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探析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0-07-25 阅读数:303

郭明亮

摘要:现代服务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对建设幸福德州、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剖析德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旧动能 现代服务业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062-02

现代服务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根据我国科技部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基础上的服务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源自社会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具有高知识密集性、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等特点,与传统服务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德州作为鲁西北历史名城,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呈现出了良好态势。

(1)发展增速连续多年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自2008年起,德州就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现代服务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30.38亿元,增长8.6%,占GDP比重42.7%,分别高于第一、第二产业5.0、1.7个百分点。随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贡献率也在逐年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0.9:54.2:34.9优化为2017年的9.9:47.7:42.4。

(2)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软、硬件设施日益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环境的支撑,德州区位交通优越,文旅资源丰富,商贸环境良好。随着近几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0%,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10个百分点。随着德州高铁号开通,与京津冀区域间城市互动更加密切,加上德上高速通车,使德州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六纵六横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更加完善,为物流、信息流、人流和资金流的往来创造了便利条件。

(3)产业承载平台日益成熟,现代服务业门类日益齐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载体不断夯实。作为农业大市,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840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99个,其中农家乐566个,休闲观光园区109个,民俗村24个,5个特色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工业稳中有进,“10+6”产业体系日益完整,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支撑。全市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将近600家,各类金融机构超过220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8家。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1808家,其中规模以上214家,现代服务业门类日益齐全。

(4)新兴服务业日益活跃,新动能茁壮成长。随着消费结构日益升级,产业跨界融合深度发展,一大批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如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不断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以信息产业为例,随着互联网加速向传统产业进行渗透,使得全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动能快速成长,旧动能不断淘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服务业等增长分别超过了30%。

二、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障碍

虽然近几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但是与周边先进地市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障碍,制约着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1)发展动力不足,规模偏小。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背景下,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规模偏小的现状仍然是制约德州经济向高质量迈进的关键一环。与全省相比,以2017年为例,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较慢,仅高于全市GDP增速2个百分点,同时也低于全省发展增速0.1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2.4%,低于全省6个百分点,且差距在不断加大,全省排名靠后。

(2)质量不高,辐射带动效应偏低。从当前产业结构类型看,与全省相比,德州仍属于二三一产业结构类型,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落后于全省及其他先进地市。从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新兴行业虽然增速快,但是由于比重小,尚不足以改变整个产业格局。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中,规上企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占比将近四分之三,而以金融、IT服务、科技等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仅占比较低,而且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辐射带动效应仍然偏低。

(3)要素保障能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人才等先进要素的支撑。由于德州紧邻济南省会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受虹吸效应影响,难以吸引到高端专业型现代服务业人才以及精通国外法律、市场的国际型和开放型人才,导致人才配置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从科技投入来看,受财政压力影响,德州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多数企业投入较少、研发能力不强。受企业发展规模和阶段限制,融资手段有限,资本市场不活跃,现代金融业发展缓慢,制约着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三、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德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城市之一,应坚持主攻方向,久久为功,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争取利用两到三年时间使德州的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跃居鲁西北、冀东南先进行列之一。

(1)加强政府引导,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加快德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首先应立足德州实际,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相关企业、园区和项目,在用水用电、专项资金安排、项目规划、技术开发、建设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倾斜。其次,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方面,一是要注重营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对减少对物流车辆通行的限行、行政性收费、罚款等,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二是要加强政府间部门联动,现代服务业涉及众多行业、众多领域、众多部门,应提高政府网上办公效率,消除政府间信息沟通障碍。

(2)突出优势,明确主攻方向。现代服务业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区域、全产业、分领域共同参与来提高发展效能。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布局分散,各县市区特色产业明显,在发展现代服务业过程当中,应立足各区域产业特色,明确主攻方向,发挥好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科技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还应做强做精文化旅游、社区服务、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集聚优势资源创新发展信息外包、生命健康、低碳环保等新兴高端服务业,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服务业健康发展,打造全市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3)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洼地,首先应该紧紧围绕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引进目录,充分发挥全市人才政策“黄金30”政策红利,为德州引进一大批高端专业人才。二是面向周边经济发达地区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三是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大人才共享力度。四是面向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出台人才引进与培育专项政策,鼓励各高校毕业生到德州创新创业。

(4)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提升城市发展品质。一是应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交通等涉及产业发展和关乎民生福祉的领域,提高供给保障水平和质量。二是应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对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特色步行街等街道场所,应及时完善标准,提高规范化程度。三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配套,对城市绿化、环卫一体、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提供更加更加人性化、便利化服务,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软性支持。

參考文献:

[1]陈伟达.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毕德志.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责任编辑:张蕊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