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0-07-10 阅读数:232

摘要: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不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环境差,大学生网络法律道德意识淡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发现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學生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特殊性、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和形式单一。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及其原因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提高其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现状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029-02

“实效”顾名思义,指的是人们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更多强调的是高校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实际效果。这里面内在的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转化的活动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是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网络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际满足程度。”[1]学者们对此亦有研究。胡旭阳等指出,在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中,教育各要素的有效性在评估体系中占20%,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占30%,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占50%。[2]浦伟等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是通过定位是否准确、功能是否完整、内容是否丰富、有无反映当代青年的心理特征等方面体现出来。[3]现实中部分高校网站存在“红色网站”点击率偏低、网络专题参与度低、网页更新速度慢等问题,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研究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路径,首先分析其现状及影响实效性发挥的原因。

一、大学生网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分析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

当前很多高校积极建设校园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络论坛、思政课网上话题讨论等,但是整体上还存在不完善。一是校园网络载体建设滞后。高校由于资金、人力、物力等投入不足导致网络覆盖范围不能实现全面覆盖,比如图书馆、自习室、教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校园网缺乏,很多大学生只能去校园网咖上网;校园网运行速度慢,导致大学生使用校园网查阅资料受限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信息交流方面不平等性,大学生更多时候是个“看客”而不是“参与者”;有些高校网络设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校园网的建设还仅仅停留在基础建设层面,导致设备的陈旧和闲置甚至浪费资源。二是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专题网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但是专题网站建设还存在着“点击率”和“互动率”双提高的难题。比如在内容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存在着网页更新速度慢、浏览量少、互动性差等问题,内容过于单调严肃,更多的是把党的大政方针、理论政策搬到网上,与大学生有关的择业就业、兴趣爱好、娱乐新闻等内容少之又少,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形式上,部分高校专题网站并没有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只是由传统的人灌模式变成网络灌输。三是缺乏对其他网站的借鉴和有效利用。部分高校在校园网中虽然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是却未在综合网站中设置导航和链接,没有利用综合网站点击率高、服务性强的特点,致使很对大学生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网站,另外,高校对兄弟院校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也缺乏链接,加之单调枯燥的内容进一步影响其教育效果。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不高

一是教育者网络意识不强。目前大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对易分、雨课堂、超星等网络软件布置作业、讨论话题、言说兴趣等,QQ、微信、博客、贴吧都为师生交流提供空间。但是有部分教育者受自身年龄、专业、工作习惯、培训力度等制约,简单地认为只要会使用网络发送邮件、发布信息、宣传理论政策就可以了,面对部分学生因网络交友、网络赌博、网络游戏等问题的产生,也大多是采用说教、封堵等方式进行教育。二是教育者的话语权威不强。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权威主要来源于对“尊师重道”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依赖于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存在。但是网络的特点使得虚拟空间的话语权发生转移,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教师权威在网络社会中不断被削弱,话语权威时时面临着“肢解”,要做的“一呼百应”变得既简单又困难,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在网络空间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部分教育者由于不能适应网络要求,导致人格魅力无法有效施展,其权威自然也随之降低。三是教育者网络素养比较薄弱。教育者由于自身网络素养方面的欠缺导致对大学生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比较少,更多的侧重对大学生网络技能的教育。另外,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敏感度不高,面对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缺乏甄别是非的能力,更不必说引导大学生判别信息了。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环境差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文化安全威胁的挑战。在信息化时代,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在网络社会中存在,人们面临着多如牛毛的价值选择,价值不再具有像以前一样的边际效用,相反,价值被稀释了甚至可以被代替。[4]据统计,全世界互联网上的英文信息占了80%,中文信息只占不到5%。[5]二是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色情信息、黑色暴力信息、网络病毒、网络犯罪等甚嚣尘上,比如暴风影音事件、快播事件、熊猫烧香病毒等。不良信息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形成造成了消极影响,导致其价值目标模糊、道德观念弱化、情感淡漠、行为失范。三是网络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网络软、硬件环境,目前我国网络法律法规发展滞后,这给一些网络不法分子有机可趁,他们打着法律的“擦边球”,投机取巧,甚至其犯罪活动出现了无法可依的情况。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起步较晚,当下还没有一部比较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来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很多高校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真正实施。

(四)大学生网络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首先,大学生对网络认知存在不一致性。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但是有的大学生却不能好好利用网络,而是沉迷于网络,甚至部分自制力和分辨力不高的大学生会产生不负责任或无所谓的态度,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去浏览有害信息或者传播不良信息,逃脱社会责任,降低了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其次,大学生网络法律道德观念弱化。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的行为和责任是很容易结合在一起的,一个行为的发生其责任也是相对明确的,一旦发生问题追究责任也很容易。但是在网络世界之中,没有了现实社会的约束,导致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肆意传播谣言、恶意谩骂、滥施网络暴力等失范行为,这严重背离了网络道德的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00后”,个性张扬,对自身的话语权要求较高,喜欢新鲜事物,但是很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我性较强,容易受外在事情的诱惑。個别大学生受网络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缺乏集体荣誉感,纪律性涣散,组织性不强,甚至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原因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一是教育者的认识不足。高校从党政机关领导人到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宿管、学生处等基层教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网络教育活动无足轻重,比如在智慧校园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带来的便捷。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未被真正有效地纳入工作职责和业绩考核范围内。二是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师型教育工作者较少。目前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一些兼职,比如辅导员、思政教师等,专职人员较少,双师型教育工作者更少。双师型教育工作者既要精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掌握网络技术,以此来适应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特点,但是高校这种双师型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规模有待充实。目前大学生普遍拥有计算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动划入不同的网络需求群体,这就需要高校针对不同需求的大学生群体来划分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层次,最后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特殊性

一是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兴趣不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红色专题”网站内容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新速度慢,创新性缺乏等问题。网络生活给大学生总体上带来了一定积极、正面的影响,但是也对他们产生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比如少数大学生只对网上有新意、有创新的内容感兴趣,甚至自己在网上发布一些失实信息吸引他人的眼球,做一个“标题党”;还有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不关心身边的亲人、朋友和同学,也不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只知道缺钱伸手向父母要钱,这导致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交流被虚拟世界里的精神慰藉和心理满足所取代。二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知行不一。互联网的普及使大学生往往面临着一元与多元、规范与自由、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等诸多矛盾,这就使大学生面临着多元网络信息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对大学生辨别能力不强、自觉性和自控型等方面的不成熟,思政课教师会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三课堂等教授学生如何去践行,辅导员或班主任经常给学生开诸如理想信念、爱国等主题班会。但是辅导员开班会、思政课教师讲课大学生仅仅是听听,达到所谓的“知”,在“行”方面做得不够好。三是大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从众心理具有双重影响,若出现网络群体舆论事件,大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很容易被利用,因此,培养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也势在必行。

(三)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一是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很多高校从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大都是各有本职工作的兼职人员,学校更注重的是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业绩和表现,而对于校园网络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所以在各部门的网站中普遍存在着“各自为网”的现象。尤其是高校辅导员,高校并没有相应的考核考评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校辅导员的利益诉求,降低了辅导员教育的积极性。二是网络法律不健全。网络技术软件水平有待提高,很多色情、暴力、虚假等信息不能有效被阻拦,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教育实效性大大降低。三是网络信息监管机制不力。很多高校将网站的管理权下放到学生,没有对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也没有指定对有害信息管理的具体标准,致使有些信息学生掌握不好而出现网站内容良莠不齐的情况;高校没有明确二级网站负责人职责和权限,致使他们遇到网络问题相互推诿,影响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和形式单一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吸引力不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大都是新闻资讯、政策理论、时事政治、教学资源等内容,这些内容大学生自己可以从课堂、电视、报纸等传统渠道获得,因此无法真正激发大学生的浏览和参与兴趣。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话题以增强内容的吸引力。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创性不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里面的内容重复的较多,显眼的位置还被各种通告和广告所覆盖,这无疑给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挑战。因此,网站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包括校内校外文娱新闻、学习生活信息、理论辅导等,还包括很多原创性内容,包括学生青春校园风采原创创作、精彩摄影作品网展、课堂经典案例话题讨论等,以此来营造浓烈的网上教育氛围。三是网络传播手段不够丰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发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以图片、文字传播方式为主的阶段,视听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少,传播方法不适应当下网络媒体的发展要求;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往往侧重于信息灌输而轻网络信息服务,部分教育者过多地把自由时间和自由选择交给学生致使教学质量下降。

参考文献:

[1]黄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12:46.

[2]胡旭阳,阮俊华.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估[J].高等农业教育,2005(5).

[3]蒲伟,许佳辉.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8(6).

[4]杨喜冬.网络文化内涵及其特征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5(5).

[5]杨立英.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8.

责任编辑:刘健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