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探析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20-07-07 阅读数:266

雷志远 周蕾 曹倩毓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战略判断不是党的领导人的主观臆断,而是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又一次光辉典范。这一重大认识突破,让我们站在新的时代起点重新审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引发了我们对于时代特征的新思考、时代精神的新判断,又将进一步深化党在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上的总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96-03

2017年10月18号,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明确表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全新的判断,指明了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为党和人民在十九大结束后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指明了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本质内涵和特征表现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性跨越,而是在现有的成就基础上开创新的历史起点,以新的历史起点为尺度,对民族的复兴提出更高的期望,对党的精神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全体党员以饱满的热情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扬帆远航,开启民族复兴的又一轮征程。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在特征表现形式上,我们更能看到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在当前时代所承载的新的梦想、新的矛盾和新的精神需要。

(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站在时代的新起点,回顾历史,现在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容易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也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强大如秦汉、盛唐,科技水平、生产制度遥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但从世界的影响力、社会制度和人民幸福指数等来看,远不及当代的中华民族。到了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民族的发展丧失了跟进世界潮流的契机,导致后来陷入被动挨打的境遇。而放眼于当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尤其是最近几年亚投行的兴建和“一带一路”的提倡,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开始惠及全世界,在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应对全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创新等方面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在社会制度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日益彰显,使我们对于今后道路的选择上也变得更加坚定与自信。在人民生活水平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这也成为我们敢于提出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質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立足于这个主要矛盾,历届领导集体在“三个有利于”的指导下不断深化改革来解放生产力,通过尊崇科学、重视教育、提倡创新等路径来不断发展生产力。经过四十年的社会建设和改革,当前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厂,生产的物质文化产品不仅满足于国内的需求,还积极用于出口,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过去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遗留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城乡、产业、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再者,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而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协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其界定意义上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标志。

(三)我们需要新的精神状态来引领方向

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新时代的开启不仅在于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上主要矛盾的转化,更在于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下,需要新的精神状态来引领发展的方向。这种新时代背景下所需的新的精神状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精神实质。党的十九大,在这个由富到强的历史交会期,我们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脱贫进入攻坚期,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任重道远,生态环境问题解决迫在眉睫。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任务,需要我们以新的精神状态奋力前行,一方面以现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凝聚力量,构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深化对于“四个自信”的全面认知,坚信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另一方面,认识到我们面临的伟大斗争、进行的伟大任务,继续做到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在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引领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论断的科学性

(一)坚持了唯物辩证法,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有其深厚的哲学依据。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它坚持了唯物辩证法,运用了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定位和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面前,坚持了全面与发展的观点。一方面,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我们面临的历史任务和社会矛盾出现了新的变化。因而,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运用发展的观点重新去思考当前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另一方面,我们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立足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提出,就很好地解决了当前我们对于社会发展阶段认识问题上的困惑,既看到社会发展蕴含的一些变化,又立足于国情,认为新时代并不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跨越。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动中有静的辩证法思想,运用了发展的眼光,在由富到强的交会期,明确了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二)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知的又一次突破,是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需要建立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虽然在认识上是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突破,但是在社会存在上有其客观必然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治领域,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成效显著,坚持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协调并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经济领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精准扶贫,使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同时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在深化改革和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在文化领域,积极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同时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社会领域,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在生態领域,以建设美丽中国为重点构建生态产业链取得重大进展,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五位一体布局的总体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时代根据。既在新的历史起点,开拓了我们对于时代的认知,解放了思想,又立足于当前我国的实际国情,做到了实事求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三)反映了社会主义阶段性性质和和特征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且明确了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民族复兴实现由富到强的历史交会期,是党在新时期对社会发展所处方位的历史思考和重大判断,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正确反映了当前我国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要点作为进入新时代的主语,既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也体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在民族复兴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既强调了坚持社会主义,又强调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充分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特征。

三、新时代赋予党的历史使命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的时代,必将开启新的征程,也必将孕育新的时代精神来引领时代的方向。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它对于时代精神的把握,是新时代赋予党的历史使命。

(一)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新时代的开启必将孕育新的机遇,要抢占时代的至高点,敢做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的核心位置,十九大又进一步强调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驱动作用。同时党的创新发展也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新的历史交会期,我们还有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还要实现伟大梦想。因而,全党上下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二)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智慧,缺乏对前途和未知挑战的忧患精神,沉浸在现有成就的喜悦之中,精神懈怠、盲目乐观,那么这个民族就丧失了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们面临的发展问题和所处的生存环境有了深刻的变化。广大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期望比过去更加强烈。因此,身处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必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强烈的忧患精神来启迪民族的智慧,认识到民族复兴之路虽然前途光明,但饱经忧患。如此,党在引领人民继续奋斗的同时,能将党的这种忧患意识转化为在现实层面上积极进取的决心和意志,为新时代祖国的繁荣富强凝聚精神力量。

(三)新时代下,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征程开启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四方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内部对于自身责任意识的牢固树立,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新的时代的开启,我们又迎来民族复兴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本应在新的时代精神的引领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可是部分党员在安定繁荣的国内环境下,纸醉金迷,出现了精神懈怠和腐败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的号召下,反腐倡廉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缺乏责任意识的党员受到了严肃的处理,同时全党也在责任意识的培育上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说:“反腐不能见好就收。”在新时代下,明确党的责任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已成为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的历史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时代新风的引领下,需要着力于执政水平的提高,认清党在新的历史起点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全党上下也应在这个关键时期,继续深化对于责任意识的认知,勇于在新的时代潮流中,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时刻要求自己,并且在内化于心的基础上外化于行,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它的确立,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是党在即将进行的新一轮建设和改革中重要的思想武器。同时,它也赋予了党在新时期对时代精神把握的历史使命,对于党的与时俱进、学习创新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推进,这一重大战略必定被时代所印证,而又推动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2]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5-01-25:1.

[3]李玉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逻辑分析[M].辽宁省党校学报,2017(6):5-8.

[3]牛先锋.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时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5):130-132.

[4]赫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5-9.

[5]李志雄.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2-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