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发布时间:2020-07-05 阅读数:264

陈露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进而探讨在新时代转型发展时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态文明建设 范式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203-02

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重要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表现,同时这一建设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成果。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达,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发展的最高目标。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文明思想

从本质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中逐渐形成的,而唯物史观是基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发展的辨证框架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再通过一系列的哲学批判,深刻表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关系进行哲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更多地将生态文明视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集中体现,并将这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文明定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生态文明的论述,尤其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象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框架下,马克思恩格斯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历史观的思维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框架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依据,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恩格斯曾指出,在人类对自然征服的过程中势必会将人类与自然对立起来,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失衡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人类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势必会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造成一系列生态危机的出現,严重影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后起之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

生态文明这一概念首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这是党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同时也是解决我国突出的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更加适合我国的发展国情和生态现实。鉴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严重、物种多样性破坏、大气污染,等等,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面临严重挑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设计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且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国家战略的实施、民族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马克思主义的长期指导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加强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要求对环境实现法治治理,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论述中,也多次强调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其中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到现今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体系中,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主导作用。基于这种生态文明思想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在多种因素、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发挥重要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政府要逐渐淡化权利本位,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有效整合环保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着环境保护代言人的角色。鉴于此,政府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话语权,积极引导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此同时,鉴于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较多,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环保服务,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研发投入,鼓励社会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此外,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生产的监督机制建设,促进企业进行转型发展。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自身所承担的生态责任,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要加强相关生态保护制度的建设,通过法律明确企业发展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增强企业的生态责任感。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上仍存在缺陷,影响企业对生态责任的主动承担,主要表现为执法主体的不完整以及企业违法成本低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实现企业自身的优化升级,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企业内部要加强对员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团建、培训、日常考核等形式,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约束和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形成生态发展的健康理念。

对于公民个人,政府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消费观念,鼓励民众以生态化的方式生活。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社会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带来的是人们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在这种发展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浪费主义和环境破坏主义,严重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此,政府要加大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引导,帮助民众树立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引导民众践行健康消费观念。在引导民众绿色消费的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共基础建设事业,为民众进行生产活动提供便利。如,政府可以加强对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引导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引导民众减少对煤炭等污染较大的资源的使用,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面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框架中,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要求。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更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多措并举,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孙瑶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