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潘冬欣
摘要: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无论数量抑或质量,唐诗都是巅峰之作。其中李白是唐朝诗歌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其诗歌译本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和翻译家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解释了六大经验过程,而后分析了《望庐山瀑布》一诗汉英版本的及物性特征,通过比较英译本的及物性差异进行译文评析,发现及物性理论在译本中的关键作用,借此希望翻译工作者和学习者们能够注意。
关键词:《望庐山瀑布》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系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82-02
自古关于翻译的标准,翻译界存在多种看法。就中国的翻译理论来说,有玄奘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严复提出的“信、达、雅”,鲁迅的“宁信不顺”,傅雷提倡的“形似”和“神似”,钱钟书提出的“化境”说,许渊冲的“意美、音美、形美”等诸多理论。无论是哪个角度,哪个着眼点提出的理论,都或多或少的指导了我们的翻译实践。如今,随着翻译标准研究不断在深入,对翻译的要求也日趋提高。诗歌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风格多样。译者想要在译文中表达完整的思想内容、完美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特色,并且在目的语读者心里产生与源语一样的共鸣,这是何等不易之事。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与中国古典诗歌紧紧相连不可分割,要想把中国的诗歌介绍到国外去,这不仅仅是汉语文化传播问题,更是中国形象构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翻译诗歌并非易事,要评论诗歌译作也不简单。由于翻译的方法繁多,分析评论诗歌的角度和着眼点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做了许多讨论,但是对翻译标准方面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主要从韩礼德提到的及物性角度,对李白的著名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进行 分析研究。主要就许渊冲先生的译文版本,黄龙的译文版本进行比较研究,将中文原作和多种译本看作不同的语篇,对原文和译文的语篇特点进行探讨和定量分析,找出其异同之处进行赏析。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概述
韩礼德认为,人们概念中反映客观世界无外乎六个过程,他们涉及一定的实体(即参与者),时间、空间和方式(环境因子),这就是及物性。与英语语法中的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不同,语法强调动词与后续宾语的关系,功能语法及物性则是从语义上进行区分。这六个过程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
物质过程是指做某事的过程,一般由动作动词体现,常用动态动词有build,break等。该过程通常有两个参与者(participant),即动作者(Actor)和目标(Goal)。通常动作者都是由人充当的,无生命的词充当目标;而有时无生命、抽象词汇也可在此充当主语,人则成为目标,比如:小吴(动作者)完成(物质过程)家务活(目标)。John(动作者)broke(物质过程)the cup(目标)。
心理过程是“认为”“反应”“认知”等方面心理活动,比如:我(感觉者)看到(心理过程)一个苹果(现象)。这里的感觉者是有生命的,现象则可以为事实或者物体。
关系过程有归属和识别,一般分为A是X的一个属性以及A是X的认同。其中归属和识别的关系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内包式、环境式和所有式。
行为过程有“苦”“笑”“呼吸”“做梦”“咳嗽”等这类行为构成,比如:The girl(行为者)is smiling(行为过程)。
言语过程就是由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讲话内容构成。指的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一般包括讲话者(Sayer), 受话者(Receiver),讲话内容(Verbiage)以及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这当中“讲话者”不一定是人。常用动词有say,tell,talk, praise,boast等。如:John(说话者)told(言语过程)me(受话者)that he dislike red(讲话内容)。
存在过程意为存在物之存在过程,常用词有arise,exist和be等。在每个存在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存在物(existent),比如:墙上(环境因子)挂着(存在过程)一幅画(存在物)。
二、对原诗的功能语法及物性特征分析
李白的原文如下: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该诗32字,气势磅礴。诗作大意是香炉峰伫立于庐山之上,太阳光洒下,紫色的烟从香炉峰升起,烟雾缭绕,远观如瀑布一般悬挂于江面,气势逼人,给人一种银河从天而降的错觉。根据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原文涉及如下过程: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该诗歌的第一句,“日”是已知信息也就是动作者,“照”属于动词是物质过程,“香炉”属于目标。后半句“(香炉)生紫烟”这里依次是动作者(香炉),物质过程(生)和目标(紫烟)。所以第一句可以归为物质过程。第二句诗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遥看”之前省略了主语“我”,实则是“(我)遥看瀑布”依次为感觉者,心理过程和现象。“(瀑布)挂前川”是典型的物质过程。所以第二句由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构成。第三句中“飞流”属于动作者,“直下”是动作动词,即物质过程,“三千尺”是目标。最后一句,“(我)疑是银河”这里也是省略主语“我”,“疑”是心理活动,“银河”属于现象,“是银河”这里还包含了一个归属内包式的关系过程,其中“我”是载体,“是”属于关系过程,“银河”是属性。“银河落九天”则是物质过程。通过如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文一共八个过程,这就要求一篇好的译文,需要在功能语法的及物性方面对等或者大致对等。
三、对英译本的功能语法及物性特征分析
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如下: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许渊冲先生译本共35个词。“The sunlit censer peak”属于动作者,“exhales”物质过程,“a wreath of cloud”是目标,所以第一句属于物质过程。第二句中,“Like”前面應该省去了“It looks”主语,故为心理过程,“an upended stream”是物质过程。“the cataract(参与者)sounds(物质过程)loud(目标)”。“Its torrent(动作者)”和“dashes down(物质过程)”以及“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目标)”构成了第三句的物质过程。最后一句,“As the Silver River”前面省略了“it looks”这一心理过程,“the Silver River”属于动作者,“fell from”是物质过程 ,“azure sky”是目标。
故许译版本涉及五个物质过程,即“exhales,upended, sounds,dashes down,fell from”。这五个物质过程都用来描绘庐山的外貌。此外,该版本还使用了两个心理过程来描述原文的意向和感受。与原文的八个过程在数目上基本吻合,原作的第一句是物质过程,译文版本亦如此;原作第二句为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译作第二句也是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原作第三句是物质过程,译作一样。原作最后一句有心理过程、关系过程、物质过程,而译作最后一句由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组成。所以,许译本较为准确的传达了原文的神韵和内涵,在功能语法的主动性上是与原文吻合的。
黄龙先生英译本如下:
The purple mist ascending from the IncenseBurner solar-lit.
Behold! Yonder hangs a cataract over the riverpouring from the summit.
Plump dives a three -thousand -chi outpouringon the fly.
What a spectacle, the very picture of a galaxydescending from the empyreal sky!
该译文共45个词。第一句,“The purple mist”是动作者,“ascending”是物质过程,“IncenseBurner solar-lit”是目标,所以第一句可归为物质过程。第二句中,译者使用了“Behold”感叹词引起句首,汉语意为“看”,所以归属于心理过程,“Yonderhangs”是存在过程,“a cataract”是存在物,“over the river”属于环境因子,故“Yonder hangs a cataract over the river”是存在过程。“(the river)pouring”是目标和物质过程,因为“the riverpouring from the summit”属于被动句,故第二句由心理过程、存在过程和物质过程构成。该诗歌的第三句,“Plump”是动作者,“dives”属于物质过程,“a three -thousand-chi”是目标,故为物质过程。“(a three -thousand-chi)outpouring”是物质过程,与上句末尾相同都是被动句。最后一句“a galaxy”目标,“descending”是物质过程,所以这句也属于物质过程。对比中文原文,黄译本由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存在过程一共三种过程构成,其中共有六个部分组成。物质过程有“ascending,pouring,dives,descending”。原作的第一句是物质过程,译文版本亦是这样。原作第二句是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但译作并非完全如此,后者由心理过程、存在过程和物质过程构成。原作第三句是物质过程,译作一样。原作最后一句包含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译作最后一句是由物质过程构成。再看最后一句译文,相比许渊冲先生的译作稍有出入,就功能语法的及物性来说,还是许译本和原文相似度高。
四、结语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述即为经验功能,这里关键体现于“及物性”和“语态”中,而及物性系统尤为重要。本文从及物性理论出发,分析《望庐山瀑布》许译本和黄译本。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徐译本在及物性方面更胜一筹。因此对于诗歌翻译来说,准确了解原文及物性特征非常必要,这对流畅还原诗歌本真、忠实把握原诗作的内涵来说必不可缺。希望日后学习者们在翻译任务中能对及物性问题多加注意。
参考文献:
[1]黄国华.功能语言学翻译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2]黄国文.系统功能句法分析的目的和原则[J].外语学刊,2007(3):39-45.
[3]黄龙.翻译艺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许渊冲.李白诗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杨国栋