种情绪和行为,应对方式各不相同,例如痛哭、吃喝、外出游玩散心、睡觉、自残、自杀等。
90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校园内即将迎来00后群体,95后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范围之中的特殊群体代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和失恋应对方式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做试探性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在自贡市某医学类高职院校随机收集问卷1239份,剔除无效问卷135份,有效问卷1104份,问卷有效率89.1%。正在恋爱333人(30.2%),有过恋爱已分手331人(29.9%),不曾恋爱有此打算191人(17.3%),不曾恋爱无此打算250人(22.6%)。
2.工具
(1)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采用杨良群[1]编制的《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中《恋爱动机》分量表,共27个题项,分成消遣性、性爱性、婚姻性、面子性、情感性和功利性6个维度,采用5点记分;分数越高,表明恋爱动机越强。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897。
(2)大学生择偶标准问卷。采用杨良群[1]编制的《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中《择偶标准》分量表,共15个题项,分成家庭背景、個性品质、才智和外表4个维度,采用5点记分;分数越高,表明择偶过程中越看重该标准。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852。
(3)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肖友琴[2]年编制的《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问卷,共30个题项,分成攻击行为、沉溺、寻求转移、情绪宣泄、认知重建和逃避6个维度,采用5点记分;分数越高,采取该方式类型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859。
3.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95后”高职医学生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失恋应对方式的总体特征
由表1可知,95后高职医学生在恋爱动机总体倾向中处于中等水平,恋爱动机维度依次为情感性>婚姻性>消遣性>性爱性>功利性>面子性,更多的是积极情感层面的心理需求,更加追求恋爱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在择偶标准倾向处于中上水平,择偶对象的标准依次看重的是个性品质>才智>外表>家庭背景,表明更多的95后高职医学生在择偶中更注重人品和个人魅力,个人主观因素偏向较强,对外貌和家庭背景相应考虑较少;恋爱动机、择偶标准的得分高低顺序与杨良群[1]、刘蒿[3]研究基本相同;在失恋应对方式中处于偶尔使用水平,失恋时使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认知重建>情绪宣泄>寻求转移>沉溺>逃避>攻击行为,与肖友琴[2]、程刚[4][5]研究结果大致相同,表明95后高职医学生面对失恋时更多的是采用的是较为理性和冷静的应对方式,几乎不采用攻击行为,但也不排除存在部分个体采用极端方式处理失恋。表明现阶段的95后高职医学生对于恋爱中的结果能够做到自我接受,可能和该群体敢爱敢恨的共性有关。
2.95后高职医学生恋爱动机、择偶标准与失恋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失恋应对方式三个变量彼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分析见表2、表3、表4。
除开“功利性”与“失恋应对方式”,“情绪宣泄”“认知重建”与“恋爱动机”“攻击”“沉溺”“逃避”与“择偶标准”之间相关不显著,其余因子与量表之间相关显著,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趋势。
3.95后高职医学生择偶标准在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检验
对测验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后,根据温忠麟等[6]提出的中介作用的检验程序,采用回归分析进行中介作用检验。由表5可知,通过第1步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恋爱动机对失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p<0.001),表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能够正向预测其失恋应对方式;第2步检验结果表明,恋爱动机能正向预测择偶标准(p<0.001);第3步检验结果表明,恋爱动机与择偶标准均能预测失恋应对方式(p<0.05),说明择偶标准在大学生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effect m=a*b/c=(0.406×0.077)/0.229=0.1365。
三、讨论
60%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恋爱经历,77.4%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忙着恋爱、想恋爱或者已分手,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普遍的恋爱现象,与邵昌玉(2013)[7]、孟雪玲(2017)[8]、张联玉(2017)[9]、刘丽娟(2018)[10]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由于大学校园远離父母的有效监管,课程学习压力不大,另外,大学闲暇时间比较多,大学生处于个体生理发展越发成熟的阶段。同时,心理上渴望被理解、被关心、被呵护等人际交往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面积体验恋爱的情况发生。
恋爱的行为和个体的动机有关系,动机和需要又往往不能分开,但是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经验、沟通技巧、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或不足,容易导致失恋的后果。研究中表明择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在失恋之后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当然,个体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情绪、情境、认知、性格、社会习俗、家庭教育、朋辈群体等。
四、结果
(1)95后高职医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恋爱现象。恋爱动机为情感性>婚姻性>消遣性>性爱性>功利性>面子性;择偶标准为个性品质>才智>外表>家庭背景;失恋应对方式为认知重建>情绪宣泄>寻求转移>沉溺>逃避>攻击行为。
(2)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择偶标准与恋爱动机显著正相关。择偶标准在恋爱动机与失恋应对方式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为13.65%。
参考文献:
[1]杨良群.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肖友琴.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与其恋爱价值观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刘蒿,李娜.90后女大学生恋爱价值观调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23):139-140.
[4]程刚,肖友琴.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与失恋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64-766.
[5]程刚,肖友琴.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的构成及其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74-1276.
[6]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7]邵昌玉,胡珍.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5):58-60.
[8]孟雪玲.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观现状调查[J].河南农业,2017(3):34-37.
[9]张联玉,和丽梅,王娣琴.昆明医科大学男生与女生恋爱观及婚姻观调研分析[J].西部教育,2017(10):33-34.
[10]刘丽娟.高职院校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调查报告——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8(8):110-11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