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田元媛
摘要: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但由于无法解决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及教育问题,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但是优质的学前教育才是孩子得以发展的教育基础。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广西桂林市雁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更好地保障当地农村留守学前阶段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实现教育起点公平。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育救助 质性研究设计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074-02
一、研究问题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渐由农村走向城市,成为城市务工人员。但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的农村人无法亲自照顾他们学前教育阶段子女,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导致农村学前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
学龄期是一个孩子各项社会行为形成以及智力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它在促进个人心理健康、塑造性格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当贫困冲击家庭时,贫困家庭里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是影响最深却也是容易被忽视的。
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发展,陆续出台了很多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做了明确阐释。政府虽着力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在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救助方面仍有一定缺失。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是发挥社会救助制度保障作用的内在需求,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急切需求。当前我国正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总书记提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前的教育救助来说也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学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失衡;而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缺乏针对性救助政策,不利于留守家庭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
基于以上认识,文章选取桂林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社会调查掌握雁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针对这一地区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切实保障好当地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权利,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实现。
第一,理论意义。农村作为我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农村学前教育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广西桂林市雁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进而深化大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理性认识,丰富和完善教育救助方面的理论研究。
第二,现实意义。通过对雁山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导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希望对广西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三、文献综述
(1)留守生活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留守生活在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社会化发展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具体会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下滑、道德行为缺失、社会适应困难、心理困境和性格扭曲等。
研究发现了不同外出务工模式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经常外出和短期外出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母亲外出的影响大于父亲外出;父母出去务工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对数学和英语成绩的影响大于语文。
(2)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及成因。根据我国贫困地区幼儿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着幼儿入园率偏低、学前教育机构设置较少、教师资源相对匾乏、教育质量相对较差等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国内学者认为可以归结为家庭、学校、社会和制度这四个方面,主要原因有人口流动、家庭教育缺失、农村传统教育观念误区、家庭的子女随迁障碍。
四、研究设计
(1)研究视角。本研究借用社会学、教育学相关理论和概念,试图从社会保障角度,选择广西桂林雁山区作为田野调查地点,综合运用访谈、观察以及文献分析等方法,在整体把握该地区的社会大环境,从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经济来源、学前教育现有资源、价值观念和对未来的展望等维度对雁山区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广西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
(2)地点选择。之所以选择广西桂林市雁山区进行研究,是考虑到近年来扶贫攻坚战持续取得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贫困省,应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先扶智”。桂林作为广西地级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但雁山区位于桂林市南部,广西东北部,东与灵川县相连,西与临桂区毗邻,南与阳朔县交界,北与象山区、七星区接壤。雁山区辖1个街道、2个镇和2个乡,共37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占桂林城区总面积的51%,区内没有任何旅游资源,无法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经济较为落后。从微观层面去研究广西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也是为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打下基础,促进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3)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査、个人访谈、综合运用参与观察和观察式参与的方法,在大量参考已有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将自己置于该地区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当中,在自然情境下,注意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整体把握该地区的社会大环境,从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经济来源、学前教育现有资源、价值观念和对未来的展望等维度对雁山区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广西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
(4)进入田野的方式。通过参与扶贫工作的相关老师进行资源链接,与当地留守儿童的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自下而上地进入到雁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生活当中,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普遍情况。通过田野的观察式参与,与当地居民取得较为亲密的关系,多维度对雁山区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一是进行描述性观察,尽可能将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尽收眼底。二是聚焦观察,就影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因素进行细致观察。三是进行参与式观察,融入在其中体验和理解当地留守学前儿童生活环境。四是通过判断抽样,着重从性别、年龄、家庭文化背景、性格等因素来研究,有计划地同不同年龄层次的学前儿童家长进行深度访谈和观察。
(5)资料收集分析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教育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综合使用多媒体记录手段收集在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深度访谈资料;进行参与式观察,融入在其中体验和理解当地留守儿童教育,收集田野研究者的所观所闻所感。2)资料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将根据研究方法和设计,对通过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观察报告、田野日记、田野笔记和实物资料以社会保障的视角分析广西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
(6)研究困难。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问题,而且研究者与被研研究者从年龄、经历和身体上有很多不同,相互之间的关系影响着研究的进展。能否真正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的学前教育状况是一个难以预料的事。
(7)工作进度安排。第一阶段:理论梳理,尽快完成相关文献阅读,确定研究的领域。第二阶段:田野调查阶段,进入所选地点,融入当地居民生活,完善研究设计,记录笔记。第三阶段:论文写作,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季彩君.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研究——以苏中地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6:3-6.
[2]劉占兰.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与提升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10-12.
[3]陆士祯.预防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滑坡「N].人民日报,2004-05-18:4.
[4]林宏.福建省“留孩子”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3):39-41.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