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郭丽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其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现有部分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从养老方式与养老意愿、养老内容等角度来分析獨生子女养老问题,浅析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最后希望通过总结性和概括性的观点,为缓解独生子女所面临的养老压力提供思路。
关键词: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 养老问题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59-02
一、现有研究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至今有3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大多育龄夫妇受政策的影响只生育一个小孩,独生子女家庭在中国的数量迅速增加(宋健,2005)。[1]通过查阅、研究相关文献(王广州,2009)[2],推算出2008年至2020年0~18岁独生子女总量增长态势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大体上在1.1亿到1.2亿之间。第一代独生子女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2010年左右基本进入了结婚生育年龄,他们的父母逐渐进入老年人行列(2010年—2030年),养老问题也悄然出现。接下来本文从养老意愿与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以及特殊家庭的养老问题等角度,分析已有研究对养老问题的见解与看法,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二、现有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结论
(一)养老方式、养老意愿的研究
提到养老,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养”的问题,现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随着现在独生子女构成的“四二一家庭”的不断增多,只依赖传统家庭养老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面临很大困难。独生子女的父母需要有效地选择养老方式,并且受到个人收入、健康状况、孩子结婚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3]王树新等发现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父母仍然首选居家养老,而独生子女对家庭养老的支持正在减少,就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政府建立辅助制度以及加强独生子女父母自身养老意识等方面给出了建议。[4]
养老方式的研究往往和养老意愿研究是紧密联系的,尹志刚[5]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和宣武区首批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的父母普遍认为,在可能的条件下,家庭养老仍是主要方式。唐利平等[6]对江苏和四川农村居民的调查显示,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的父母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有同样的意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希望居家养老。
以上文献研究说明,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唯一的选择是基于家庭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一直还是最重要以及最传统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无疑给现在独生子女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面对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独生子女父母,他们的养老压力会剧增。面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构建一个新的养老模式,比如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结合养老方式。
(二)养老内容的研究
养老内容是触及养老最实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关于“养什么”的问题,它与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和晚年的幸福生活有直接关联。通常情况下,养老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接下来本文也是按照这三个基本方面进行研究:
1.经济供养
现在独生子女经济支持力度不断降低,有时财富流动从父辈流向子辈。丁杰等[7]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经济支持方面,随着城市养老保障的逐步完善、老年的自养能力提高以及代际倾斜于下一代问题,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是呈现减弱的趋势,有时候代际间财富流还有可能是从父代流向子女一代。这与夏传玲[8]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城市老年人中,与独生子女的关系主要是互惠的,城市的代际经济关系主要是由父母对子女的资助。随着养老保障逐步完善,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经济压力不大,但对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经济供给不足(周长洪等,2011)[9]。
2.生活照料
当唯一的孩子外出上学、就业或者结婚,独生子女的父母将面临一个“空巢期”,这将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生活照顾,但是对父母的照顾支持不会因子女减少而急剧下降(Tianhan Gui,etc.,2016)。[10]反过来说,随着现在独生子女面临的压力巨大,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想到这,中国式父母都尽量不愿意给自己的子女添麻烦。从尹志刚[11]2006年对北京西城区和宣武区1778个独生子女家庭户开展的对于未来养老方式选择的问卷调查看,绝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配偶照料或者自我照料为主的居家养老方式,其比例要明显高于依靠子女照料的比例。
3.精神慰藉
由于独生子女的工作、婚后居住方式等原因,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很难感受到“儿孙绕膝”的幸福。有的父母不需要子女的经济支持,只想他们常回家看看。风笑天认为,老年人的经济困难和生活保健问题可以通过间接手段得到补偿,但唯独独生子女的作用和地位在精神支持方面是不可替代的[12]。
(三)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研究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产生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的唯一性导致家庭结构单一和功能脆弱(周沛等,2009)。[13]当独生子女家庭中唯一的子女因意外伤害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死亡时,就形成失独家庭。
面对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检索相关文献得知,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和社会问题。穆光宗[14]提出将养老制度分为两个方面:经济养老和非经济养老。经济养老体现在物质供应上,对于非经济养老,其内容包括精神支持和日常护理。首先,解决失独者的经济问题,实现“老有所养”,政府应当承担起照顾失独老人的社会责任,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15]其次,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实现“老有所医”。最后,相对于经济困境来说,折磨乃至打垮他们的更多是心理、情感、精神层面的缺失,因此,应给予更多的精神慰藉来解决失独者“老难所依、老难善终”的困境。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已有的研究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相关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并且大多数以研究城市独生子女父母文献居多,而深入讨论养老问题的定量研究较少,尤其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定量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在研究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上缺乏比较,不仅要有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与农村独生子女父母进行比较,还需要有独生子女父母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进行比较,从而可以得出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想出办法去加以解决。
对于政策性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探索,今后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一,关于独生子女数量的问题,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已经落下帷幕,相应的独生子女数量应该是一个比较静态的指标,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数量问题还是不统一,各个地区应该共同合作,建立比較严密的数据库,得出独生子女数量,从而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准确数据。第二,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在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压力,独生子女是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虽然现在国家对独生子女家庭有相应的奖励扶助补贴等方面的倾斜,但是力度不够大,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关爱与照顾。最后,希望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来缓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让独生子女父母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宋健.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J].人口研究,2005(2).
[2]王广州.中国独生子女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估计[J].人口研究,2009(1).
[3]徐小平.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0(1).
[4]王树新等.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与支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4).
[5]尹志刚.北京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战略思考——依据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首批独生子女家庭调查数据[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2—36.
[6]唐利平,风笑天.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用[J].人口学刊,2010(1):34—40.
[7]丁杰,郑晓瑛.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及其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2010,16(5).
[8]夏传玲,麻凤利.子女数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J].人口研究,1995,19(1).
[9]周长洪等.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家庭经济状况分析——基于2010年对全国5县的调查[J].人口研究,2011,35(5).
[10]Tianhan Gui.“I Am the Only Child of my Parents:”Perspectives on Future Elder Care for Parents among Chinese only-Children Living overseas[J].J Cross Cult Gerontol2016(31):255—275.
[11]尹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J].人口与发展,2009(3).
[12]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102-109.
[13]周沛,周进萍.独生子女风险及其保障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9(1).
[14]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非经济养老风险及保障[J].浙江学刊,2007(3):10-5.
[15]刘灿婷.从社区思想教育视角探讨空巢老人的现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0): 101—103.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