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刘晓丽
摘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范围也不断扩展。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解决研究生群体出现的思想教育问题有其必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求我们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在理论探索、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研究生教育培育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学方法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28-02
当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的来源结构纷杂,质量参差不齐,对研究生的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中要高度重视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要转变研究生教育重科研轻课程的倾向,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使之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功效。针对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心理特征进行充分分析,对此作出科学的课程体系规划,是当前解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关键突破口。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为依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更具科学性。
一、研究生群体的主要特征
首先,研究生群体学习更具自主性,领域研究更具专业性。在学习方面,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还是区别较大的。一方面,从研究生个人角度来说,研究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更多,而其研究方向也更明确,有较强的科研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从研究生毕业的硬性规定来说,迫于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发表等压力,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从事科研和发表成果。这两方面因素的合力导致研究生群体注重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次,研究生群体思想观念多元化。处于这个阶段的大部分研究生,三观尚未完全建立,能够接受外部宣传的多元价值观,并且乐于接受社会上的先进思潮。也正是由于研究生群体的这一特殊性,研究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开放,易受多元价值观的侵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引导。
再次,研究生群体思想理论观念趋于成熟,心理压力增大。一方面,处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应该脱离家庭的经济供给,实现独立。另一方面,研究生又有很强的主体意识,认为自己可以为自己做决定,并且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但在实际中,研究生群体还达不到足以克服这些困难的水平。
最后,研究生群体生活自由,但缺乏适当的文化生活。研究生群体是高校中所占比例较小的一个特殊群体,对研究生生活的管理相较于本科生也宽松许多,因此,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基本由自己自由支配。相當一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除了必要的学习时间,多数时间在宿舍中度过。文化生活安排很少,缺少了必要的文化熏陶,不利于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养成,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则是要培养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二、运用心理学方法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1)理论认识不够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刚兴起的交叉学科,它以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依据,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涉及心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但是与庞大的心理学体系比较起来还是相形见绌。这一问题体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研究生心理现状分析不够深刻,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停留在表面。
(2)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有力。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干部身份,更要强调教师身份。[1]但当前的教育体系忽视了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身份,辅导员这一职位成了办公室里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办理学生教务工作的“保姆”。同时,聘任辅导员的专业要求一般是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将心理学方法与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有效契合。
(3)教育机制不健全。这一问题是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体系来讲的。研究生群体是经过了小初高以及本科教育的学习,严格选拔出来的,其心理教育也随着课程任务的提高而不断发生改变。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前期教育为其打下的基础。为此,在完善课程机制时应借鉴大学本科的心理档案机制建设、心理辅导机制建设以及心理教育机制建设。心理机制的建设是培养良好心理环境的基础,没有心理机制的“硬件”设备,就没有承担心理“软件”的载体,整个心理有机体就不能良好地运行,也就不能创设良性循环的心理环境。[2]
三、运用心理学方法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发挥导师和辅导员老师的双向合力。依托研究生学习的导师负责制,结合心理学中的情感要素,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的情感关怀作用。好的情感体验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不能只停留于口头形式,要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情绪情感的变化,及时作出疏导,为研究生良好情感心境的养成打下基础。导师是研究生眼中的“偶像”,不仅要在科研学业上进行指导,更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同时,作为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辅导员,也应在研究生学习生活上给予重视和关怀。施展导师和辅导员的双向合力,增强两支队伍的互相交流,可以更好地为研究生全面成才、健康成长服务,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作出贡献。
(2)促进思想交流和思想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当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的交互关系,既不能持教育者单一主体性观点,也不能持受教育者单一主体性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来看待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当下,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都运用灌输教育的方法,形成一种意识观念的单向传递、单向接收。这一过程不能仅局限于单向灌输,而要带着问题意识,切实搞懂研究生群体当前面临的最大困惑,做到思想教育和思想交流相结合,形成一种“你来我往”的良性循环过程。对教育者来说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实践中注意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 通过对话交流与调查研究的形式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不断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3]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普及心理学知识。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切实掌握心理学知识,分析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将心理学方法切实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在研究生群体中广泛普及心理学常识,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受教育者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其了解心理学对自己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有助于其主动接受相关内容。在研究生课程教育体系中增设心理学必修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教育奠定平台基础,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否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密切相关。坚持课程教育与文化教育齐头并进的模式,能使生理和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的兼容状态。研究生忙于科研、工作和学习,在忙碌之余,适当地参加文艺活动,能够解除因为忙碌带来的精神疲劳,提升研究生课余生活的文化品质,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带动心理动力功能、情感支持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等功能的发展。[4]这要求学校方面能够提供创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条件和支持,为研究生课余生活留出一方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魏兴格,王勤,俞建军,王未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方法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3):83.
[3]金永东,吴宇.群体特征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08(4):79.
[4]郭英敏,闵仕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解读[J].思想教育研究,2010(4):115-116.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