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许静
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当今信仰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加强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其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12-02
作为中国梦的接力者与传递者、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群体必须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应对各种挑战,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研究和探讨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问题,对大学生群体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成长成才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够,而且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
学者张同印指出:“形成信仰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1]诚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认知与掌握是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高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一些大学生在大学里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他们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无用,对其有排斥、抵触情绪。对于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他们抱以应付的态度,不能潜心学习。以上因素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够。除此之外,亦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并不会加以运用,导致知行脱节,这是需要关注和改进的。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载体过于单一,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效性不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载体,各高校均注重发挥其作用来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但与此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其他载体,如校园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管理载体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载体运用过于单一,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例如,未认识到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时代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造成校园不正之风时现;不重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传授以灌输为主,使得大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未认识到校园大众传播媒介的巨大影响,缺乏监管,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得以传播;没有认识到管理载体的重要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素质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但现实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者,即思政课老师有莫大關系。实践教学中,部分思政课老师存在以下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某些社会要求仍不认同,将教学看作例行公事;课堂上一味进行理论灌输,不注重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难懂、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有些情况下言行不一;没有真正地关爱、尊重、理解学生,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不能真正地去传道、授业、解惑等,这势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
(四)大学生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环境有待净化
人与环境密不可分。由于大学生仍处在青年时期,价值观还未完全稳定下来,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产生消极影响的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亲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势必会影响孩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不良的学校环境,如果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主旋律教育缺失、不正之风盛行等,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不良的社会环境,如利己主义盛行、民主与法制不健全、公平与正义一定程度上缺失、国外意识形态渗透严重、一些不良信息通过传媒肆意传播等,这些不良环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学习,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大学生群体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为此,我们要细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实践论》等,从中学会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智慧。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领略其魅力所在。此外,我们还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这要求我们要善用所学知识去看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去分析当前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更好的发展;去关注自身的学业、就业、情感问题和不可无视的社会问题等,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予以解决。唯有坚持知行合一,并不断提高自律能力,经受住各种考验,我们才能逐步树立并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多种载体,增强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效性
培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多种载体。为此,一要用好校园文化载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二要用好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如马列经典著作读书交流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志愿活动等,使大学生踊跃参加,调动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为其提供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群众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三要用好大众传播载体,通过校报、校园网站、广播站等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旋律,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四要用管理载体,通过加强校园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严防邪教、暴力、校园贷等现象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要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营造良好的信仰环境。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载体还有很多,仍需我们去积极探索和创新,以发挥其作用。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思政课老师的素质及思政课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为此,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一要提高思政课老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好地认同社会要求。让学生相信的,自己首先要相信,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真正为人师表。二是要多途径提高思政课老师的素质,使其拥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思想作风、大公无私的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广阔的知识面等。三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管理,如逐步推行思想政治教育者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等。[2]此外,我们还要打造高效良好的课堂。这要求思政课老师授课时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内容,并使其生动、形象、具体,富有吸引力;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满足学生需求;在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时,也要创造机会,开展适度活动,使大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加强互动交流等。
(四)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环境,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
良好的信仰环境对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非常重要,为了营造良好的信仰环境,我们须优化以下环境:一是家庭环境,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对孩子施加良好的影响。同时,也要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科学、民主地管教孩子,重智育也重德育,为其打下良好的信仰基础。二是学校环境,既要美化校园物质环境,将先进文化融入其中,又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流价值观,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还要通过良好校风、班風、教风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三是社会环境,国家要不断深化改革,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要不断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遏制贪腐之风,维护公平正义;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抵制不良文化思潮的渗透和入侵;要引导媒体人自律,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建设和管理、对舆论的监督,奏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总之,做好针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运用多种教育载体,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要着重优化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环境。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参考文献:
[1]张同印.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培养途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84-88.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