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文化翻译中的交际与语义翻译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文化翻译中的交际与语义翻译


发布时间:2020-10-13 阅读数:362

赵微

摘要:翻译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译者在翻译文本前要对所译作品的背景充分了解。本文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着手,简要介绍了翻译与文化的含义及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巧妙运用了交际与语义翻译来解决此类问题。以此引起译者间的共鸣,使译者对文化更加重视。

关键词:翻译 文化 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92-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形式,而文化是语言存在的基本。这种紧密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复杂关系。翻译是语言和语言之间的转换,这种转换涉及语言,也必然会涉及其背后的文化。本篇论文中,作者对翻译及文化的涵义做了简要叙述,并且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及翻译此类篇章的技巧。[4]

一、翻译的定义

著名翻译家奈达曾说:“翻译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多得数不胜数,多少人参与讨论,就会产生出多少种定义来。翻译定义的多样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翻译材料之间区别很大,出版翻译物的目的又不相同,而且针对的读者群需要也不一致。另外语言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语体风格的取向也总是有所修正,在一个时期被接受的译本会在后来的某一时期变得不可接受。”[2]

翻译不仅仅要求我们把单独的词语翻译出来,还要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不失去原文所要表达的涵义基础上,译者需将其转换为读者最容易接受的语言,这要求译者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同时,翻译要以篇章为核心,在把源语文本转换成完美的对等目标语文本的过程中,要求译者对文本的字词、含义、风格与段落用语等方面都要有深刻的理解。

二、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十分复杂的概念。《大英百科全书》数据表明,世界上正式的出版物中,对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超过160多种解释。根据其复杂的含义,各国各地的学者都尝试从不同的学科研究文化。比如,有的学者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政治、艺术、经济、文学、教育、语言、思维等的总和;不过现在对文化最具权威的阐述还是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所提到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体,它涵盖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余社会上学到的能力与习惯。”

三、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所有语言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离开其背后的生存环境的社会文化,然而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运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所以,语言和生存的环境、生活的习惯、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如:英国渔业和航海业较为发达,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航海和海产的习语,例如“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应译为奋力图存。英语中还有很多拥有特殊历史国情含义的专有名词,这些词经常会被用来代替普通词,起到特别的修饰和替代作用,如Uncle Sam指美国政府或美国人。在文化传播和融合的同时,不同地域的文化难免会发生某些无法避免的冲突和矛盾,会给翻译带来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增加了翻译的不对等性。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3]总之,语言、文化及翻译三者之间虽然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可文化的差异性依然会给语际翻译带来很多难题,我们必须找到恰当的方法解决。

四、翻译方法

为了使翻译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在翻译有关文化方面的文本时,以下两种翻译方法会帮助我们减小文化差异,实现尽可能的功能对等:

(一)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法要以读者为中心的,重视再现原文主旨,语言要以读者是否接受为准则,看重译文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1]为了让所有读者能正确地理解原文,译者要把文中词汇的隐藏含义在翻译过程中转换成读者容易理解的词汇,因为读者自身的文化预设会影响其对原文信息形式和内容的理解程度。如果中文读者对原文作者背后的文化有很深程度的理解,就会很容易通过词的表面形式去理解交际信息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读者对其文化一窍不通,就会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解读译文词汇,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可能误解原文的含义。所以,碰到此类词汇时,必须改变一贯的翻译方法。要将这个词的字面含义和其文化含义翻译出来方便读者理解。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要求翻译既准确表达此话的涵义,还要符合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及表达方式。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ast or West,home is best.”,由此可译成“East or west,Guilin landscape is best!”。很明显,译文把文化差异处理得相当精湛,既符合了读者的文化习惯,又将原语要表达的意义完整地展现在译文里,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二)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要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为中心,追寻词义上的微小差别,让译文尽量靠近原文。一些汉语词汇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上下文中有相应的特殊含义。由于受语法结构的限制,翻译时可以先用这种方法,再解释说明。如:“这断子绝孙的。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译为:“Ah Q,may you die sonless!”Sounded the little nuns voice tearfully in the distance.”。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子绝孙可谓是中国家庭中最恶毒的诅咒。但在西方国家,很多人崇尚独身主义,他们很难理解sonless在中国地域文化中的含义,没办法感受说话之人是多么的恶毒!所以,译者应在译文中加上必要的注释:“one of the most vicious curses commonly used in China”,这样才能让读者准确地理解文本的意思。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很难找到中英文一一对应的表达。当源语言与目标语之间拥有很大的文化障碍时,原文和译文就很难做到完美对照,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的含义。因此,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是我们翻译这类跨文化文本的必要法宝,值得我们应用学习。

五、结语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面临方法的选择,但只要牢记一条规则:适中原则,即离读者和作者都不太远。即要保证作者的文章初心不变,同时又要方便读者领会其含义。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文本前要熟悉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通过揣摩文本的主旨大意,灵活、变通地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译文。译者要做到既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交流意義,又要尽可能地接近原文,展现汉语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Newmark,P.(2001).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Nida,E.& Charles A.T.(2004).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Nida,E.(2001).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何刚强.当代英汉互译指导与实践[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于蕾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