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语文新课标背后的支撑理论探寻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语文新课标背后的支撑理论探寻


发布时间:2020-06-03 阅读数:315

胡潆心

摘要:21世纪以来,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陆续提出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观点,我国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基于西方学习理论来进行设计。一线教师要有效教学必须了解新课标背后的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

关键词:新课标 建构主义 多元智力理论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71-02

21世纪以来,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陆续提出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观点,国际学界对于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评价研究、体系构建等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并以荷兰、澳大利亚为首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核心素养体系。随着我国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逐步落实,以及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中国语文教育事业提出新要求: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培养新型多元人才。2013年我国开始普通高中课程的修订工作,这其中总结了我国高中教学中的优秀经验,也吸收借鉴了诸多西方方法论作为支撑理论。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在吸收各个教育试点语文教学改革与全国语文优秀教师的有效经验基础上,面向全国,要求全国各地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它是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要求。这一版的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课程标准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主题内容框架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一线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实现课程标准会产生疑惑,然而语文教学不能只重视方法而忽视其中的原理理论,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设计背后的支撑理论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一、语文新课标背后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进一步发展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人要在社会文化背景及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中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是螺旋上升逐层递进的关系,这四个核心素养就像是一段逐级向上的阶梯,从基础到创造,完成完整有效的语文学习阶段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应该拥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知识方法体系,如果说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吸收了一部分建构主义理念使学生主体地位上升,那这次新课标的提出则完全以建构主义作为框架,将学生提到主体位置,教师作为指导者和组织者存在。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它是对传统讲授接受式学习的否定,将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下建构起来,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完成者也是学生,没有学生作为主体,那学习的建构性也不复存在。学生作为主体要积极探索,主动将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建构起来,使事物之间相联系,加强“联系”和“思考”构建,这一过程则需要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由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三类课程组成。每一类课程安排7~9个任务群,总共18个任务群,每一类课程包含的任务群有交叉。在每个任务群中明确标明了任务群主要目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学提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建构主义认为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本次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褚树荣教授提出了在每个任务群下分小专题进行专题教学,这实则是教师作为组织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的一个专题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引导学生对这一专题任务深入探究,从而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培养学生认知加工策略和思考建构的心理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动力,提出相对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重思考探究多种答案,通过创设符合最近发展区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联系,开展意义建构。在18个任务群中还特地提出了“当代文化参与”这一任务群,强调在真实事件真实环境中关注当代文化,参与社会活动,该任务群的教学建议完全是源于建构主义中的“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确定问题,从而确定教学内容与进程。所以,以“问题解决”模式进行的教学一定要注重情境与问题的最近发展区和作为基础的“锚”,结合当代社会现实,与学生具体学情、知识背景相结合来组织教学。

二、语文新课标背后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20世纪后期由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所提出的重要心理理论。在20世纪末多元智力理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对教育教学的把握、解决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此次的语文课程改革目的是培养适应新型社会要求的多层次立体型人才,这与多元智力理论的打破单一个人素质结构相吻合。多元的人才培养则需要科学的课程设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呈现出综合化的课程结构,根据我国高中学习现状及对人才的要求,设计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三类课程之中,设计出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相对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面,多元智力理论提倡发现学习,在将传统死记硬背接受式的语文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促进探究更多样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一点在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上也有明确指出。多元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于每个学生智力的不同特点来说,要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将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整合,在进行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六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了对评价的建议,倡导多元的评价方式。在18个任务群提出后,对于所达到的成果并不容易直接测量和审定,在多元智力领域中,每个学生各具特点。每个学习过程充满变化,课标中提出了多种评价方式,从各个方面去进行评价,使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追求结果,而在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评价变得立体化。

2003年,伊道恩老师在多元智力平台上提出了子建模群,将语文教学构建成一种灵活多变,充满单行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逐步上升加深的子建模群:观察体验模式、活动组织模式、调查分析模式、问题解决模式和研究学习模式。18个任务群都能找寻到与之对应适合的教学模式,并在这些基本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调整更新发展,来为语文新课标的教学提供方法论基础。

三、语文新课标背后的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是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学习理论,在本次的语文课标中,吸收国际合作学习的经验,在中国推广,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主要学习方式。在课程内容中,几乎每一个任务群都要组织小组活动或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能激发出很多的可能性,进行观点交流,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创意。合作学习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它不是一个程式化的活动,而是一个需要投入情感和激励的感性活動。在活动过程中也要从情感等多元角度进行调整,使学生喜欢并在这个活动中达成各类学习目标。

不过虽然强调生生互动,但仍是以教师的指导地位为前提的。教师相当于导演,学生相当于演员,在演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员的认真表演,也需要导演的宏观把控,对演员表现不够好的地方进行指导,演员才能演好这出戏。教师必须始终参与活动,始终指导并积极充当组织者、指导者、设计师、顾问、维护者和其他角色,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启发,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也是对语文各要素的整合。是把语文作为工具进行口语交际的整合,在合作过程中是对学生思维拓展与发展的整合,是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关系处理的整合,也是文本审美与对话的整合。

虽然新课程标准强烈主张合作学习,但仍需要掌握合作学习的范围和界限,并尊重合作过程中的差异,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合作活动,不偏离课程内容的主题和初衷。

一线教师只有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才能在一定的基础理论上,在目前学界提出的众多教学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适合自己和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做出调整,而不是盲目跟随。

责任编辑:于蕾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