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高中外国文学跨文化专题阅读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高中外国文学跨文化专题阅读


发布时间:2020-05-30 阅读数:211

刘敏

摘要:跨文化专题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趋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在任务群17中明确表示: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中,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中西方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的苦难形象,提出面向未来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构想,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外作品 專题构想 走出苦难 妓女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85-02

高中外国文学作品风格流派众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深度和广度,全面实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任务群17明确提出要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跨文化专题研讨,将外国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整体促进学习者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专题阅读教学现如今只在少数地区进行了实验,总结来看,专题教学的构想所选择的文本必须有整合性,明确几篇作品之间的相关性,书上的文本内容只是一个参考点和基点,重要的是能进行相应的扩展延伸,从而进行主题概括。

一、专题所选文本(进行文本整合)

《羊脂球》莫泊桑,法国,《金陵十三钗》严歌苓,中国。(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月牙儿》和莫泊桑《海港》)

不同文化背景笔下的妓女形象。钱理群曾在解读文本中提出,不同的艺术作品,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则笔下的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也是很明显的。莫泊桑的妓女形象作品《羊脂球》用上流社会人士与底层清贫女性形象形成鲜明的映衬。用极其明显的反差,使其表现出显而易见的荒谬,这就有了讽刺的韵味。与西方相对,在中国爱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是以妓女救赎、逃脱苦难为主题的作品,讲述中国女性在面对灾难时的临危不惧和处变不惊。因此,将这两篇作品进行整合,还原女性的原始性存在,挖掘中西方的共同规矩,同时寻求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做到跨文化交流,带领高中生领略不同文化历史下同样的人物形象。

二、“妓女苦难形象”的专题教学目标设定

新课标中提出要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进行综合发展,在语言建构与应用方面,高中阶段初期已经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整合提升,在课堂上对语言的要求可能会少些。综合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妓女苦难形象”的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

(1)将两篇文章的妓女贫苦形象进行对比探讨,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艺术作品的分析。

(2)概述两位主人公被救赎的形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把政治时代带入到文章中进行阅读,多角度思维创新开发。

2.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

(1)研讨不同文化作品在不同作者笔下的角色光辉。将作者对文中女性角色语言、形象描写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2)感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突破。

3.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作者的对比分析,体会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和思想上的碰撞。借鉴外国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了解中西方底层女性形象文化的差异性。

三、阅读研讨教学过程重点

1.发现法

新课标中提出要注重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辩证能力的培养。教师提供给学生复杂的阅读场之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在发现差异文本的惊喜下去阅读议题。例如,教师先提出专题名称,让学生自己去找文本,创设真实的情境,自己去探索发现,引导学生说出选择的文本,完成思维上的跨越与提升。

2.研究与研讨教学法

在学生自己发现教学过程后,师生之间进行研讨,以学生为研讨的主体,具有自身的独立性,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找出两篇文本的迁移点,教师不断激发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上的研讨。

文本研讨问题1:两部作品人物形象上的对比分析。

指导:通过视频播放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当时主人公所处的政治时代,激发学生对专题阅读的兴趣,边看边思边动笔,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然后再阅读文本,运用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小组讨论的形式。

预设答案:两位主人公不同的天使形象——被救赎者。

《羊脂球》:用善报恶,漠不关心,不知人情冷暖。

《金陵十三钗》:用善报善,蝶变涅槃,品味侠肝义胆。

研讨问题2:两篇文章主题思想主题之辨。

指导: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主题的总结从一明一暗两个线索分析总结,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总结。

预设答案:两条线索。

明:以主人公为核心,下层人民的爱国心情一直贯穿在小说的高潮和结尾中,讽刺贵族资产阶级的怯懦自私,冷酷无情,同胞之间的羁绊与共鸣。

暗:将以主人公为中心的抗战英雄与肮脏的阶级统治思想和变态的恶行形成对比,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和评价。

两条分解主题:

宗教式的救赎和爱——体现国际人道主义;

下贱的风尘女子——具有永恒的力量和美。

研讨问题3:两部作品文化背景之析。

指导:根据问题1老师让同学做的批注,动笔写下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总结和分析,整理出两种苦难的女性形象,通过展示图表来进行整合分析。让学生清晰地看出两篇文章女性形象的鲜明对比,能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来对表格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整理。

预设:作品文化背景之析。(见上表)

四、结语

在学完两部作品后,进行实践活动,体会中外政治思想的差异。针对两篇文章对比分析进行写作或者写感想片段,不限字数。改变“语文课上和不上一个样”的普遍抱怨,通过专题整合阅读从根源上、从哲学上、从深层次的模式上进行反思,透过文本看到深层次的文学和文化素养,让学生和社会改变对“妓女”底层社会人的不屑态度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江西∶作家出版社,2016.

[3]钱理群,孙绍振.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杨国栋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