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阅读数:299

罗芳芳

摘要:现今,中国社会正在经历转型,医学护理也在回归其价值理性和医乃仁术的本质,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研究已经进入活跃期。通过改善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职业态度,满足患者整体身心的个性化护理需要,实现对服务对象的生命健康、精神生活、尊严、文化的全方面关怀和照护,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推进现代医护事业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护理专业 人文关怀 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34-02

人文关怀能力具有内隐性,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展现的本领受道德、文化、信仰、观念、智力、情感、意志、态度等内在素养的制约。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教育方面围绕涵盖护士人文修养、护理美学、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等人文内容,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但由于社会中的人性十分复杂且人文品质的外化并非是直接、自觉的,而是需要引导过程的,因此,医疗纠纷恶性伤医事件屡屡出现,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于职业前途甚至生命安全的担忧。医护人员心有旁骛,护理服务自然更加难以令患者满意,医患矛盾逐渐深化,陷入恶循环。从医护人员角度来说,只有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杜绝不良医德医风现象,不断净化医疗环境、执业环境,才能扫清从医道路上的迷茫阻碍,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一、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偏离诱发信任危机

在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的大背景下,几乎各行各业都被狭隘的“业绩”观所渗透,理疗领域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功利的一面。部分从业人员诚信缺失、漠视生命,挑战医德底线的行为,经过媒体大肆渲染,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一波信任危机。在医学生内部,校园环境中所形成的有底线、守规则、乐助人、善关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冲击。同时,信息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等因素使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仰缺乏、价值观偏离、人情关系淡漠等问题。[1]

(二)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环境不匹配

教育部门注意到护理教育中人文课程体系建立的必要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活动、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丰富多样的人文教育课程,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单从教育系统来看,的确成果丰硕,但这只是碎片式的应对策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社会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面不足,学生所掌握的人文护理知识缺乏实际的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与整个社会环境呈现相互分离的状态。

(三)社会支持资源匮乏

开展护理教育受到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现状以及人文护理教育资源状况的制约。前期虽有良好的知识教育投入,但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再好的教育成果都将无从体现。社会支持资源包括人文关怀实践基地、安全警示标志及辅助设施、导视系统等硬资源以及医疗机构的良好风尚和文化氛围、医疗人员关系等软资源。搭建好社会、医院、社区等公共服务平台,将作为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践阵地。[2]

(四)教师人文关怀理念缺失

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教师水平不无关系。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影响还体现在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被误解或歪曲,教师的职能局限于知识和技能传授,教育考核只重视教师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就业达标率;新型绩效工资标准增大了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教师课外时间多用来搞科研。调查结果显示,与护理对象的相处模式明显受到学生时期师生交往效果的影响,如果教育者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学生在与参与护理工作时往往羞于情感表达。

二、于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的举措

(一)护理教育系统工程建设

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次系统,护理专业教学与校园环境等外部因素紧密相关,要树立全要素、全结构、全過程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完成医护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结构和功能联系,用整体眼光构建人文关怀教育战略谋划、统筹和一系列教学政策制定,结合学生各阶段特点开展人生系列教育,为人文关怀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运用系统思维,首先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充分关注人文关怀教育相关的规章标准、教育政策、教育环境,透析教育领域层次的多维性、结构的立体性,在协调内外要素基础上优化总体功能。其次,在政策的引领下注重教育资源的开发,丰富现有护理人文关怀理论课程,积极研究教育策略。此外,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第二课堂教育介体的作用,一、二课堂有机衔接,密切配合,促进人文关怀教育由课堂理论向具体实践操作的平稳过渡。

(二)师生之间的人文关怀基础

人文关怀理念受到生长经历、家庭背景、教育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的浸入式熏陶才有可能内化为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护理学授课过程中,生动的讲解方式和富有感染力的临床事例能为医护学生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气氛。亲切有趣的教师能够为学生解决困难和寻求帮助提供方法和途径。师生间的平等互动,能让学生既掌握了人文关怀知识,又体验到人文关怀。

(三)“患者”角色体验教学法引发共情

现阶段的全面护理工作中,医护和患者处在对立的两端,在常规的教学内容之后引入角色体验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体会患者心态,增加对护理的感性认识,唤起护患两者间的共情,在认识生命价值的基础上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更好地照顾护理对象的心理感受。“患者”角色体验教学法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体会患者的不便和痛苦,获得换位思考,使得人文知识转化为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支撑具有专业水准、能让患者满意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四)实践活动和操作细节中渗透人文关怀

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社区宣传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脚踏实地,立身社会,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护理临床实习教学中,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进行科学操作指导,在带教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操作前做好自我介绍、病情描述等解释工作,友好对话,了解患者背景信息,建立情感沟通,争取患者信任;操作过程中,时时观察患者表现、状态,对其不适的反应进行安抚;术后叮咛注意事项,殷勤慰问。在操作实践后的作业布置与教学答疑或实践论文中,反复向学生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培养关爱患者的意识,养成自觉的习惯。

(五)临床实习考核评价设计

在以往的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的考核中,多注重对实习生理论知识运用、护理设备操作技术以及护理动作标准性的考核,缺少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针对人文关怀,可设计三个评价板块:临床个案情境的心得报告、医护团队合作效果评价以及护理对象反馈情况,从而考核学生的护理礼仪、交往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等综合能力。[3]

三、结语

现代护理事业,需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做指导,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建设,为学生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情境,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并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强调操作细节和沟通技巧,构建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教育环境,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萍,潭少珍.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4):152-158.

[2]王建宁,刘炎玲,王霞等.住院病人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30):2847-2849.

[3]张小敏,章新琼,王芹等.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17):71-74.

责任编辑:孙瑶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