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丰厚滋养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丰厚滋养


发布时间:2020-07-08 阅读数:295

齐丽梅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的历史荡涤和文化选择中被保留和发展的文化精髓,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和鲜明标志。当今世界文化发展激流涌动,不同价值观互相碰撞、互相影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表示自我属性的重要文化符号,是文化自信的最深厚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滋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94-02

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在踏实有规划的构建中才能完成,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多方合力才能有所作为。在这其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对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天然诉求,它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特点只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才能具有时代精神。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应该坚守的价值方向恰恰就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文化。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坚守。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过程是复杂的,时间跨度也比较长。在这样漫长的征程中,只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价值方向才能保证始终不背离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文化的发展深受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文化又以更加深刻的方式记录和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我们构建社会化主义文化自信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价值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才能更易于人民群众理解、认同。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和选择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和外在表现,其中真正蕴含中华文化基因的是文化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仁礼和义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哲学精神是我们民族看自己、看世界、看宇宙的基本价值立场和价值观点。只有在坚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构建才能坚持正确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正如前文所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所以以什么样的基本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有两个基本态度,即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是,在现实当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同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里人们对它的评价和定位也可能截然不同。可见,文化是与它所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离开社会历史空谈文化。必须把传统文化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解读才能形成对它的客观而公允的判断。这是我们对待文化问题的基本立场。

对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客观上存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继承,一是如何发展。其中,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是更为迫切的方面。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如何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时,曾经特别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的问题。“创新”和“创造”即是我们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思路和努力方向。总体来说,就是创新性地梳理和解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能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发的内容;创造性地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转化。

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动力之源

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題中应有之意,但它并不是文化自信的全部内容,而是它的动力之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而言,最核心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所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自信。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向前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不断延续的历史文化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的问题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归根结底不能脱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早已经被我们多年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所证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在新时代得到新的发展,也必须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来升华自己,从而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发展到新的水平和境界,很大原因就是它与中国本土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式发展。这才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为中国社会所接受,始终为中国人民所拥护的重要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不仅使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和活力,而且也使得其自身成为保证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智力支持。

(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了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自信。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里所指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从本质上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在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升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具体表现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

综上所述,只有沿着创新和创造的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升华,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进步积累力量,凝聚共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中华文明始终屹立于人类文明的潮头。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资源;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赋予了深厚的时代价值;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提出作出了重大贡献;还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标语和口号,需要切实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需要真正为人民群众所理解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期间有大量的、繁琐的具体工作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完成。我们始终坚信,中华民族已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辉煌时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4-09-25.

[2]陈先达.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J].党建,2018(2).

责任编辑:孙瑶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